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找个好律师:5 分钟从入门到(比一般人)精通 徐斌,房产律师 知乎的律师、法官、检察官、警察等法律相关专业的好朋友们,有个群,我有幸是其中一员。群里的朋友常常说:房事不决问徐叔。 请大家跟我一起先念三遍:房事不决问徐叔。房事不决问徐叔。房事不决问徐叔。 我要澄清一下:不管是老汉推车,还是观音坐莲,你问我都没用,我懂得也不见得比你多。真正是“一入法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我们乘坐着理想的小火车,渐行渐远,远处传来了呜呜的汽笛声。 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 15985 件,审结 14135 件,比 2014 年分别上升 42.6% 和 43%;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 1951.1 万件,审结、执结 1671.4 万件,结案标的额 4 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 24.7%、21.1% 和 54.5%。通过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一年 2000 万个诉讼案子,14 亿人口,也就是每 70 人每年可以分一场官司。虽然不完全科学,但是和旅游、医疗、教育相比,找律师的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是相当低的。 中国有不到 30 万执业律师,平均 4000 人共分到一个律师。律师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比如北京 2000 万人口,有将近 3 万律师,平均 600 人可以分一个律师。安徽省有 6000 万人口,律师 6000 名,平均每 10000 人分到一个律师,可谓万里挑一,万人敌是也! 作为对比,中国大概有 300 万名医生,安徽省有 8 万多医生,医生的人数大概是律师的 10 倍。 所以你也可以这么理解,看十次医生(小病不算)的机会差不多有机会请一次律师。 如果拉长到人的整个一生,随着法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终于有机会在有生之年人人都请一次律师了——在这一天没到来之前的今天,一切还不那么完善的今天,第一次请律师,搞不清楚怎么请律师,请不到好律师,不知道是不是好律师的情况是非常、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 我建议大家尽量别太把一些文章里关于怎么请律师的那些话当回事,比如认真听方案,听律师做不做承诺之类的。这种事情绝大多数理性的当事人都能想到,而非理性的当事人即便说多少遍也搞不懂。你还是你,看多少攻略,一辈子就见那么几个律师,分不清楚好坏很正常的。该吃亏还是一样吃亏。 我为什么说在中国请律师容易吃亏呢? 因为好律师在律师队伍中的比例,大概是 20%。也就是说如果你随机找 10 次律师,大概有 8 次上当,2 次不会上当。统计学上来说找 10 次律师可能需要活到一千岁,所以在有生之年可能就打了一次官司还请错律师了。 当然,有时候虽然请错了,但是自己不知道。 看了本文,可以把请错律师的概率大幅度降低。 从 10 个律师里把 2 个好律师找出来并不难,因为不好的律师各有各的不好,而好律师都差不多。 好律师有几个标志: 1、有钱 2、专业 3、规范 4、低调 5、好合作 6、值得交往 请大家看看下面几幅图里的有没有你的熟人,他们是不是符合我说的以上几点。 我想传达给大家的,找到好律师的第一个制胜武器就是:看连续剧。 从上往下依次是《波士顿法律》《诉讼双雄》《傲骨贤妻》《Legal High》。如果你已经把这几部剧都刷过了,那么你就会发现,这些剧的主角都是差不多的——唯利是图、在乎输赢、有个性有理想、有本事,他们总能帮客户打赢官司,他们都很有钱,有正义感,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人,假如是活人的话,你愿不愿意他们成为你的朋友? 我想我能总结的只是一部分,不同的人看了这些连续剧之后,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你还没有看,强烈推荐去看看。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些连续剧代表了社会对于律师的美好愿望和想象,在作者、编剧、导演、演员的愿望里,他们希望观众们喜爱这些角色——律师角色——他们要符合观众、客户、社会对律师职业的心理预期——忠诚、能干、值得信任。因此他们就是好律师的化身,是现实生活中律师的一个缩影。你对这些角色了解的越多,你就越明白要怎么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人。 