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取完钱忘拔卡钱被取走了,碰到这种情况请立刻这么做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5-10-22.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银行卡取钱后未拔卡导致钱被取走,该如何处理?

    [​IMG] DoonnerDie,Nothing is true,Everything is permitted

    先说答案吧:

    建议碰到相关问题的人报刑事案件信用卡诈骗,然后让警方通过监控等方式找人,有较小的希望能找到。

    现场是地铁站,有监控,但监控是否足够清晰不能确定;地铁站里人多,能否通过监控一直锁定此人也不确定。

    另外如果此人直接离开地铁,就很难找了。但如果他又刷卡进了地铁,那么寄希望于他刷的那张卡有关于身份的信息吧。我觉得这是能锁定嫌疑人的最有效途径。对于这种突发犯罪而言,通过面容来锁定嫌疑人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当时如果有警察到场,其实还是有较小的希望可以提取取款机上的指纹、DNA 之类(看之后又有几个人操作取款而定),不过等到你发知乎的现在,也已经被破坏了。

    总之……尽人事,听天命。

    以下是关于罪名的分析:

    1、侵占罪

    过去的观点认为这是他人“遗失”的财物,故最多只能构成侵占罪。但这一观点已经逐渐没什么市场了,最多是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时候还用用。因为他人遗失的只是银行卡,而此时的财物仍然保存在 ATM 中,即处于银行的控制之下,故现金不是遗失物。

    2、盗窃罪 / 抢夺罪

    《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提及,”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因此,通常认为拿他人的银行卡取款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信用卡诈骗罪,但争议在于对“使用”(冒用)的理解。

    认为属盗窃罪的观点认为,“冒用”行为是插入银行卡并输密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银行用于确认信用卡持有人身份,非卡主以输密码的方式使银行(ATM)误以为是卡主,才属冒用。

    而此类案例中,卡主事先已经把卡插入 ATM,故并未”拾得“卡;卡主事先已经输入了密码,故在身份验证时并非”冒用“。而身份验证之后,卡主所有的财物处于银行管理下,嫌疑人在卡主与银行都不知情(抢夺罪的观点则认为由于监控的存在,银行对此行为是知情的,只是尚未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以操作的形式秘密取走现金(抢夺罪则认为是当着银行监控的面取走现金),构成盗窃罪(抢夺罪)

    3、信用卡诈骗罪

    本罪与 2 的分歧在于对”冒用“的理解。

    2 的观点认为”冒用“只限于验证密码这一行为。

    但 3 的观点认为,对”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理解不应过于狭窄,而应将他人遗留在 ATM 上的卡也理解为”拾得“,因为操作卡的过程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对他人遗失的卡的控制。

    而在”使用“的理解上:全程操作取款的过程中,银行作为财物的管理者,仍是基于”相信操作者就是卡主“而交付财物。因此在整个取款过程中,嫌疑人都在”冒用“卡主的身份。应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4、我选择罪名的理由

    在实际办案中也主要是采用信用卡诈骗罪。理由是:

    信用卡诈骗罪的入罪标准更高(5000 定罪),处刑也更高(5 年以下,2 万以上罚金)。即这是高门槛高处罚。

    盗窃罪和抢夺罪的入罪标准稍低(最多 3000 定罪),量刑却也偏低(3 年以下)。这是低门槛低处罚。

    而从行为表现上看:

    银行卡的取得(或者说控制)是基于他人的遗失,这种行为比典型的通过盗窃、抢夺取得财物要轻。对更轻的行为要入罪,自然需要更高的门槛。

    那么,在取款 4000 元的情况下,按 2 的观点,操作取款 4000 元=盗窃罪 / 抢夺罪,输密码 + 操作取款=未达信用卡诈骗罪入罪标准的无罪。

    多了一个行为导致情节更加恶劣,反而要无罪,显然是自相矛盾了。

    而且我认为对此类行为,没必要划分得那么细,划得太细了是增加证据压力。只要是冒用了他人的信用卡就可以了,没必要去划分从什么时候开始冒用。

    PS: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包括了你钱包里的储蓄卡和信用卡。

    ————————————————

    讨论来自 知乎圆桌 · 日常法律应急箱

    查看知乎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