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它会成为 2016 年的超级话题之作吗? LF天影,「一个让我对後续内容很感兴趣的故事。」 《甲铁城》从企划开始就在宣传,制作又是《进击的巨人》的全套班底,还请了美树本晴彦这种老人来做人设,不媚宅不卖腐,一种古典正统本格的感觉,人员配置上应该很有优势。这些条件能把《甲铁城》捧成佳作吗,不一定,剧情片真正能影响最终成功的,还是剧本。 《甲铁城》的第一话剧本,看起来是照搬了大河内一楼以往的热门作品来写的,王道的发展和角色配置,随处可见的商业元素。商业运作的味道十足,看起来是摆足了姿势来成为热门话题作的。 但其实第一话剧本我觉得是不太好的,看似王道的剧情展开中其实是缺少了一些重要要素,而这些缺失的要素很可能会给作品后面的发展做成巨大的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先从编剧的核心来看。 编剧的核心是什么?是情节吗?不是,而是“主角、驱动力、世界观”。主角要独一无二、角色驱动力要强烈,世界观要吸引人。你们去看那些靠剧情名留日本动画史的动画,例如《钢炼》、《鲁鲁修》、《进击的巨人》,他们的第一集都能做到使用最精简的篇幅去向观众尽可能强烈地传达这三个要素,而且这三个元素都能被尽可能地放大:主角就一定是你,不可能是别人;你们就必须踏上旅程,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世界观就一定是这个世界观,这个故事不可能发生在其他世界中。 《甲铁城》的编剧是大河内一楼,认识他的人肯定对他又爱又恨。《鲁鲁修》、《罪恶王冠》、《革命机》这三部近年来的话题作都是他编剧的。《鲁鲁修》自然不用说,就算是别人很喜欢黑的《罪恶王冠》和《革命机》,我都是很喜欢看的,因为在我看来,就算它们的剧情暴走了,这些故事里的三元素都是设定得很优秀的:故事肯定发生在一个阶级斗争极端严重的世界,主角肯定总是一刻不停地自我拷问,而他们又总是被世界逼到非战斗不可。 我们来看看《甲铁城》的第一话和大河内一楼以前负责编剧的几个故事的第一话的对比吧: 《叛逆的鲁鲁修》:架空世界观中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由于一场突发事件而失衡了,在世界走向混乱的前夕,一名少年在一名少女的引导下获得了足以改变世界的特殊能力,波澜壮阔的故事就此开启。 《罪恶王冠》:架空世界观中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由于一场突发事件而失衡了,在世界走向混乱的前夕,一名少年在一名少女的引导下获得了足以改变世界的特殊能力,波澜壮阔的故事就此开启。 《革命机》:架空世界观中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由于一场突发事件而失衡了,在世界走向混乱的前夕,一名少年在另一名少年(咦?)的引导下获得了足以改变世界的特殊能力,波澜壮阔的故事就此开启。 《甲铁城》:架空世界观中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由于一场突发事件而失衡了,在世界走向混乱的前夕,一名少女独自踏上旅程,另一名少年因为意外(疑似)获得了足以改变世界的特殊能力,波澜壮阔的故事应该马上就开启了。 大家看到了没有,虽然《甲铁城》的第一话看起来和大河内以前的很多第一话都极其相像,但实际上它是缺少了两个重要环节的: 1. 男主作为主角的特殊性没有明确地展现给观众; 2. 男女主没有设定上的捆绑。 这些细微的情节安排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后续剧情的影响是巨大的。 男主非他不可吗?和前辈们不是 geass 就是 void 相比,《甲铁城》的男主除了发明了一把强力武器和“上吊疗法”外,好像就没什么特别之处了,而且我还差点没记起他的名字。geass 全世界就鲁鲁修一个人有(当然后期有很多人有),但强力武器和上吊疗法都是可以轻易给予别人的。这种设定会造成日后观众的代入缺失,观众会从一个“事件经历者”变成了一个“事件旁观者”。 男女主关系深吗?就我在第一话里看的,男主除了稍微对女主有点一见钟情(或者是别的感情)外,他们的关系是没有类似鲁鲁修和 CC 那样命运共同体一样的羁绊,这使得他们最后的关系可能只能停留在“战友”上,这个设定会严重影响故事后期观众对男女主感情的爆发。 主角非战斗不可吗?第一话中有闪回镜头告诉大家男主是为了帮别人复仇而战,但用复仇做驱动力对于作品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想复仇的人不只主角一个,主角一定要够特别,他的复仇才会有意义,观众才能看到他复仇成功的可能性。动画现在急切要做的,是在第 2、3 集里把“男主为什么非他不可”的这个点强调出来。 