我特别强调一下,我推荐的都是日剧美剧,国产剧和港剧大部分是属于有律师角色和法律背景(噱头)的情感剧,而不是律政剧。不仅不够严谨,律师形象也往往让观众对律师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无缘无故的有钱,打嘴炮,爱装逼,假装自己懂法律。 找到好律师的第二个武器是:找有钱的! 看过了美剧和古美门,你总结总结,他们是不是都有钱吧?都专业吧?都很规范吧?都好合作吧?都很低调……吧?电视剧和现实生活总是有差别的。 好律师和富律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面说了 10 个律师里面可能只有 2 个好律师,富律师在律师人口的比例也是 20%,和好律师不完全重叠。 有的好律师不富,有的富律师不好。但是不富的好律师和不好的富律师不多,大部分还是又好又富。所以想找到好律师,就可以考虑首先找到富律师。 在《Legal High》的第一集,身为律师的黛就去请了超有钱的古美门出马平事儿,最后把自己搭进去了。卖身都不够还律师费。 自己都养不活的律师,通常也没有案子做,没有案子做就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接不到案子,恶性循环。没有经验他会告诉你吗?不会的。想想看平时都没机会刷怪,就算天赋多好,怎么会升级呢。客户就是送经验送钱的新手村史莱姆,不砍你白不砍。没有案子做的律师仍然会不遗余力的说自己好——很少有人承认自己不懂。问题是你又不学法律,他懂不懂你一般是看不出来的。 办公室大不大,车子好不好,房子大不大,西服贵不贵,收费高不高。 什么方案、什么诉讼、什么法言法语,外行你听不懂装懂是白搭呀。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小区讲课,讲案子,讲了半个小时,会场都沈默了。大家没听懂。 然后有个姑娘说,我是学法律的,刚才这个律师讲的特别对。 然后大家恍然大悟,这个律师牛啊。 我们做客户的时候能搞清楚 APP 怎么写的,什么是 Java,涡轮发动机的原理,阑尾炎手术全麻还是半麻,卡介苗该不该打,这些咱们能搞懂吗?不能。所以最简单的还是看外表。 一个办公室很小,没有车,没有房,不穿西服,不收费(风险代理)的律师,一个是 CBD 上班,开着奔驰,住在二环,穿着几万块一套的西服,收费张嘴闭嘴几百上千万的律师,哪个比较厉害呢? 有的人说了:我没钱但是我有技术 / 正义 / 热情。有钱的律师说不定言过其实,为富不仁!有钱的可能是骗子,买了好西服装装样子!或者那些所谓大律师他们只是运气好! 当然了,凡是总有例外,问题是哪个概率高呢,是客户多案子多的律师水平高的概率高呢,还是案子少客户少的律师水平高的概率高呢?是大律师无能的概率高呢,还是小律师不小心是个成步堂龙一的概率高呢? 有的大律师不是好律师,徒有其表。那么要考虑到很多小律师为了糊口什么案子都接,什么脏活累活都做,昧着良心让客户打他们不该打的官司,不给客户提示风险,做夸大的承诺促使交易,明明自己啥也不是敢说自己是 xx 第一人的,人穷志短的概率是不是也不低的吧? 找好律师的第三个武器:找正规的。 什么是正规?一定要和不正规的对比一下。去办公室看一看。见见律师。不要走到哪里遇到一个算一个。那我们都知道找医生一般不会找路边小诊所的,寻医问药包治百病的路边摊各位不找,小诊所一般咱们也是不去为妙,能去三甲医院谁去诊所呢? 考大家个问题,好律所会开在法院门口吗? 这个人是个好将军吗?绝对不可能。这是好演员,拿个假锤子跟真的似的。 这位像好律师吗?大家别笑,我就真见过打扮的和相声演员一样的律师,穿着马褂拿着扇子的律师。同理小岳岳要是穿的和古美门那样上台说相声,恐怕也不招人待见。 我强调一下正规律所的标志: 1、请律师的代理协议是和律师事务所签的而不是律师 2、律师费要开发票 3、不能以承诺的方式招揽案源 你约了律师去律所见面,如果是律师本人接待你和你签约,你其实就应该小心了。请律师也是请律所,否则一旦出了问题就没有了保障。 律师的代理协议一定是要盖律所的章的。 现在比较好的律所都有专门的市场部门接待客户,先收费再指派律师工作。像这种你去找了不是找到律师而是找到律所的,就算是比较正规。当然这种所极少,多数律所还在大排档作业,你可能找到名气不错的律所,但是挑到了挂在律所下面一个很差的律师。 道理是一样的,越是有管理越是正规。越是什么都好办,就越是不正规。 客户通常根本无法知道这种奇葩行规。在搞不懂的情况下,无脑找大所一般会好过找路边摊。除此之外能让你感受到他正规不正规的还有很多,大部分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就好了。 找好律师的第四个武器:有助理的。 有本事的律师需要亲自去法院跑腿吗?连请个助理、秘书的钱都不肯花的人,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我们打官司两个需求,第一是我们自己不会,第二是我们自己不想。我们请律师的目的就是让律师去干专业上的事,把我们自己解放出来做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社会分工。