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400 亿国债瞬间售罄,早起排队抢着买很正常 相关链接:400 亿国债瞬间卖完 今年还有 7 次购买机会 lorinda,热爱生活的金融民工 储蓄式国债就是给老百姓发福利的。 可能以前投资渠道多(P2P,小贷),看不上这点收益率,但现在各渠道一出事,近乎 0 风险又相对高收益非储蓄式国债莫属。 “其中三年期票面年利率为 4%,最大发行额 200 亿元;五年期票面年利率为 4.42%,最大发行额也是 200 亿元。” “据了解,国债可提前支取,且持有 6 个月以上还能按照持有时间“分档付息”。这比定期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更为划算,但国债提前支取需要收取 0.1% 的手续费。” 没具体看过条款,猜测是持有 6 个月以内提支不付息,持有 6 个月以上提支按照持有时间分档付息。目前银行保本理财大约在 3%+,算下来也比 6 个月以上的保本理财划算。 评论区出现了很多很有趣的评论,更新在文末。 -- 科普: 我们目前发行的国债主要分为凭证式国债、电子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其中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都是储蓄国债,是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区别是,凭证式国债是有收款凭单,电子式国债以电子方式记录国债债权。 储蓄国债 记账式国债是由财政部通过无纸化方式发行的、以电脑记账方式记录债权,并可以上市交易的债券。银行间流通的是记账式国债,3 年在 2.36 附近成交,5 年在 2.5 左右成交。 储蓄国债也不是什么最近才有的品种,每个月 10 号都会发行。这可是好多老大爷大妈的心头肉啊,每个月 10 号蹲点排队买。定价发行,因为远高于市场无风险利率水平,所以每次一出来很快就被抢光了。 参照记账式国债在银行间成交,你说储蓄国债是不是给老百姓发福利? -- 有人质疑国债是某些有特权的人才可以买的。 其实不是,大部分都是大爷大妈们在银行蹲点去买的。 至于为什么抢得快,几百个亿国债额度全国人民同时抢,能不快吗? 有人说 4 点几的国债还是没有吸引力。 你让我说什么好呢。 如果把风险从低到高排序,代表无风险利率的品种,国债、定存,好了,加上金融债好了啦,再勉强算上保本型理财。 银行间国债成交:3 年在 2.36 附近成交,5 年在 2.5 左右成交。 定存:3 年期 2.75,我给你上浮 50%,4.125%。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息算。 保本型理财:3%+ 无风险梯队,谁更划算,不言自明。 低风险梯队 货币产品:2%+,可随时支取 6 个月非保本型理财:4%+ 再往上高风险的品种不再赘述。 比国债收益率高的品种满地都是,但是风险不同。投资者去追求更高收益的品种,是以牺牲一定的风险为前提的。 储蓄式国债明显就是定价曲线上的一个奇点啊,明显高于市场均衡收益率水平的。 向南飞,沉迷于竞技性聊天 可是感觉这个问题没办法获得高赞了肿么办,高票已经答的挺好的了,宝宝心里苦啊! 不过既然答了,那我就从我的角度再补充一点。说实在的,放在全国的角度看,400 亿的量确实不多,从往年的数据看,一般每年储蓄式国债的发行量 3000-4000 亿,假设全国只有上知乎的人去投资,我们假设占全国人数的 5%,也就是 7 千万人,那么这些人平均每个人每年能买到多少呢,差不多就是 4200-5700 元左右。诸位想想,这个量对于他们而言多么?何况国债潜在购买者的比例实际上是多于我这个假设的。而且很多大爷大妈早起排大队,一次就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被秒杀也不奇怪哈。 说白了,人民群众也不是傻子,13 年流动性紧张,连余额宝都能分分钟 7% 的时候,你们看看当时有没有国债秒杀的新闻?去年上半年股市一片红火的时候,你们看看有没有国债秒杀的新闻?就是因为利率已经下到几乎历史低点,去股市又极有可能被当成韭菜收割的时候,国债的优势才重新显现出来。从这个角度看,储蓄国债确实是政府给老百姓的一项福利,这东西就一直默默地在那里,当你发现其他投资手段真的是有风险的时候,国债这种最朴素的投资方式,确实是老百姓居家旅行的好选择。 最后再说一个八卦,其实这么多年来,储蓄国债占国债发行总量的比例一直在缩减。由于储蓄国债的定价机制是计划经济双轨制的产物,定价并不太市场化,所以之前有声音说为了降低财政部的融资成本,应当进一步减少甚至取消储蓄国债的发行。不过有一位长期负责国债工作的领导说,大家不要忘了,国债在 80 年代发不出去的时候,是人民群众帮国家一张一张的买了国库券,支持了国家建设,现在国库富裕了,你们又想着融资成本,财政的事情,不光是钱的事情,也是民心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