所以光从第一话剧本来看,《甲铁城》的三元素是稍微有点先天不足的,这使我看完后抹了一把冷汗——明明就差一点,为什么不在第一话把东西讲全——只要补一点复仇背景的说明,补一幕主角变异获得新能力的镜头,就会好很多了。我们平时说的剧情暴走,本质都是三元素的先天不足或者后天没补全而导致的,今天它开局设定不利,往后剧情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甲铁城》的第一话编剧做得不太好的原因。日后评论有偏差,大河内要负责。 主角和驱动力是这样,那世界观呢? 荒木哲郎在《甲铁城》的访谈中提到几个由他主导决定的元素,分别是“时代特征是什么”,“敌人是什么”和“如何作战”,这三个问题得出结论了,“世界观”这个元素基本也定型了。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三个元素。 首先是时代特征。虽然你并不知道故事确切发生的年代是什么,但《甲铁城》就是给人一种很有时代感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它使用了蒸汽朋克的世界观,而只有老家伙才喜欢这种东西。大友克洋、宫崎骏深爱蒸汽朋克,他们创作了大量具有这种世界观的动画。什么叫蒸汽朋克,四个字:多铆蒸刚——多炮塔,铆接装甲,蒸汽动力,刚性悬挂。蒸汽朋克是一种基于巨型架空机械的低端科技极度发达的世界观,给人一种人类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走错世界线,没有迎来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感觉。这种元素新世代的作品中几乎已经绝迹了,我能想到的上一部比较火的蒸汽朋克世界观的动画片可能是 2003 年的《最终流放》,加上请来的美树本晴彦这种老人来做人设,整个画面给人的时代感极强。动画第一集开头前 5 分钟,一座蒸汽动力的巨大钢铁移动要塞在铁轨上疾驰,人类在上面使用简陋的蒸汽武器和敌人作战——看到这个开场的我感到非常震撼。荒木哲郎说使用带有强烈的低端科技时代感的世界观,是从他导演《进击的巨人》开始就有构思的,加上制作公司 wit studio 的原画师更喜欢画传统的东西,所以就拍板出这个时代特征了。 然后是“敌人是什么”。荒木说企划组讨论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了敌人是丧尸。敌人是丧尸,尤其是由人来变的、人形的、无智力无法沟通的丧尸,这个我觉得真的是败笔,就算其他元素不变而敌人变成非人形,都比人形的敌人好。因为人形无沟通丧尸的系统设定能被发掘的已经很少了,很难做出新意。当然这些事情荒木肯定也是知道的,多方沟通后做了决定,也是无奈之举吧,在访谈里也能听出来。 最后是“如何作战”。《进击的巨人》的立体机动装置给予观众极深的印象,这个元素的设定是非常成功的,它甚至成功到能和“调查兵团的团徽”共同成为这部动画片的一个输出符号。《甲铁城》的目标是表达出“在巨大的移动机械上作战”的感觉,如何才能成功?关键是要把公路片的感觉做出来。公路片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是清晰无比、非去不可的旅程目的地。所以“甲铁城”这个移动机械作为完善构建作品内世界的重要道具,能否成为这部动画的标志性元素,就要看编剧的剧情安排了。假如剧情是一个一个驿站地移动而不是往一个最终目的地前进,甲铁城就会沦为一个载着主角们转换场景的工具,而无法成为主角之一。蒸汽动力移动钢铁要塞这个东西非常酷,希望荒木能把这个元素好好利用起来。 其实对于这种人类被非人类怪物逼到走投无路的故事,世界观切记三句话就行了:敌人长得怪奇、好人打得苦逼、世界观拥有巨大的悬念。这样看来,能把这三点做得最好的差不多就是《杀戮都市》和《进击的巨人》。《甲铁城》在这三点上都做得很普通,可以说世界观设定它并不是十分出彩,只是一些常见元素的简单堆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蒸汽朋克元素,新世代观众埋单的可能性也十分难预测。但是我听说《甲铁城》的放映会是连放三集的,证明动画制作组的意思是“请至少看到第三集”,这样我稍微松了一口气——希望第 2、3 集播放的时候能把这些不足补全。 虽然说了这部作品这么多不足,但我还是十二分希望它能做好的。这个答案里面提到的各种意见,其实都不是致命伤,而且作品里还有无名妹子这个可预见的高人气角色存在,后面至少是走得会比《革命机》轻松的。大家对《甲铁城》能否成为佳作似乎都持观望态度,而我是持积极态度的。主要还是因为我看《甲铁城》的第一集太舒畅了,制作出色,作画优良,角色爱憎分明,剧情展开王道,不媚宅不卖腐,古典本格正统作。现在日本动画市场邪魔外道横行,做动画的人早就不把“好看”作为目标了,还不停有人在你面前说这是市场的选择,我是希望《甲铁城》这样的王道作多出,并且能受欢迎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