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科学作恶谁来收?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6-16.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日报标题:月圆之夜,这群衣着华丽的男女开始了一场神秘聚会

    [​IMG] 董悠悠,公众号「董悠悠」,点歪你的艺术技能树

    前不久某搜索引擎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关于对“作恶”的讨论不绝于耳,我想到了这样一幅画关于科学善恶讨论的画,分享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IMG]

    Joseph Wright of Derby, An Experiment on a Bird in the Air Pump,1768, Oil-on-canvas,183 cm × 244 cm, National Gallery,London

    月圆,夜深,一群衣着精致的男女围坐在桌旁,仿佛在参加一场秘密的聚会。画面被来自处于木桌之上的玻璃器皿之后烛光照亮,玻璃器皿的左边还能隐约窥见蜡烛的影子。这明亮又柔弱的光,仿佛只够照亮木桌和木桌周围人的脸,而他们的身体则处在半明半暗之中。模糊的背景,让人一时很难判断他们身处何处。如此对比强烈的光,为画面蒙上了一层神秘又具有戏剧性的气氛。

    [​IMG]

    他们究竟是在做什么呢?为什么每个人的反映看起来竟是如此不同?根据光的指引,也许可以先从从桌面这些仪器发现些端倪。

    [​IMG]

    作为曾经也是经历过义务教育物理普及课的学生,发现桌面的最右侧放置着一对半球状的仪器,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靠近观众的这只半球上有一枚圆形拉环,另一只上延伸出一段可调节的长管。这正是大名鼎鼎的马德堡半球,在中学物理课本上见过呀!通过将球中的空气抽出,造成负压,使两个半球牢牢地“镶”在一起,用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IMG]

    马德保半球的左侧,有一只装有看似比较粘稠液体的玻璃瓶,瓶中插有一支羽毛吸管,瓶塞倒在一旁。我无法肉眼判断具体是什么液体,但还记得上学时老师会用吹泡泡的游戏来证明正压。

    [​IMG]

    有了气泡瓶和马德堡半球的配合,中间这台半人高的仪器就好理解了,它是一台气泵,而连接气泵的封闭玻璃器皿中有一只鸟。气压的变化会对鸟造成什么影响呢?其实不用说我们也会知道,制造气泵的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Robert Boyle)就曾用气泵做过一系列实验,其中骇人听闻的 41 号实验,就是用动物活体进行的,实验记录更是这样描述「小鸟看起来还是生龙活虎的,但是把空气抽干之后,明显变得萎靡不振,病怏怏的……在剧烈而不规律的抽动几下之后,小鸟翻动两三次,然后胸部向上,头向下,脖子反拧着死掉了。」

    [​IMG]

    通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科学怪人都是独自在阴暗秘密的角落进行着自己不可告人的实验,可是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旁观者呢?

    其实这里在进行一场科学表演秀,穿红袍的科学表演家正在向观众演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我们虽然对气压的存在见惯不怪,但是对于画家所处的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通过实验体会到无色无味的空气存在,还是很有吸引力的。18 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有许多科学家会带着各种科学仪器,往来于不同的城市和聚会,像我们现在的科普网红一样,更具表演性,戏剧性地展示奇妙的科学发现,给当时没有丰富科学经验的民众。

    在英文中启蒙运动是 Enlightenment 其词源是 En+lighten,字面意思是把某物照亮。如此看来,画中的面孔被来自放置着实验仪器的桌子上的光源照亮,仿佛是被来自科学的光照亮了,得到了科学的启蒙.

    然而,面对如此残酷的实验,各位观众是什么反应呢?

