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当一个理性刻薄的君王有了个耽于玩乐的儿子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3-24.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如何评论韩国电影《思悼》?

    [​IMG] 徐小疼,一个/小说/编剧/《北京1643》已上架亚马逊

    《思悼》反思的是朝鲜时代的儒学思想。

    儒学思想的基础是“礼”。君臣,父子,夫妻,无不是以礼为行为准绳。在电影里,国王一直强调“礼”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以儒学立身的国家,“礼”无异于国本。礼,意味着你有一整套从穿衣吃饭到谋事决断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不可打破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过“礼”。

    英祖(也就是片中宋康昊饰演的王)的原则是先礼后人。在他眼中,世子首先是朝鲜王国的世子,其次才是自己的儿子。英祖说“普通人家都是溺爱子女,而王家则把子女当作仇人”,就是“礼”的体现。因为在王家,父子实为君臣,且为天下示范,只能以礼相待,方可磐固根本、无懈可击。更因为英祖本身得位不正(英祖的皇兄肃宗英年暴亡后英祖方得登基,许多人指肃宗的死实是英祖谋害),为了巩固王权,不得不更加偏执地维护“礼”的权威性。可以说,“礼”使得英祖无限接近于一个完全理性人,虽为明君,却为人刻薄寡恩。

    但是世子与父王不同,认为在“礼”之前,“人”是更重要的。他幼时待人孝顺,很难说完全是因为读书学来的,更多是出于一种孩童对于长辈的依恋。世子爱玩,不爱学习,在艺术方面有才华,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一个更加感性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元的人。世子认为先人后礼,首先要有人伦之情,才会有能力去遵循礼法。

    儒学式的“先礼后人”还是人本主义式的“先人后礼”,是父子二人的根本冲突点。

    如果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很难原谅英祖对于世子近乎残暴的迫害。英祖无情地掐灭世子一切爱好、否定他一切价值,野蛮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世子的生活之上,加之世子被卷入复杂的党争、被人利用,导致世子最终精神崩溃,陷入抑郁和躁狂。我们甚至无法相信这是一个亲生父亲所为,而且是一个长子早夭、四十多岁方得次子的父亲。

    但是,若是我们站在三百年前的角度上看,我们很难说英祖做错了什么。朝鲜是一个儒教国家,其对于儒家传统的痴迷甚至比中华帝国更甚。按照儒教的要求,为君王者当热爱学习、熟读经书、以礼为先、为天下范,世子一个也没有做到。而他是要继承王位的人,若这样下去,无非又是一个徽宗了。加上世子卷入党争,其精神失常状态下的“谋反”举动被人告发(大明律可没有规定精神病患者可以免责),谋反证据确凿,英祖不能不管。然而若是以谋反处死世子,按大明律必然株连其族,世孙也必死无疑。英祖年事已高,如此一来血脉将断,且中殿年纪尚轻,如此一来很有可能导致外戚侵权。因而,英祖只有挖了一个坑让世子自己跳,英祖自己背个杀子骂名,以保全世孙的性命,保住国本。

    君王之事,按儒家理念,向来是没有什么情感可言的,只能论“礼”。英祖作为一个几乎完全理性的君王,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子,必然产生不可消解的矛盾;而一个强调个人存在的世子,在一个森严的礼制国度,也只能走向崩溃。可以说,世子自出生开始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因为仅仅靠一个“人”是难以逃脱“礼”的钳制和束缚的。而“人”与“礼”的对抗也成为了贯穿《思悼》的主线,引发了层层推进的悲剧。英祖在米柜前面对儿子的尸体的痛哭,充满了作为“人”面对“礼”的压迫时的无力感;英祖最终还是从“礼”的硬壳当中暂时走出来,以“人”的身份与已经死去的儿子面对面。只可惜,这种“人与人”的面对面,只有在英祖面对一具尸体的时候,才能实现。

    十八世纪正是西方启蒙运动和民主革命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在经过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兴起之后,西方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然而与此同时,在古老的东方,虽然“礼”仍维护着稳定的社会系统,然而同时因为“礼”的压迫,“人”的悲剧仍在不断出现。这也正是为什么东方大帝国在整整一百年后会最终走向完全崩溃,发生彻底社会革新的根本原因。

    在影片最后,英祖的步辇居高临下地越过世子的头顶的时候,从夜空的深处,分明传来了朝鲜这个最后的儒教国家的最后的足音。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