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游戏、电影的汉化、翻译中使用「接地气」的当下流行语可取吗?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5-30.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日报标题:为什么一些强行「接地气」的「神翻译」,让人无比尴尬?

    [​IMG] 月咏幻,微博同名。喜欢东蛋的阳光啊~

    首先接地气本身不是什么好词。

    不过我们要定义什么是接地气。因为这里其实有歧义。

    我认为接地气这个词,在当前广义网络语境下可以有如下解释:

    ①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内容。换言之,通俗化。

    ②将与本国文化脱节的内容,通过本国文化本身自带的内容进行等价表达。换言之,本地化。



    只要吐槽接地气翻译这个事儿,我们一般会先举出贾大天师的名作。

    比如,《环太平洋》的『天马流星拳』。

    比如,《黑衣人 3》里的两句诗。

    然而如果要赞扬接地气,那大家就会举出某字幕组,尤其是秀恩爱那两位翻的各类美剧。例如 TBBT。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看上去好像都是接地气,为什么一个被喷成狗,一个被捧?



    首先这并不是外语水平不行,而是翻译水平不行。

    为什么呢?

    翻译本身是解读了原文,再用目标语言进行输出。而非单纯的转换。

    所以如果要输出的话,你理解了原文不够,还要知道怎么更恰当地用目标语言表达。

    而表达一个东西本身就要求有语境

    这个语境非常重要。因为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同时需要能够理解。同时在内容作品里,语境还需要和作品本身有强关联。

    用例子说明,比如『天马流星拳』,贾天师和我们都知道这是什么,但这和作品毫无关系,甚至是雷人乃至于乱入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看一个老美穿唐装会略觉有趣,因为本身是不对等的,势必会造成异样感。



    至于语境错乱的例子,我要喷台湾版炉石传说。

    为什么?因为他把闽南话带进翻译里了。

    召唤小鬼领主的时候它的语音是『卖擦啦』(闽南话『吵死啦』的意思)

    ……请问你不觉得你一下从魔幻世界跳回你的小岛了吗?

    所以这里要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翻译者本身对不同语境的理解能力,直接导致他的译文到底能不能对应不同作品的不同语境。

    不好意思,我要继续用台湾的翻译当靶子。

    我要先举一个『维护语境』的例子。

    日本动画 / 漫画中,只要是不以真实世界为背景的作品,那基本上你看到他们作品里世界中的文字都是非文字的。为什么?因为要把不同的世界隔开,让人产生信赖感,而不是觉得一会儿现实一会儿虚拟。

    [​IMG]

    上图为口袋妖怪动画 DP 篇中的一幕,博士读的报纸并不是片中所使用的日语。而是自制的文字。

    别人在辛辛苦苦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你用所谓接地气把真实世界给糊上去,不给别人割裂感就怪了。



    坏翻译另外一个尿性,就是不顾通用语言,而去使用非标准语、俗语、流行语。

    只要玩过繁中版《英雄传说:闪之轨迹》的人一定会记得这张图。

    [​IMG]

    好好操你们好好操你们好好操你们好好操你们好好操你们好好操你们好好操你们√√√√√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平时口语中会使用这种。但并不存在于书面语,而且本身属于相对不够上台面的说法,所以使用价值类似我们的小粗口,可以用,但不适合写在公共场合。

    台湾语境中,中文的『操』的意思是『(通过猛烈的行为)使疲惫』,被『操』了的话会变得很累。比如『今天教练叫我们跑 50 圈,要操死我们啊』。

    (以上内容通过采访台湾同学而得)

    也就是说,这句话并不存在标准用语里。所以你可以想象自己在幻想世界里,操着一口台湾闽南腔中文来和可爱的大姐姐小帅哥说话。

    酸爽到飞起。



    说了这么多,这个语境到底是要干什么?

    很简单,那就是如果一个语境不存在通用性,那就非常不适合用来做翻译的目标语境。

    而各类被嘲笑的翻译之所以被认为很奇怪,都是因为使用了脱离广范围语境的词语。

    比如深海 4 的『老司机』。试问非宅圈的有几个认识这个词?

    这种行为就类似于,在口袋妖怪游戏起始界面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的时候,问你:

    你是蟀哥,还是美眉?

    在十年后的今天,那一批流行词的语境已经消失,那些词已经没人用,成为了死语,你再看到这种用法,是不是一口老血喷出来?

    我现在告诉你,这种『老司机』、『哔了狗』之类的,都是一个意思。

    同样可笑的逻辑还有一些人在 Duang 那个梗流行的时候认真希望把 Duang 这个字做成正式汉字。

    懂的人自然懂,我尴尬症都要犯了。

    当这些你现在趋之若鹜的流行词变成死语的时候,你再看到它,就会尴尬死你。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人翻译轻小说使用『XX 酱』、『呼呼』等中文并不存在的词。

    面对宅圈的人,这类词或许见怪不怪。

    但如果是不懂的人,那就一头雾水了。

    「翻译杂谈」措辞的迷思

    这是我阐述了这个问题的专栏文章。

    当大家都不明白译文中某些措辞时,你是否需要注意转换它。

    你的翻译,如果想要给很多人看,想要广为流传,就一定要采用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语境。

    这也是学术论文用英文发表的好处:更多人读得到。



    结论:

    如果你作为一个翻译,觉得自己还有水平,并且希望更多人收益于你的翻译,那就一定要尽量使用大家都懂的语境。这样利于传播,同时对内容产业的世界也是一种保护。

    而那些只会流行语境,不能掌握通用语境的人,他们甚至还要去抨击那些赞成使用标准用语的人:你也只能当一个消费者了。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