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一个优等生,捐掉去哈佛读书的钱,扔掉汽车,还烧了现金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3-15.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怎么看《荒野生存》这部电影,它想要表达什么?

    [​IMG] 知乎用户,This too shall pass.

    大概是我两年前看过,当时写下了下面这篇“观后感”,贴在下面。也许我今天应该再看一次,又会有新的感触,然后再来补充新的看法。

    Into the Wild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和震撼,似乎也让我看我自己的影子。这绝不是一部仅仅关于野外生存的简单故事,它不仅是想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在阿拉斯加独自一个人生存下来需要很高超的野外生存技巧,它也是想告诉我们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几乎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想极力地追求与众不同,同时讨厌现在的自己,不满自己生活的平淡平庸,同时被身上越来越多的束缚和责任压得成天想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越来越觉得不自由,怀念小时候的简单和无知,总是渴望流浪、渴望与世无争,看不起那些被利欲熏心的人,痛恨这个肮脏的社会。男主角就是这样的典型的年轻人,而且他还是一个很优秀很有行动力的年轻人,所以在他自认为已经尽到了他的所有义务——按照父母的希望以优异的成绩从 Emory University 毕业之后,他捐掉了用来读哈佛法学院的存款,遗弃了自己的汽车,烧掉仅剩的美元,因为他觉得钱会让人畏首畏尾,他甚至抛弃了自己的名字而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 Alexander Supertramp。当他吃到一个自己在野外摘的苹果而不是从超市买来的,他如此兴奋开心如此地为那个苹果骄傲,就像他为当时的自己感到骄傲一样。他的旅程确实让人羡慕无比,他看到了很多别人看不到风景,他认识了很多有故事的好人,他做到了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他打破了很多别人不敢打破的规矩,但他也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他抛弃社会的同时也在慢慢被社会抛弃,他再次走在城市里时会感觉不自在,不再习惯城市的风景。最后他终于到达了阿拉斯加,开始了他的 great Alaska adventure,他以为他可以凭借他本子上记下来的那一点野外生存的知识就过得很潇洒很快活,他以为他可以永远的逃避掉那些作为一个人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关系,最后却发现他依然无法逃避自然界的残酷和无情,他开始感觉到孤独、害怕、恐惧,他开始想念他一直讨厌的父母,他开始想回家,他终于用生命悟出“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在他的遗书上,他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了他的真名: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

    他一直觉得别人在逃避,他也确实帮助了很多人面对他们所逃避的过去,走出阴霾开始新生活,但是他忘了拯救他自己,他忘了他自己是一个流浪者,他自己才是一个真正的逃避者,逃避他的父母,逃避这个社会,逃避他不敢面对的生活中出现的阴暗面。有意思的是,尽管他讨厌社会,讨厌人类的丑陋,但是他在阿拉斯加生存的那些日子,为他提供庇护的却是一辆被废弃的公交车,我并不想像中学语文老师分析课本一样去解释这个公交车到底有什么样的代表意义,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事实,但是,如果没有这辆公交车,他在阿拉斯加的生存之旅将会比本来的样子再残酷多少倍我不得而知。或许冥冥中一直有一个声音想告诉他,你走到哪里都无法逃离你内心深处那个“人”的存在和“人”的需求,只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明白"to call each thing by its right name",他的 right name 是 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一个俗人,一个普通人,一个人凡人,而不是 Alexander Supertramp,一个可以超脱社会、对金钱名利美女都无欲无求的超人,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有所求,他才会对当时的社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屑。然而,即使只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清自己是谁也依然是可贵的,有多少人穷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他开始想要回家,回到他曾经如此厌恶的“社会”之后,他开始找不到食物,他在阿拉斯加能够度过严酷的冬季,虽然瘦了一大圈,却死在了应该是食物最丰富的夏天,或许他的勇气、他开始这趟旅程时的自负、他的耐心都被那条阻拦他回去的大河急流冲走了,支撑他开始这趟旅程的所有信仰和理想的没有了,他又开始逃避他选择的这一条路了。当他身处社会时看到的是社会的丑恶,所以他厌恶社会,相比之下他觉得从未有机会亲近的自然是美好的,于是他抛弃了人类社会去拥抱自然,他以为大自然会拥抱他、善待他,结果因为一次失败的猎物处理经历让他尝试到了大自然的冷酷,让他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失败过,他开始意识到他在残酷的自然界面前的卑微:他的功课全 A,他背得的名著里的华美篇章,他对社会问题的见地,在这里通通什么都不是,阿拉斯加的动物们不会像农场主坐在他对面听他抱怨社会丑陋并给予热烈响应那样,围坐在他身边听他慷慨激昂地发表对自然界如此残酷无情的演讲然后鼓掌。自然,他开始怀念自己在文明社会能够拥有的各种便利,怀念自己从前在人类社会混迹时的优秀和强大,最终感慨幸福快乐只有通过分享才会显得真实可贵。他确实如同 Jane 初遇他时对他的评价,是一个被父母宠坏的孩子,一个内心被宠坏的不用去面对世间艰辛的孩子,一个一直被父母当做骄傲在学校也优秀至极的孩子,当他在一条路上受到挫折得不到认同感时,就高傲地表示我不需要也不屑走这条路,我有另外一条更好的路走,可悲的是,哪条路他都没走下去。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总是为自己所选择的那条路而后悔,总认为那得不到的风景更动人,总认为自己的才华不被赏识是别人的过错,总以为身边的那个人不如另外一个人适合自己。

