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林徽因为建筑界带来了哪些贡献?其影响性如何?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5-0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除了影响梁思成,林徽因还为中国建筑界带来了哪些贡献?

    [​IMG] 炕思鹿,CREATOR

    林徽因在建筑上面的贡献以及影响大体可以分为三点:中国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建立;对于民居建筑的关注及实践;对于梁思成建筑思想的影响。

    1. 中国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建立:

    “如果我们把由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学者建立起来的中国建筑学术体系之核心,定义为中国建筑的历史与理论的话,也就是中国学者对中国建筑做出的建筑学专业的诊释,我们应该认识到:林徽因正是真正对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最早作出主要贡献的学者,她是这一学科的奠基者,她是思想上的先行者。”——赵辰

    在《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一期中,林徽因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系统地对中国古建筑的系统进行总结。

    文章中林徽因试图:(1/2/3 点)

    (1).详细系统地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包括“屋顶”“斗拱”“台基”“平面布置”方面,奠定了往后中国古建筑理论研究的基础。

    (2).将中国古建筑体系纳入到国际建筑理论体系中

    具体是:引用维特鲁威的建筑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阐述古建筑的“木架构“体系与当时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框架式”建筑进行类比。提出中国古建筑是属于结构理性主义的,承重的柱与围合的墙窗可以相互脱开。

    (3).利用当时的艺术理论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发展进行风格性断代分析

    引用近代艺术史奠基人温克尔曼的“循环理论”认为中国建筑也有其“尝试”、“成熟”以及“因袭”“堕落”的过程,对应于温氏的理论则是 起源 - 发展 - 变化 - 衰亡。而后利用该理论讲中国古建筑的发展风格定义为:唐“豪劲”,宋“醇和”,明“羁直”。

    (4).与梁思成一同成立清华大学建筑系,为学科的建立完善起到很大的作用

    (5).提出“建筑意”的建筑理论

    [​IMG]

    题外话:朱涛曾在《梁思成与他的时代》提出梁林的理论是先于他们到乡野的建筑实践的,也就是时先有理论,而后去发掘实物以填充他们的体系,同时也质疑林的文章有多处借鉴日本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的著作。但其实林徽因的文章中最核心的要点是将中国建筑的木构架与国际的框架结构进行直接比较,得出中国古建筑是结构理性主义的。而伊东忠太恰恰关注的表面上的形式,而这些往往是众人皆知的“常识”。所以,如果追究林徽因的思想来源的话,将中国建筑以结构理性主义的眼光看待的来源可以说更加重要。李军在论文《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与诗性的逻辑——林徽因、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再检讨》提出,最早将中国建筑看待成框架结构的是喜龙仁(Siren)的《支那古代美术史》,有兴趣的可以延伸阅读。

    2. 对于民居建筑的关注及实践:

    在当时主流主张建立官式建筑和外国的古典建筑体系进行抗衡的时候,林徽因特别关注民居建筑。

    林徽因特别关注了山西的民居,并且在由她执笔的《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描述了那些民居的状况,这应该是最早出现在营造学社汇刊上的 关于民居实物的描述之一。——赵辰

    [​IMG]

    融合民居精神的设计——云南大学映秋院

    [​IMG]

    也就是说林徽因在 80 年前就考虑中国建筑现代化?=、=|||

    3. 对于梁思成建筑思想的影响:

    梁思成在 1930 年前的建筑实践深受他在宾大的老师保罗 - 克列(Paul Cret)的影响,在这一段时期的时间都是古典 - 折中主义,与保罗 - 克列的“现代古典主义”和茂飞的“适应式建筑”思想相一致。在 1932 年以后,梁思成想法经历从现代古典主义向结构理性主义的转变,其源头是林徽因同年发辫的《论中国建筑之几点特征》一文。

    参考文献:

    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与诗性的逻辑——林徽因、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再检讨

    作为中国建筑学术先行者的林徽因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