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为什么一部分男性也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遭遇家暴的原因、后果与女性相似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4-30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为什么在当下,男性也会成为家暴的受害者?

    [​IMG] 陈洁瑜,微信号:lovematterschina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在微博上很热门的事件,一直都还记得。说成都有一个男子晚上在桥边被强奸的事件,警方正在调查。当时许多门户网站都有过报道,报道大多寥寥几段文字,但也大多引用了这一段文字:

    【威猛的成都女子,大街上“强奸”男子】九眼桥看到一猛女。估计是喝多了!将路边一过路男子按倒后脱掉裤子 猛的坐了上去。男的最开始还反抗下!最后在女的强暴下最终屈服脸红红的提着内裤走了!女的提上裤子后沿着九眼桥横穿马路……”​

    接着这一段,不少媒体还报道了事后有男青年在事发地点聚集,期待能够有同样的经历,甚至有网站还文章后链接了迷情香水可以提高对异型的吸引力这样的“科普”,也有 SNS 社群翻出“猛女”性别并非真是女的,而是暗恋当事人的一名男同性恋,不过带着假发而已。

    感觉还是蛮搞笑的是不是?看上去整个过程持续了一段时间,男的似乎也有性反应,最后的结果也只不过是脸红走了。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再说,性接触中吃亏的一方不该是女性吗?作为一个用下半身思考的直男,就算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会很诚实地爽到吧。

    于是在这个实践传播与网络的时候,许多关于该事件的描述都是趋于猎奇和娱乐化的,虽然不少报道也提到了警方会严肃处理这件事。于是,男青年们会聚集事发地,期待有相似的“遭遇”。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的潜意识里,男性似乎是不会成为暴力受害者的,特别是当施暴者是女性的时候。因为女性身体力量较小、社会资源占有量较少、相对男性也更少攻击性。所以不管在公共场合还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以为男性都更加不容易成为受害者,而且相关案例的可见性也非常低。一旦男性受侵害的案例被公布出来,媒体和大众可能还是一种难以置信、猎奇、嘲讽和戏谑的态度。

    但事实上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并不低。美国疾控中心(CDC)2010 年发布的“The National Intimate Partner and Sexual Violence Survey”显示,

    - 美国有 28.5 的男性曾在亲密关系中遭受过强奸、肢体暴力以及 / 或者盯梢(女性为 35.6%)。

    - 亲密关系暴力受害者中, 92.1% 的男性遭受过单纯的肢体暴力,6.3% 遭受过肢体暴力以及盯梢。

    - 8% 的男性曾在亲密关系中遭受过除强奸之外的性暴力。

    - 13.8% 的男性在亲密关系中遭受过严重的肢体暴力。

    - 48.8% 的男性在亲密关系中遭受过精神攻击(女性为 48.4%)。

    - 大多数受害者(69% 女性,53% 男性)第一次遭受亲密关系暴力是在 25 岁之前。

    而在英国,据英国内政部的统计,家暴受害者中有 40% 的是男性。我虽然没有见到过关于中国的官方统计,但是曾见到过家暴受害者中有 10% 为男性这样的一个数据。

    为什么男性会成为家暴受害者呢?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里面可能有两个预设。

    首先可能是家庭暴力就是肢体暴力或婚内强奸。因为在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中,女性女身体力量不如男性,对抗中男性往往会有优势。但是家庭暴力并不只是这样。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身体、精神或性或财产上损害的行为。肢体暴力和性暴力只是家暴的一部分,精神伤害、冷暴力、攻击性言语、经济控制等。后面这几类,即使只从字面上来看,是并不那么容易可以下结论说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更容易成为施暴者。而且,从之前列出的数据来看,肢体暴力和性暴力中,男性也并不见得可以比女性更好地免遭侵害。

    第二个预设可能是家庭是异性恋家庭,家庭暴力也仅限于夫妻之间。家庭暴力,或者更确切一点来说是亲密关系暴力,也可以发生在情侣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这其中就包括同性伴侣之间的暴力和父母对子女的暴力。如果说我们的性别刻板印象会觉得异性恋亲密关系中男性受害者还是有一些 counter-intuitive 的话,那么男同性伴侣之间的暴力以及男孩子遭受的暴力,就没有那么难以想象,只不过一般意识不到而已。

    施暴者和受暴者并没有特定的性别。目前我们关于男性受暴者案例确实比女性要少,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因为男性受害者更少,还是男性受害者更加沉默,还是司法部门家暴援助机构对男性受害者的求助不予以重视、干预不足。我觉得后面两个原因确实是会造成男性受害者更不可见的。

    为什么呢?

    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受害是不符合传统的男性气质的。传统的男性气质强调的是力量、勇猛、有攻击性、性欲旺盛、情感内敛粗糙,能够保护和供养家庭。在这样的气质,和一个被配偶暴力伤害的“软弱、无能”的形象是很难联系起来的。而且,社会对女性“贞操”有强烈的保护意识,男性则不会,这也会让人意识不到男性遭受性侵害的伤害程度。

    正因为这样的,所以许多人潜意识里面都不会认真的去对待男性亲密关系暴力受害者。甚至男性受害者自己,都不会把自己看成受害者。他们也许意识不到自己遭受的暴力,或者遭受暴力,但是因为畏惧舆论压力,不敢说出自己的遭遇或者进行求助。

    在做反亲密关系暴力倡导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要提高大家对家暴的意识,家暴并不是两个人之间的家务事,并不是两个人关起门来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社会力量和公权力介入的。这也是因为有许多家暴案例,受害女性求助,却得不到帮助,因为社会力量和公权力机构认为家暴就是家务事。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求助的是男性,他们会不会更加不容易被认真对待呢?

    我开头举的例子虽然不是家庭暴力,但是不管是从报道还是网友反应来看,男性被强奸,似乎都不值得被严肃对待,甚至是很搞笑的。这边顺便做一个科普,男性即使不愿意,也是会勃起的,就像女性被强奸阴道也是会湿润,并不能以此说明嘴上不愿意,身体还是很诚实。这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

    暴力受害者都会遭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这边我就不展开说了。相比女性受害者,男性受害者可能会受到的不一样的创伤可能是认为自己的男性气质受到了挑战。他们会觉得自己不是男人,很娘,也会担心别人也这样看待自己。我们经常说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刻板性别角色定位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对女性造成压迫。但是其实男性也可能是受害者,特别是那些不符合社会对男性期待的男性和性少数群体。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面,男性并不需要也没有义务去满足社会对他的期待。

    最后,男性也不会比女性更快地从暴力中恢复过来。相反,他们往往会选择沉默和压抑自己遭受的伤害,更难以获得援助和支持,也更容易遭受二次伤害。

    遭遇家暴之后求助的话男性和女性区别并不大,我单位之前也发布过一个家暴法出台后如何求助的图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这里:【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在遭遇家暴时保护自己


    我们的微信:lovematterschina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姑娘,当心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