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春,行星学家,《知识分子》独家签约作者。 猎鹰 9 号一级火箭回收精华版http://v.qq.com/page/c/0/y/c0198n00ixy.html 北京时间 5 月 6 日 13 时 21 分(美国东部时间 5 月 6 日 1 时 21 分),猎鹰 9 号携带 JCSAT-14 通讯卫星按时发射升空;之后不久,猎鹰 9 号一级火箭成功在海上平台回收。视频为猎鹰 9 号一级火箭成功回收的精华回放,时长 2 分 38 秒 责编 | 李晓明 ● ● ● 北京时间 5 月 6 日 13 时 21 分,在推迟整整 24 小时之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日本的 JCSAT-14 通讯卫星,并再次测试一级火箭海上回收。JCSAT-14 部署在离地面 3.6 万千米的地球同步静止轨道,这也是第一次从高轨卫星发射任务回收一级火箭。 面对 SpaceX 一次比一次咄咄逼人的快速进步态势,中国航天界岂能无动于衷,继续轻视民营航天业的作用?国际航天业变局在即,中国航天应直面现实。 SpaceX 总裁埃隆·马斯克为争取美国政府对民营航天业的支持,曾写过一封公开信“为什么我们可以打败中国航天”,以此表明决心。 的确,SpaceX 一直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航天界的舞台上,犹如混入沙丁鱼中的那条鲶鱼,搅活了外界眼中神秘的航天界,使得高高在上的太空探索事业成为投资界和媒体们的新宠儿。对于始终需要关注和经费支持的航天界,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SpaceX 总裁埃隆·马斯克 SpaceX 近半年来捷报频传。2015 年 12 月 22 日,首次实现一级火箭的陆上回收;2016 年 4 月 9 日,首次实现海上回收。4 月 27 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宣布,将于 2018 年用重型猎鹰发射赤龙飞船登陆火星,而赤龙飞船正是龙飞船二代的火星版本。今年 9 月的国际宇航大会上,SpaceX 将公布火星殖民的详尽计划。 图 1 马斯克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在商业发射市场赚几个钱,而是殖民火星的长远野心,这事由 SpaceX 来做比 NASA 的敏感性更低,所以美国政府也乐见其成。 与此同时,作为一家商业化运营的民营航天公司,SpaceX 的技术经济优势开始凸显。5 月 1 日,其对外公布了猎鹰 9 号火箭的标准报价为 6200 万美元,发射至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火星轨道的最大载荷分别为 22.8 吨、8.3 吨、4.02 吨。重型猎鹰火箭的标准报价为 9000 万美元,发射至近地、同步和火星轨道的最大载荷分别为 54.4 吨、22.2 吨、13.6 吨。换言之,发射至近地轨道的每公斤载荷只需要 2700 美元,发射至火星轨道的每公斤载荷也仅为 6600 美元。而且今年年底前,猎鹰 9 号火箭的起飞推力将达到 775.6 吨,重型猎鹰火箭的起飞推力将达到 2313.3 吨,是目前所有火箭的两倍。“这是一个野兽”,马斯克这样评价猎鹰火箭。 图 2 SpaceX 对外公布的猎鹰火箭发射服务报价单。该公司提供手续简洁、服务透明、价格低廉的商业发射服务,通过每次发射吸引全球关注,必将快速占领全球发射市场。 马斯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发展民营航天业甚至已经成为美国的国策。目前全美已有上千家商业航天企业。除 SpaceX 外,还有亚马逊总裁贝索斯投资的、致力于火箭重复回收和发展太空旅游和的蓝色起源公司,给国际空间站研制充气式太空舱的比格洛公司,开发利用小行星资源的行星资源公司等等。数家民营航天企业已经盯上了利润丰厚的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在特定的航天细分市场,大大小小的商业航天企业各自握有核心技术,具备了自我发展的盈利模式。 图 3 亚马逊总裁贝索斯领导的蓝色起源公司正在研发重型火箭,目标直指太空旅游的商业化,甚至将贝索斯自己送入太空。 图 4 美国旅馆业大亨罗伯特·比格洛领导的比格洛航天公司研制了首个试验性充气式太空舱,并已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未来将为游客提供“太空旅店”,服务于全球太空商业活动和科学研究。 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接受《大众科学》专访时说:在太空探索方面我的愿景是,宇航员能到太阳系内旅行,不仅探访而且要留在那里。如果要为人类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存空间,我们需要一个蓬勃发展的民营航天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发展民营航天业并非要取代 NASA,而是对 NASA 杰出工作的补充。当民营航天业接手原本 NASA 承担的给国际空间站运货和载人的工作后,NASA 将专注于其他更具挑战性的探索任务,如载人登陆火星或探测太阳系其他区域。 为解决目前的问题,SpaceX 与 NASA 合作开创了人类太空探索的一种新模式。以龙飞船和火星探测为例,早在 2011 年,NASA 就与 SpaceX 成立联合团队开展龙飞船登陆火星的论证报告。2014 年 12 月,双方签订了商业航天能力合作协议,在赤龙飞船登陆火星的任务中,NASA 并不投入任何资金,但将免费提供一切可能的技术支持,包括通信、遥测、导航、轨道设计、进入火星大气的气动力学数据库、硬件咨询等服务。作为交换,SpaceX 将向 NASA 提供未来载人火星任务所需的探测数据和工程经验。这种“民营航天企业”+“政府航天机构”的合作模式,为加快人类太空探索事业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将加快发展进度,降低任务成本,分担技术风险。 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成绩辉煌,举世公认。但几乎所有的技术、人才和政府投资都在两大航天科技集团,民营航天要发展一无技术、二无人才、三无资金,也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少数几家试水者面对重重壁垒找不到入门之道。民间投资虽然看到了这片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领域,但面对现状也不敢贸然进入。 然而,最残酷的竞争从来都不是贴身肉搏,而是游戏规则和竞争对手的改变。马斯克挑战中国航天界的底气并非源自他目前掌握的先进技术,更多源自 SpaceX 拥有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互联网式的商业化模式、以及强大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所带来的比较优势。美国民营航天业的崛起也不是朝夕之间实现的,而是经过奥巴马两届任期内对 NASA 的不断“敲打”和政策扶持,要求政府航天机构向民营航天业输出技术、人才、资金,才一步步发展壮大。 2016 年 4 月 24 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国防科工局宣布我国将于 2020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而仅仅几天后的 4 月 27 日,SpaceX 就宣布将于 2018 年实现赤龙飞船登陆火星。这一事件对中国航天界的警示信号已经十分明显。 发展航天事业是大国行为,小国基本不会独立发展航天事业。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发展航天的需求,都希望有自己的卫星、航天器甚至宇航员,一些大公司也希望能利用航天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和全球布局。所以毫无疑问,航天产业未来将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竞争的航天市场里,中国航天界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 NASA,而是体制更加灵活、价格更具优势、具备一定规模的美国民营航天业。一旦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政府投资主导的航天机构,中国航天界在全球航天业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构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欢迎关注春哥专栏「春哥聊天 - 知乎专栏」,和春哥一起聊聊太空探索那些事儿。 更多涨姿势科学类文章,欢迎关注『 知识分子 - 知乎专栏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