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中英签了核电大单,曾参与了项目过程,来谈谈谁是赢家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5-10-26.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中英(法)核能大单:To the pub!

    [​IMG] PhilippeS,Energy & Infra PE | Fiction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未授权禁止转载。(知乎日报已获授权)

    习近平和卡梅伦联合宣布了中资参股英国 Hinkley Point C 核电站,为期四年多的英国下一代核电站肥皂剧终于初步尘埃落定。笔者在买方卖方做英国电力市场的财务投资正好横跨了这个项目的前世今生,从局外人的角度来数落一下商业和金融上的考量。

    英国近三十年来第一个新核电站

    作为英国所有现存核电站的运营商和世界最大的核电企业,EDF 将在 Hinkley Point 建造装机容量 3.2GW,项目造价 160 亿英镑的新一代 EPR 反应堆,预计 2025 年建成,中广核作为财务投资者将入股 33.5%。中法双方还达成初步意向,在下一个使用 EPR 的 Sizewell 项目中参股 20%,并和 EDF 合作开始中国华龙 1 反应堆的英国准入技术审批,在未来在 EDF 的 Bradwell 项目中使用,并中资占股 65.5%。

    看起来很美的 EPR

    除了英国官方,业界和媒体对这个项目一直都在批评和怀疑。EDF 和 Areva 下了血本研制的 EPR 反应堆技术活得很辛苦:全球第一炮芬兰的 Olkiluoto,1.6GW 的机组从 2005 年开始施工,预算 32 亿欧元 2009 年完工,最新预算 85 亿欧元 2018 年完工,迟到 12 年且 Areva 和项目伙伴西门子仍在打官司。全球第二炮,法国本土 Flamanville,1.6GW 的机组从 2007 年开始施工,预算 30 亿欧元 2012 年完工,最新预算 105 亿欧元 2018 年完工。全球第三炮,EDF 和中广核合资的中国台山机组,1.6GW 的机组 2009 年开始施工,预算 80 亿欧元,经过“短暂”一到两年延期将在今年和明年投产,恩这是一个被 EDF 作为成功故事宣传的项目。全球第四炮,Hinkley Point。恩前两炮实在太痛,Areva 已经走了一个项目巨额亏损 / 大裁员 / 股价跳水 / 法国政府救济的轮回了。

    EDF 在英国建新核电简直艰苦如往生,英国在运营项目的合作伙伴 Centrica 首先玩不起退出,EDF 于是开始了一边跟英国政府扯皮要补助,一边全球找新合作伙伴的旅途。英国政府讨价还价终于答应了 £92.5/MWh 随通胀浮动为期 35 年的补助电价,还提供债务担保,合作伙伴又毫无眉目。中资有意向参与合作了,欧盟又开始审核英国的补助是不是违反欧盟法规。欧盟过审了,项目伙伴又在讨价还价技术转让和未来用国产技术。合作框架谈差不多了,法国和芬兰项目又延期出负面新闻,听说中国要控股未来项目英国情报部门又嘀咕上了。这么几年折腾下来,前后两任 CEO 都快被资本市场分析师问残了。终于在预定 Financial close 的快四年后,马上,可能,应该,差不多要搞定了。

    中国赢了么?

    单看 Hinkley Point 项目,没有。核心技术组建来自 EDF 和 Areva,配套组件和 civil 施工来自英国和欧盟供应商,没有中国技术,没有中国合同,创造的就业和建设期间的经济辐射效应是属于勤劳勇敢的英国和欧盟人民的。既然只是纯粹的财务投资,作为政府担保的 35 年补助电价,以基建投资著称的英国,欧洲和北美的基建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以及世界各土豪国的主权基金为什么一个都没进来呢?这个项目的财务模型所有能拿出十亿英镑以上投股权的机构也都看了至少两年多了,没有项目延期和超预算的基础回报率是勉勉强强看得过去的,如果稍微小延期一下,回报基本就离买 30 年国债不远了,要是大延期一下,基本等于赔本贷款支持英国建设了。看看法国和芬兰的先例,恩除非英国政府答应全部施工人员工资加班费、钢筋水泥盒饭都按中国标准给报销一下差价,万恶而短视的资本主义金融市场没看到参与的好处啊。欧盟好死不死还拆台,报告明明白白去打脸,说我们觉得项目建成需要 245 亿英镑,而且最坏可能得再来 100 亿。