那么在你需要他的时间的时候,他说不定比你还忙还累,比你还没有时间。这个律师也就白请了。 当然,我们更不想请一个不忙的律师——他没有助理的原因是因为案子(收入)少的没有必要请。 有的律师没有助手也是好律师,这一点并不是绝对的。本文不谈个性,谈得是共性和概率。 有助手也是建立了团队的标志。现在律所多是律师合伙,各自为战。所以找律师某种意义上是在找团队。这个事情越是高级的案子越是如此。你看有些律师在大所牌子很大,实际上底下没人。稍微大一点的案子都要拉上几个所内所外的同行帮助,临时拼团,这是没有管理的体现。 好律师做到一定程度,就知道,越是高级的案子,越是有难度的案子,越是收费高的案子,往往需要的人手也多。孤家寡人在律师界是永远不缺的,倒是有团队的律师很少。 从团队规模来说,中国律师界一个律师能带的队伍能超过 7 个人就很好了。这七个人还不一定都是有证的律师。这是我们行业发展到目前的一个瓶颈。有的时候你看一个律师让你去所里,有秘书有行政有前台,这些还不够,还要看他有没有人陪伴他接待你,有没有人帮他跑腿,有没有人协助他开庭,如果每件事一个律师都能有不同的人帮忙——雇佣关系而不是松散的合作。那么这律师的水准和他能代理案件的边界也就提高了。 我再强调一下,正规的律所可能有不正规的律师,不能找一个上头没有领导的律师,也不要找一个下面不能领导别人的律师。前者会导致一旦出了问题你都不知道找谁,而后者则是这个律师优胜劣汰的法则。 找好律师的第五个武器:找专业的。 什么都会干,就等于什么都不会。律师一辈子是有限的,他的等级基本取决于案件数量。一个律师一年大概可以代理 30 到 60 个案子,超过这个数字就要累死了。有的律师一年做一百个案子,这种情况持续不了两三年就要歇业,不是律师的体力或者性命出了问题,基本就是案子太多时间分配除了问题搞砸了,耽误了客户的事情。 我自己身边就常常遇到这种惨痛的教训,误认为有些律师就是精力过人天赋过人,结果为了律师犯下的错误和原本信任的客户说对不起。 一般来说同一种案子要做几十上百件才能谈得上精通,一个律师整个执业生涯一共办了 5 个离婚案子就敢自称离婚专家,是不是太无耻了?所以一般没个三五年时间,律师都不会有什么成就,那如果你什么案子都做,熬上三五年,恐怕成就很有限。 一个律师什么案子都做,不等于所有专业就平均分配了,一般来说他的分配比例和法律服务市场的密度有关。法律咨询有三大日常: 婚姻、劳动、交通事故。 这三种案子占到法律咨询的 90%。也就是说如果你什么案子都接,每年接 30 个做 10 年,你可能有 270 个案子属于这三种产品。所以通常来说市场上绝大多数律师——80% 以上的律师什么案子都接——都擅长这三种产品。 相对的,如果对这三种产品不懂,又没有饿死的律师,只要不是特别弱,那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啦。至于说那种什么大学刚毕业年轻律师可能专精于新兴领域比如金融之类的说法让我很费解。新兴领域明明也是老律师更懂,新律师连接触到新产品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能自带新技能呢? 这就和新手村出来个 1 级牧师会放圣光炸弹一样无耻。 怎么分辨律师专业不专业呢,他不接别的案子只做你需要的案子就是专业呗。 找好律师的第六个武器:找案子多的。 第一次请(某位)律师,或者(某家)律所,就和第一次去(某家)饭馆吃饭一样。 如果饭馆没人,一般食客进去就退出来了。 2009 年的时候我去拜访一个朋友的律所,面积非常大,1000 多平米。但是去的时候吃了闭门羹,怎么敲门也不开。无奈打朋友手机,朋友才从里面跑出来开门。我很奇怪就问朋友,明明周一你们律所律师都不上班吗?朋友说:我们所有一百多个律师,但是平时都不来。 一边走朋友一边关灯:我们主任说了,电费能省点是点。 找个好律师的第七武器:评价好的。 通常来说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就像法律服务,是最难判断好坏的。但凡你去找律师,律师不是傻瓜的话,总要吹点牛。有的一吹就没边了。到底真好假好,主要看运气。 最好的判断服务好坏的办法是依赖评价。而评价往往有两个主要来源: 律师的客户,律师的同行。 一般来说你没有什么机会接触这个律师的其他客户。其实见律师的时候,谁规定的你不能索要一个律师服务过客户的电话号码呢?这其实是除了转介绍以外最简单的找到真实评价的方法。绝大多数律师都不会提前准备个托让你电话拨过去。 同行的评价就更容易——比如说房事不决不是问徐叔吗?我总有不做的案子,比如房产案件以外的全部案件,比如北京和上海以外的二手房纠纷,赔购,业委会的一些简单案件,客户无法承受从北京、上海请我过去的律师费的时候,有人找到我我很愿意指点一二——不是这个案子怎么做,而是你应该去找谁。 我在美国看大夫,给孩子看病,我想找个儿科医生。我电话打过去儿科医生说我是儿科医生,但是你来我这里必须是有家庭医生先看过,推荐到我这里。我建议你先给自己找个家庭医生。虽然我是被踢皮球了,但是这种通过一个医生找到一群专家的方案真的让我感慨良多。 我自己是律师,我对同行谁擅长什么官司,谁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问题要比普通人领悟的更多,更深。