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在异国他乡旅游 + 学厨的体验,又饱又开心 席妙雅,微信公众号:味之道 去一个地方旅行,于我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刷景点,而是充分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食物是我了解当地最简单直接的途径。这次去越南,除了去夜市排档和餐厅吃吃吃,还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特别的项目,花一百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 280 元),去越南学厨半天。原文发于我的公众号「味之道」,欢迎关注。 早上八点半,我们和老师在西贡(胡志明市)的边青市场碰头。边青市场是西贡最大,也是最知名的农贸集市,英国名厨 Gordon Ramsay 和香港美食家蔡澜都曾在此拍摄过美食纪录片。市场里的水果大部分都是东南亚常见的热带水果,比较特别的是当地的一种青香蕉(图右上角),越南人常用它做一道看似暗黑,=实际却很美味的甜品,具体的会在后文写到。 越南海鲜丰富,蛤蜊、海螺、鱼、虾和螃蟹的种类很多。去的时候,卖螃蟹的老板娘正在用一种小螃蟹制作蟹糊。老师特别兴奋的解释着这个蟹糊用来炒菜或炖菜是何等的鲜美,并表示这种小螃蟹因为藏在洞里很难捕到,比较珍稀。 越南人爱吃一种很特别的藕节。我们平时吃藕会吃根(莲藕),吃果实(莲子),用叶(荷叶),而越南人还吃荷花的茎部,或称藕节。藕节味道清香,口感脆嫩,是越南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有湖北同学补充当地也吃藕节,不过在湖北叫做藕带或者藕肠子。 大概四十分钟兜完菜场,我们再打车回到烹饪教室。教室设在市中心一幢法式建筑的顶层,乘着据说西贡城里最悠久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电梯颤颤巍巍到达四楼,还真有点时空穿越的意思。 站在露台上望出去有很漂亮的景色,后面蓝色的高楼是西贡最高的建筑。 真正到了当地,才知道越南菜不是只有春卷和河粉。当天学的第一道藕节沙拉,就是以上文中提到的藕节为主要食材,是我很喜欢的一道。这道沙拉会用到一个蘸汁,越南语叫「nuoc mam cham」,当地人无论是吃春卷、火锅还是烧烤,都会配上它,可谓是越南的灵魂蘸汁,学会了它的做法,也就算掌握了越南菜的基础。蘸汁配比为:30g 白糖,30ml 柠檬汁,30 毫升鱼露,1 小瓣蒜末和 2g 辣椒末。 沙拉食材选用比较自由,基本逻辑就是荤素搭配,口感上爽脆和柔嫩兼有即可。当天的沙拉的蔬菜用了新鲜的藕节、胡萝卜丝、香菜、和半个切丝黄洋葱,肉类是烫熟的虾仁和猪里脊。 越南人拌沙拉很特别,他们会用沙拉汁将食材腌制 3 分钟左右,然后滤掉酱汁,将食材盛出食用。沙拉汁的配比和蘸汁很像:15g 白糖,30ml 柠檬汁,30ml 鱼露,5g 盐,一点黑胡椒末。沙拉装盘后,撒一点花生碎和炸蒜就完成啦。 沙拉可以直接吃,但我很爱越南人配虾片的吃法。取适量拌好的沙拉,放在炸酥的虾片上,再淋一点之前调好的蘸汁,好吃的不得了。相比春卷,我个人更喜欢这道沙拉作为一餐的前菜,下次去越南,你也可以试一试,大部分餐馆都点得到。 学习的第二道菜是西贡街头常见的烤猪排。100g 的猪排先用肉锤敲松敲软,然后加入腌制的酱汁:5g 红葱头碎,5g 糖,20ml 酱油,3g 蚝油,5ml 胭脂树籽油和一小撮五香粉。 胭脂树籽油是越南特有的调料。洗净的胭脂树籽加入四成热的大豆油中,轻轻搅拌至油脂呈亮红色。胭脂树籽油本身并无明显味道,却能像藏红花一样将食物染成漂亮的金黄色,越南几乎所有的烧烤和炖肉都会加一点胭脂树籽油。 猪排腌制十五分钟后,炭火烤至两面金黄。 最后学习的甜品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暗黑烤香蕉。半熟的绿皮香蕉不剥皮,直接在炭火上烤到外皮几乎全黑,剥开后用木板压成香蕉饼,再放上炭火继续炙烤,烤至稍有焦黑即可取下炉子,再切长条。 烤好的香蕉香气扑鼻,说它暗黑,是因为淋在香蕉上的椰奶酱中除了加入少量的盐之外,竟加入了香葱,看起来古怪的很,实在不像一道甜品。实际吃起来,味道倒是意外的有趣,椰浆的甜香中带一点咸味和香葱的清香味,风味上有点海盐冰激凌的感觉,很好吃。 当天还学了一道蒸肉蛋饼,以及越南独有的煮碎米饭。最后做出来满满一盘,这就是我们当天的午饭啦,吃的又饱又开心。 厨艺班从早上的逛菜场到学做一顿当地美食,大概半天时间。半天下来,对于越南的陌生感大幅降低,之后去餐厅点菜,原本天书一样的菜单也能读懂大半,接下来的旅程也变得更为轻松而亲切。像当地人一样,可能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以上推荐只是个人旅行体验,无任何利益关系。 原文发于微信公众号:味之道。更多文章都在公众号上更新,欢迎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