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我知道酒驾罚得很重,但万一没被抓住……」 高萌Goal,刑事辩护律师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贝卡利亚 客观上说,醉驾入刑确实起到了减少酒驾的基本目的,通过《法制晚报》发布的关于北京酒驾的一组数据: 2011 年 1 至 4 月 19416 起; 2011 年 5 至 12 月 11508 起; 2012 年全年 16524 起; 2013 年至 2015 年 年均约 12000 起。 (数据来源:法制晚报电子版) 从总量上说,酒驾数量确实呈下降趋势。 主观上说,醉驾入刑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短时间内,将以前认为不以为意的事情以刑法方式予以确定并深入人心。 BUT: 醉驾入刑这件事的处理,也同样存在以下的特征要求: 1. 查处酒驾不同于违章停车或其他机动车违章行为,查处酒驾必须以警力定点设卡的方式进行,而不能代之以电子监控; 2. 查处酒驾必须使用专业检测设备; 3. 查处酒驾必须由交警部门(专项行动时候有刑警予以配合)负责执行; 4. 酒精在一定时间内会在人体内自行分解,需要及时进行证据固定。 根据以上的特征要求,我们基于查处必究的基础上,认为查处酒驾过程中会存在以下的漏洞和限制: 1. 查处酒驾存在时间限制和警力限制: 首先,不可能要求交警采取全天候 24 小时设卡查扣,因此在现实中也仅能够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集中查处; 其次,查处酒驾仅能够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 / 路口进行,无法做到全面铺开,并且设卡查处酒驾必然会对道路的正常通行产生影响,对于部分狭窄的城市道路无法设卡执法; 最后,查处酒驾仅能够采取抽查方式,而无法做到全部检查。 2. 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检测设备缺乏: 酒精检测仪价格本身并不高,在比较普遍广泛的地区内,基本可以做到设备充盈,但不可避免的在部分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对于警用的专业性酒精检测仪,仍然存在紧张的状况,但该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在此就不针对于该方面进行阐述。 3. 查处酒驾的证据固定问题: 虽然说,危险驾驶罪中的醉酒驾车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不同的一点在于,如果未能及时对行为人进行酒精检测,将导致证据消灭,虽然酒精分解的速度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7 小时以上将可能导致酒精分解消失。 醉酒驾车的犯罪行为,对于证据要求比较简单: 血液内酒精含量达到 80mg/100ml 的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 3.4) 醉酒的人必须为机动车辆的实际驾驶人。 但正是因为酒精的分解作用,要求查处酒驾必须具备即时性。 4. 醉酒驾车并非严重的犯罪行为: 即便我们再如何追求查处必究,也不得不承认,单纯的醉酒驾车设定的刑法标准是「处拘役,并处罚金」(《刑法》第 133 条),而拘役的期限为 1 个月至 6 个月(《刑法》第 42 条)。 这种刑罚标准,就导致单纯的醉酒驾车不可能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同时由于刑事犯罪必须经过刑事侦查程序,而交警部门并未被授予侦查的权限,因而醉酒驾车的案件依然要由刑警负责侦办并移送审查起诉,同时结合各地警力和案件数量的差异,在侦办醉酒驾车的犯罪行为中,实际的侦办能力也存在差异。 貌似上面说了很多的废话,与题目无关,但正是由于查处醉酒驾车的执法活动中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才导致查处醉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并且疏漏的部分远大于实际查处的部分,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的「侥幸」心理,并且在上述的制约因素中「钻空子」,就造成很多人冒险酒驾这种现象的发生。 而由于种种制约因素存在,导致很多酒驾行为并未受到查处,对于违法行为人来说,出现第一次就必然会出现第二次,而根据犯罪心理分析,人往往在第一次犯罪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最大,而随着一次次逃脱惩治,行为人心中的道德感和罪恶感就会极大的降低,同时对于法律刑罚的威慑性也随之降低甚至消失,这就回到了最初贝卡利亚那句话「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很多人(尤其是社会层次较高的人)侥幸酒驾的原因还有以下两点: 1. 出事后找人了事; 2. 未意识到被查出后果的严重性。 第一种想法比较普遍,当然托人办事这种想法几千年来始终存在我们国家公民的人的思想里,但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时候查处酒驾都在集中整治的期间,伴随交警执法的往往会有刑警人员,在这种多警种共同办案的时候被查处,需要联系到哪种层次的人,才能了事? 查处酒驾时,为了及时固定证据,会对行为人及时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测试,而一旦测试完成,交警将案情计入公安系统,那么如果外力干预案情会被系统自动记录(在系统方面也不存在该种权限),也就是说,一旦案件上网,那么就变成死案。 第二种想法,应当说涉及的人并非多数,尤其是对于社会层次较高的人来说,他们更注重于自己的名誉和社会地位,一旦发生犯罪行为,对于自己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但也并不排除案发时未能及时意识到该点的情况。 综合来说,大体由于上面的诸多因素,目前酒驾的行为依然很多,但从总体趋势来说,酒驾行为依然是呈下降趋势。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