    [​IMG]

    我仿佛先注意到了画面最左侧的这对男女,他们似乎并不关心实验,而是在眉目传情,原来是来秀场约会的。根据他们的长相推测,他们应该是 Thomas Coltman 和他的未婚妻,两年后他们结为了夫妇,画家又给他们画了右侧这幅。也许正是这次科学表演聚会促成了这段姻缘,也未可知。

    女「呀,这只鸟好可怜啊」

    男「你照,这世界上最可怜的并不是这只鸟,而是你视而不见的有缘人」

    不管他俩,我们继续看。

    [​IMG]

    除了这俩出戏的,其他大部分人还是很关心实验的,比如这对男女的下方的两男子就对正在进行的实验十分感兴趣,年轻些的少年都快把眼睛瞪出来了、嘴唇微张、一脸痴迷,我相信他将来是找不到女朋友的。另一位男子更是专注,他左手握着怀表,好像在计算这只鸟能坚持的时间做出自己的观察数据。

    [​IMG]

    除了情侣和好基友,似乎还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来进行科普的。在两位男子的对面,是一位年长的男子在耐心地讲解这个实验,一位小姑娘已经蒙上眼睛侧过头去,另一位姑娘皱紧眉头面露惧色,感觉就快要哭出来了,但是双眼还是紧紧盯住鸟,紧紧攥住她身侧姑娘裙子的手,将她的此刻紧张显露无疑。

    [​IMG]

    画面的最右端的银发的长者,他双手抱拳,握着眼镜,拖着下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背后是一位小男孩,掌控着鸟笼笼门的开关。开放的笼门给了我们开放的想象,也许鸟是刚从笼中取出的,并不会死,一会还要放回笼内,我们尚未可知。窗外的月光平境地目睹着眼前的发生,藏在云后默不作声。

    这里的月亮还有一个暗示,画家 Joseph Wright 有一位叫 Erasmus Darwin 的医生也是好友,正是我们熟悉的进化论奠基人 Charles Robert Darwin 的祖父。老 Darwin 于 1757 年左右开始和他的好友 Matthew Boulton(瓦特的合伙人)在月圆之日定期举行科学技术交流活动,之后演化为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月亮社(Lunar Society)。画中的这轮满月,也许暗示着这正是一次“代表月亮消灭你 ao”的聚会。

    那么问题来了,画家为何要呈现这样一个实现?是为了表现科学的残酷吗?

    [​IMG]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只作为实验工具的鸟很不寻常,它是一只纯白色的鹦鹉,即使放在当今也会是珍贵品种,更何况是几百年前的英国,白鹦鹉更是十分稀有,如此珍贵的宠物鸟,怎么可能用于这样残酷的实验呀。

    那画家为什么要特意安排了一只,不可能出现在这种残酷试验中的白鹦鹉,做所谓受害对象呢?

    我想一方面是画面昏暗,别的深色鸟类无法造成鲜明的戏剧性。另一方面,白色的鹦鹉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经常出现在宗教画里的白鸽。

    [​IMG]

    Piero della Francesca,The Baptism of Christ ,1448-1450,National Gallery,London

    白鸽在宗教画里代表圣灵。那么被安排在气泵里,并被科学所戏弄而奄奄一息的样子,仿佛是象征着工业革命后,科学的发展挑战了传统的宗教信仰,上帝被科学杀死了。

    [​IMG]

    右侧思想者盯着器皿中的人类头骨,思考的不仅仅是鸟的生死,而是人类的前途。

    [​IMG]

    画面中的人物几乎是与真人大小一比一,画家精湛的技艺不仅使银发男子红袍上的花纹清晰可见,连女子的领子上的毛都根根分明,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有一种就在现场的错觉。跳动的烛火纠缠着轻盈的月色,少女的惊恐,男孩的执念,大人的安慰,智者的沉思,在微弱的光线下若隐若现。实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科学表演家的下一个动作将决定鸟的生死,然而他对身旁的这一切并未所动,左手控制着气泵盖的开关,右手伸展向前,仿佛是对画面外的观赏者发出了邀请,他似乎在对我们说「真正能决定上帝生死、科学进退的裁决者是人,是你。」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被误诊的艺术史

    除知乎日报外,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另外我的专栏开通赞赏功能了,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写作!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