    恩然后就是后续两个项目和未来在英国建中国技术反应堆的一盘大旗了。仿照高铁模式,在发达国家验证能力,之后行销全球,让外国专家大吃一惊,想想真是美妙。首先后续项目签的不是最终协议,连谅解备忘录 (MoU) 都不是,是 Heads of Terms,没有约束性的。其次,EPR 在英国技术过审用了五年,EDF / Areva 提交了上千份技术文件,帮政府审批报销了三千五百万英镑。另两个英国新核能的候审技术,西屋的 AP1000 和日立 / 通用的 ABWR,都是 2007 年最早提交申请的,目前预计最早 2017 年可以审批完成。从序列上来说下一个 EPR 机组的 Sizewell 是排在预计给华龙留的 Bradwell 前面的,更早送审的其他两种技术也都是有项目等着竞争的。最理想的情况,在 2030 年之前华龙反应堆能在英国破土开始施工。送审中国反应堆是很棒的长期商业战略,重音长期。

    EDF / Areva 赢了么?

    勉强。 Hinkley Point 的项目回报不够高,但 EDF / Areva 在 EPR 研发上下了血本,哭着也要建完,打肿了脸也要再往国际上卖几套。虽然 2008 年阿联酋选了韩国技术,2011 年意大利决定不玩核能,2010 年芬兰新项目出局(不出局才见鬼),2012 年捷克选了俄罗斯技术,美国 2007 年就送审但技术批准现在都没过,在中国倒是咬死不技术转让还卖出去几套,但别人转让技术了,中国弄出国产了……法国不哭。

    英国赢了么?

    我们做个简单算术:3.2GW 的核电站,补助电价是 £92.5/MWh,一年算运行 90%,也就是 25TWh 发电量。英国现在市场电价是 £45,如果这个差价保持不变,一年的补助总额是 12 亿英镑。发电补助最终分摊到售电企业并传递给全英用电企业和家庭,一共补助 35 年,而且是随通胀增长的哦。当然如果未来电价接近或者高于 £90 英国消费者就赚了,英国边际电价由燃气发电成本决定,假设市场燃气机效率和稳定的碳排放价格,电价翻倍需要气价翻一倍更多,大概相当于对应的油价需要十年内回到 $130-150 一桶,今天的美元,再待在那 35 年,且随通胀增长。英国政府你想对赌油价不?我认识很多对冲基金很愿意来做对家的。

    有机构计算英国每户家庭每年要为 Hinkley Point 多交十几英镑,听起来貌似还勉强可以接受。但 245 亿的造价,按现在有真实报价可以马上开工的 CCGT 来算,可以建 55GW,足够把全英 90GW 发电容量里面全部的现有煤电、CCGT 和核电完全替代掉,而且运行起来不需要补助,烧天然气还低排放哦。英国报纸已经吐槽政府的补助计划好几年了,说新电站光算建设成本就等于横贯伦敦远郊的 Crossrail,伦敦奥运会全部场馆和希思罗一个航站楼的总和了。油价跌到 $50 左右以后这个项目的贵已经不是一般扎眼了,而且英国媒体最近还愤怒地发现 EDF 只要在 2033 年前建好就都不算违约。

    能源部和财政部脸再肿也是要推广的,毕竟施工建设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和经济辐射效应(具体金额不详),新核电可以缓解英国可能的用电紧张(英国电网预计最紧张的时间是 2015 到 2018 年……),而且万一随着新能源推广和新 CCGT 建设,英国电价保持平到降,法国人又超期超预算,未来成本核算到根本用不着第二个新核电站的时候,一对好基友卡梅伦和奥斯本也卸任回家老婆孩子热茶壶去了。

    尾声

    欧洲的高人工成本和反核能社会环境是欧洲的现实。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碳排放大户,用安全可靠的核电技术去慢慢取代中国的煤电,不单是对中国的经济,也是对世界的功德无量。如果能在孟加拉人民泡在海里之前在中国推广安全稳定的核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才是最大的面子。如果有那么一天,英国一个项目的小九九其实我根本记不住。

    ———————————————

    发自知乎专栏「Spark Spread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