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哪些冷门国家适合旅游? 鱼丸,什么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去过 17 个申根国家,其中有一个地方十分特别,虽然在那儿只待过短短两天,但是回想起来,依旧是最酷最难忘的旅行经历之一。 这里游客很少很少,没有前人攻略一切都像探险,英语几乎无法交流,全靠比手画脚。 这里的建筑精美华丽不输巴黎和布拉格,却又带着那早已远去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气息。 这里的人们穿行在原野之中,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宗教习惯。 波罗的海,琥珀之国,东欧通往申根区的大门。 这里是立陶宛。 (以下粗暴节选自我 13 年夏天的游记,部分攻略信息可能已过时,公众号转载需私信告知) 关于签证: 立陶宛以及其他两个波罗的海国家属于申根区,申根签证来往自由。 在维尔纽斯前往华沙的夜大巴上身边坐的是一个乌克兰的女生。聊起来讲到,因为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更加东边的国家不属于申根区,这些国家的人要去西欧旅游时往往会使用立陶宛做跳板,再一路向西。 所以,立陶宛的欧陆游客很少,亚洲的就更少了,比起西欧中欧,这里大概是申根区内最有“异国风情”的地方。 关于语言: 立陶宛的官方语言是立陶宛语,有一部分人可以讲简单的俄语。英语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在这里尤其是乡下,就是考验 body language 的时候。╮(╯▽╰)╭ 以下是立陶宛本土乐队 SKAMP,rap 是立陶宛语,可以感受一下…… 墙外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izVXEzwkPM 关于货币: 我去的时候,立陶宛还有自己的货币利特(现在已经全换欧元了看不到了)是不是有种苏俄的感觉? 我是怎样去立陶宛的: 我只待了两天(行程太赶伤不起),一天十字架山(后文有提),一天首都维尔纽斯。除了这两个地方,立陶宛还可以去古城考纳斯,湖中城堡特拉凯,以及克莱佩达的海滨。要玩深度可以待 6 天左右。 十字架山在立陶宛第四大城市(其实就是乡下):希奥利艾(Siauliai),我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买大巴票去的,憋说什么提前订票,根本没那渠道,都当场买。 这就是里加的汽车站,完!全!没!有!任!何!英!语!标!志!图上这些是拉脱维亚语(是的不是立陶宛语也不是俄语更不是英语),全靠比划和猜……(手动再见) 拉脱维亚到立陶宛的车是我见过最简陋的跨境小巴没有之一,感觉在国内也不容易见到那么简朴的车了,还特意默默数了一下一共 19 个座位……一车东欧人,一下地我就懵了,攻略没做多少(事实上当时就没有什么资料可以参考),完全没有英语标志,也没有看起来会讲英语的人。感觉自己一张亚洲面孔杵在那儿像个二傻子一样,完完全全的,out of comfort zone (╯﹏╰) 经过了一些波折以后(波折略)……我坐上了去十字架山的公交,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到了路口被放下来,再沿着一条大路慢慢走路过去,路的一边是原野,一边是无尽的麦浪。 大概走了半个小时可以远远看见一片土丘,密密麻麻插满十字架。最前面有一个很高的雕像,山前的基督张开双臂。背后是几万个大大小小的十字架。 立陶宛十字架之丘(Siauliai Hill of Crosses / Kryžių kalnas),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奇景。 简单来说,十字架山起初是立陶宛人抵抗沙俄而建,后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苏俄,这个地方数次被摧毁又数次崛起,从未被打倒。不断被放下的十字架象征自由、和平与爱,这是立陶宛人的一个精神中心。非常非常安静的地方,来这里的人很少,能让人一瞬间静下来。 山后有座小教堂,真的很小,只有一个礼拜堂,装饰也是极尽简陋。远处可以看见整片十字架山。 但是我在这里看到了东欧文化里保留着的那种宗教性和传统。是的,这里大多数人还是会在教堂结婚。短短几个小时,就看到好几对新人盛装到这里来,婚纱捧花,三两亲友,在基督像前合影,再去山后的教堂祷告接受祝福。与其说是观光景点,更像是当地人留念的一个地方吧。 从十字架山去维尔纽斯也是一场冒险,应该是说,这种地方你不知道你事先查到的那一点点攻略是否靠谱和有效!本来是想坐大巴的,后来查到傍晚有一班火车,谷歌地图上没有标希奥利艾的火车站(估计标了我也看不懂),我是赌了一把,看着附近区域只有一片是几条铁轨交汇的地方遂往那边走。其实心里还是有点怕的,如果误了火车我真不知道一个人怎么在这个鸟不拉屎语言不通的地方过夜。 然后运气很好,果然是火车站。卖票的大妈一句英语也不懂,全靠比手画脚买了票上了车。 然后我就到了维尔纽斯。 老城还留有一座城门,里面供奉一尊黑面圣母,据说有求必应,朝拜者络绎不绝。 上榜世界遗产名录的老城,满街华丽的建筑让人感觉在维也纳或者西欧的什么地方,几步一个教堂,不少教堂里有结婚的新人。在东欧几个国家旅行过,印象最深的是人们骨子里的那种宗教习惯。那种在西欧几乎已经看不到了的习惯。在维尔纽斯,就算是最大最重要游客最多的这一个教堂依旧能看得到做弥撒的景象。而人们并不是为了观光或者猎奇而来。不仅是老人,许多很年轻的本地人一进大门依旧习惯性地单膝跪地,然后用食指和中指蘸取圣水在身上画十字,头顶,胸口,左肩,右肩,再起身向前走。 老城的街景都很好看,维尔纽斯有“北方的耶路撒冷”之称,罗马天主教,东正教,浸信会,路德宗,犹太教……各类宗教化为不同的建筑风格,又都糅合在一起存在于这一方小城。 以及城内还有意保留了一些苏俄的痕迹,比如内里斯河的桥上穿越似的工人雕塑,被我一不小心拍成了哪吒……o(╯□╰)o 维尔纽斯市区藏着一座 Uzupis 独立共和国,标志是一枚吹小号的天使雕像,是嬉皮士和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这里有自己的国旗,货币,总统……以前还有一支 12 人的军队。拥有一套怪里怪气的共和国宪法。 ”任何人都有开心的权利,任何人都有不开心的权利“ 最后,在城堡上俯瞰老城,和布拉格一样美,但是比布拉格清净太多: 完整版游记在这里:漫漫朝圣路,七月立陶宛(大量图片,一些背景知识) ———————————————— 硬广告:我的微博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