    我很敬佩这位流浪者,这位理想主义的实践者,因为他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管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他曾经的勇气和行动力以及他最后对自我的认识都是如此的丰满和让人震撼。不过我还是想说,人和所有动物一样,永远无法得到绝对自由,自然界有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社会有社会的游戏规则。确实,人必须有理想,但是不能成为理想主义者,我们逃避的问题,总有一天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逼迫我们去解决。纵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纵使这个社会确实有很多的不公和丑陋,纵使我们现有的生活状态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必须找到理想和现实平衡的方式,更必须去面对,而不是在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中选择逃避,从这一点来说,这部电影的主角更应该被作为反面教材来看,逃避是人类的本能,由这个心理带来的任何行动都不能代表任何的伟大和崇高,相反,逃避只能让自己被淘汰,就像 Christopher 一样,先被社会这个城市 Jungle 淘汰,再被自然界吞噬。理想再美好再崇高都必须照进现实,人再清高、再自负、再有能耐,也只能活在现实。突然想起一句话,只有走好了你必须走的那条路,你才能走你希望走的那条路。

    阅读原文
    电影《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男主角在流浪旅途中去了哪些地方,做过什么事,读了哪些书?

    [​IMG] 范圈圈,平面设计师

    (全是剧透预警)

    • 从亚特兰大出发经亚利桑那州(Arizona)某山洪多发地段,旧达特桑车被山洪冲毁,遂弃车并卸下车号牌,烧了身上的 500 多美元现金
    • 1990 年 7 月,亚利桑那州(Arizona)米德湖(Lake Mead)露营,在一间公共卫生间的镜子上写下了自己的新名字:亚历山大·超级流浪者(Alexander Supertramp),丢弃了车号牌
    • 1990 年 8 月,到达加州北部(North California)的太平洋山(Pacific Crest Trail),在山脊公路上捡到一顶流浪草帽,搭上了雷尼和简的房车,与他们相处了几日。那时候大概在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感谢 @陈俊提醒书名)
    • 1990 年 9 月,数次搭车,到达南达科塔州(Dakota),遇到韦恩(Wayne),在农场帮他驾驶收割机收获小麦;向凯文学习如何打猎、保存猎物等野外生存知识
    • 乘皮筏在科罗拉多河中向南漂流,是从出发以来最惊险的经历,遇到来自哥本哈根的麦兹和索雅,经他们介绍,往西经过胡佛大坝去墨西哥
    • 顺科罗拉多河划皮筏进入托泊克峡(Topock-Gorge)哈瓦苏国家生态保护区 (Havasu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 1990 年 12 月 2 日,乘皮筏到达科特斯海(Sea of Cortez),通过莫雷洛斯大坝(Morelos Dam)的泄洪道进入墨西哥境内,然后拖着皮筏越过沙漠,搭顺风车到了哥佛湾(Golfo);后来皮筏被风暴刮跑,又往北回到了墨西哥边境
    • 扒火车非法入美国国境,经过洛杉矶,直到某夜被铁路巡查人员发现,轰下火车,途中读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
    • 经过数月搭车、打工、徒步、扒火车的日子,1991 年 12 月在石板城(Slab City)的流浪者聚集地与雷尼和简再次相遇,结识了特蕾西;几天后简开车送他到索尔顿城(Salton City,California)取帮韦恩收割小麦的报酬,然后告别
    • 1992 年 1 月在安沙波列哥沙漠“我的天”温泉营地遇到罗恩·弗朗兹,每日爬山进行体能训练,也陪伴孤单的罗恩并鼓舞老人改变生活;给自己做了一条记录他冒险经历的皮腰带,此带一直陪伴他直至生命最后时刻
    • 1992 年 3 月 22 日,罗恩开车送他离开,两人告别
    • 从加拿大的育空领地搭车到达费尔班克斯(Fairbanics)——阿拉斯加中部城市,买了介绍当地植物的书、食物和必需品;——此处电影并未表现,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在问候韦恩的话语中
    • 从费尔班克斯搭车达到 Stampede Rd.,冬季已经封路。白色皮卡司机给了他一双靴子及电话号码,并承诺他若活着回来便会来接他
    • 从此地徒步穿越大河,到达德纳里峰,发现神奇公车,开始荒野生活

    此后在神奇公车中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与幸福》,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以及那本介绍当地植物的书。

    以上是电影中的情景,应该不会与书中的描述完全一致,希望眼尖的影迷继续补充、指正。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