平时遇到咨询婚姻问题的,我会把案子推荐给余律师。如果问我刑事案件的,以前我总是说你去找 xxx 大律师吧,然后给对方一个电话号码——要知道大牌律师的电话可不是轻易能找到的。 找个好律师的第八个武器:看性格。 电视剧那几位虽然很令人神往,但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影往往是另外一个样子——低调。低调不等于说没有个性,律师是个很自由,个性很强的职业。而中国律师界目前的现状,混的好恰好往往比较低调。 你见不到他们批评这个,骂那个,他们怕得罪人。你见不到他们有事没事的就某个案子发表立场鲜明的观点。你见不到他们骂骂咧咧,搞三搞四,拉关系跑关系。 我前面说过,不好的律师,各有各的不好,张扬的,神经质的,飞扬跋扈的,很多普通人对律师的印象往往也带有这些因素。但是混的好的律师,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谦和、可信、言谈举止透露着沈稳、干练。而不是奸猾。 大家一定要明白,就算是最坏的坏人,也希望自己的律师对自己是正直忠诚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狼狈为奸,坏人身边跟个狗头军师。坏人不需要别人帮着出坏主意。坏人也需要他的律师替他着想,替他保密,保护他的权利不受侵害,保护他不用去偿还自己欠下的债。 如果律师人很坏,你又怎么敢把自己干的坏事告诉他,你不告诉他他如何保护你? 如果律师处处和你顶嘴,你说一二三他就非要四五六,如果你见得律师一看就和你不投缘,你又怎么会选择他。就算选择了他,假如这人个性大的你再也不想见他,他又如何得到更多的案子去做。 说好律师都是交际花,都擅长喝酒,这实在太过了。但是好律师普遍会让你觉得他是你的好朋友,你找到他认识他是你的福气。这样的律师就一定会很多业务,会做的很好,会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 我们第一次见律师,你不知道他专业不专业,那你能不能感受到他真诚不真诚,是不是服务态度很好,把你的事情当事情。如果他态度对你很冷淡,不一定是因为他是专家可以高高在上,也可能是因为他性格使然。 性格不好,案子就少,案子少,水平就不高。 有没有那种,天生不擅交际,但是水平很高的律师呢? 有的。但是你找不到。而一般脾气总是和能力、见识、年纪、阅历、经验成反比的。 找个好律师的终极武器:找个律师做朋友。 信任是法律服务的核心。领悟这一点不仅对客户重要,对律师可能更重要。很多律师至今不能领悟这个问题,所以还徘徊在温饱线的边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客户。而对客户来说,找律师最难得就是不知道该不该信任律师。 我该找谁?该怎么找?其实这是最简单的,百度呗,找熟人推荐呗。不管百度推广有多烂,我们总不可能退回去用黄页或者电话簿去联系了。 难的是找律师之后,信不信任律师的问题: 他说最好的方案是诉讼,会不会这官司不需要打,律师为了收钱才这么说。 律师会不会害我,两头吃。 这个律师是不是真的懂?他说的对不对。 有这些担心太应该了,也太不应该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平时不交往一两个律师朋友,等临时有事的时候和陌生人去建立信任,自然难以信任的起来,只能冒险强加信任给对方,却可能信错了人。 我写本文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大家请到好律师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按照一下八个方法找: 1、看连续剧 2、找有钱的 3、找正规的 4、找有团队的 5、找专业的 6、找案子多的 7、找口碑好的 8、找性格好的 用这八个方法,你总能找到一个好律师。我知道我说的不够细,但是再细下去也帮不到人——别人都没耐心看了。 好律师不见得能做所有的事情,但是他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你条路。比如他可以利用自己对律师圈子的资源和理解,帮你推荐一个靠谱的人办你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你这个案子要从北京请律师还是请本地的律师。你可能不知道这案子是存量房买卖合同纠纷还是确权析产,你可能就是想问问自己的丈夫是不是可能有坐牢的风险,需不需要请律师。 你可能担心自己找的律师劝你打官司只是为了收钱。 你可能害怕律师因为能力不足或者责任心不够把你的事情搞砸。 所有的这些问题最终极的解决方案,就是不要等到出事了才想起去找律师。平时生活中要是有机会就争取结实一个人品过硬的律师,做你的人脉,做你的朋友。这样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你都可以: 给我的律师打电话。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