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寻龙诀》? 关雅荻,film-runner...微信号RunningBravely 这片值得去看一次 IMAX 版本。 《寻龙诀》应该是目前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工业的最高标准代表作,没有之一。 换句话说,不是比单项,而是十项全能的话,《寻龙诀》毫无疑问是 2015 年最配得上“商业大片”四个字的娱乐产品。 贵在均衡。短板不明显。 考虑到长板的长度,这个综合水平是很吓人的。 《寻龙诀》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导演的“想象力”,还有画面和声音来展现的“执行力”。 前者靠天赋,乌尔善当然才华横溢;后者就是拼努力了,天道酬勤。 非常佩服! 《寻龙诀》基本上就是中国版的《夺宝奇兵》,各方面比不丢人。 我不是书迷,只看过前两本,故事内容大多也不记得。 纯电影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墓穴探险故事,弱化了盗墓的“盗”的概念,强化了“侠”的概念。 三个人完全不像是见不得光的盗墓贼形象,而是侠肝义胆的“游侠”定位,这个跟“印第安纳·琼斯”也挺像的。 只是胡八一多了一丝忧郁。 故事层面,因为是虚构的,并没有局限于《鬼吹灯》哪一本,但人物设定和整体气质跟原著精神气质还是有共通之处,估计原著党应该吐槽不会太猛。 陈坤、黄渤、舒淇三个主角,底子厚,足够支撑和满足导演的人物塑造要求。 所以三个主人公形象基本是立体和完整的,这个很难得。 AB 基本不犯错就好了,刘晓庆才各种神棍表演,属于恶趣味范畴,反派兼具了惊悚 + 搞笑功能,很有意思。 全片最大惊喜,对我来说是陈坤。 造型特别酷和拽,据说导演是按切·格瓦拉路子来造型的。 开场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认不出是我以前脑海印象中的那个陈坤,感觉完全进化升级了。 气场强大。 黄渤很努力,但让我第一次在大银幕前感觉到,黄渤居然也会出现猛刷自己存在感,然而然并卵。 或者换个说法,黄渤向来是知道如何抓取观众和摄影机的注意,他身上从来不缺戏,但《寻龙诀》这次,我的目光始终在陈坤身上,任凭黄渤在旁边如何辗转腾挪,也没有分散陈坤扮演的胡八一的神采。 这个真挺厉害的,导演对明星演员用力刚刚好。 片尾高潮,胡八一有一个直面镜头大特写长镜头,陈坤的表演非常细腻和丰富,那一刻我完全忘记了陈坤这个演员,我相信胡八一这个角色了。 特效这块我历来不是太在意,我个人偏好关注人物和故事。 《寻龙诀》的特效肯定是亚洲顶级水准了,乌尔善个人风格是对色彩的控制和运用,经常会很华丽,所以我更推荐去关注这部影片不同幻想的墓穴场景的色彩使用变化,很值得细细观察。 如果说遗憾,就是无法把故事背景跟中国历史现实结合的太紧密。 这就导致了影片这个墓的历史只能偏架空和虚构,反派只能往海外邪教路子上引。 我相信这不是创作者的主观愿望,是现实无奈妥协和全力争取的结果。 《夺宝奇兵》里关于约柜、圣杯等宗教传说,群众基础好,娱乐性也高。 当然肯定不少人会拿《寻龙诀》和《九层妖塔》对比。 我建议的切入点是不同导演的审美趣味和侧重方向。 单单一个《鬼吹灯》,除了这两部,后面还有好几部等着呢。 这其实是一个同一个品牌,如何重复影视改编消费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寻龙诀》放世界范围内,也是不丢人的成熟主流商业类型片,达到一流的类型化工业标准。 2015 年之前有《捉妖记》,之后有《寻龙诀》。 中国主流电影工业专业水平就是靠这样的电影,一步一步向前的。 电子骑士,以一知当十用 简答一下: 确实有点正宗大片范儿,故事比较顺,角色立得住;场面、特效、配乐都有可观之处,特别是美术和置景达到了很高水准。说得上华语商业片中顶级制作——但跟夺宝奇兵系列还是没法比。有些问题也不小。 问题 1:角色关系有点别扭,舒淇完全成了胡八一的附属品,有脾气没性格,有点尴尬。夏雨和刘晓庆的角色都太功能化,有点夸张过头。黄渤还是表现最好的。 问题 2:探险味道太淡,全被所谓的爱情主题冲淡了。展现出的盗墓技巧不够,精彩感不足,感觉摸金校尉没啥独特本事——而且一点不像祖传,似乎谁都能当。盗墓涉及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之间有种矛盾尴尬,只能以插科打诨方式泛泛略过。结尾部分没有达到高潮,有点泄气,缺乏惊悚神奇感,恩宠时刻不够给力。 问题 3:和陆川的片子比,整体胜出一筹。但乌尔善在文本方面也太没野心了,这个商业故事几乎是毫无内涵的。陆川最大的长处在于故事有野心,有世界观(虽然很糟糕),有思想表达(虽然也表达不清)。寻龙诀制作水准很高,但整体看就是一高水准行活,看完过一阵估计就淡忘光了。(当然《侏罗纪世界》之流也一样)如果国内每年能有 5 到 10 部这样的作品,那我们的电影产业就真起来了。 再说说技术问题:3D 出画感还不错,很多镜头是为此设计的,但有个问题就是小盒子里看小人国的感觉很强,不少远景镜头为突出 3D 感显得不真实(不是特效问题,是那种微距镜头感)。这种镜头在卡梅隆等人那里几乎不会被采用,这是有原因的。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