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怎样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有五个锦囊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2-0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5,682
    赞:
    46
    为什么我们那么害怕死亡?怎样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IMG] 曾小傻,研究创伤心理学的研究生

    为什么我们那么害怕死亡?

    这个问题中「我们」这个词用得非常好。

    的确,不仅仅是题主你,是我们。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不被存在的内含悲剧所影响。

    大多数时候,对于死亡的焦虑潜伏在无意识中,当一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提醒我们,它才会冲破思想的禁忌,萦绕人的脑海,带来挥之不去的焦虑与恐惧。

    这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见证身边的人伤逝,校友重聚,重大的周年纪念,生日,哀伤之梦,一段关系的结束等。

    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一个阶段结束的见证,它们提醒着我们,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有结束。

    怎样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我给你五个锦囊。

    一、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有一句话:虽然肉体上的死亡可以摧毁我们,但是对于死亡的观念可能会拯救我们。

    因为,我们从对于死亡的认知而来的所有焦虑,其实都是非理性的。

    你问,我们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可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不用面对死亡。

    我们担心死亡,大多数是在担心死亡会有怎样的滋味,如你所说「真的很害怕突然之间失去一些感觉,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当你死时,却并无知觉意识,你并不用去面对「失去一些感觉,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样的你,并不存在。因此,我们每个人并不用面对自己的死亡。

    就如海德格尔所说:「死在,我就不在;我在,死就不在」。

    二、

    当然,这种形而上的思考似乎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来一次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的思想实验。这个实验操作性还不错,当大家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可以追随我一起来做(我略作修改,以符合我们大家的阅读习惯):

    前些年穿越剧十分火热的时候,有一部 50 集大片,叫《神话》,大家跟我一起回顾其中剧情。男主角易小川(胡歌饰)穿越到 2000 年前,爱上了玉漱公主(白冰饰),种种原因,他们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却被迫分离。两人苦苦生活等待了 2000 年,到了现代才终于团聚,却因此失去了长生不老的能力,迅速衰老。

    现在跟我一起想象,你成为了易小川,不过你没那么帅,你还是你现在的模样(照一照镜子,我说真的),现在的智商(想想期末考试的成绩),现在的赘肉和零武功(再照一照镜子)。你也没有爱上一个白富美(例如,范冰冰,嗯,你应该不会爱上她,我说的是爱情的那种。),你知道你高攀不上,所以审美也和现在一样(中学的同桌,大学学生会的学妹,单位里新来的妹纸。嗯,就是这种。)。你唯一拥有的,是易小川那长生不老的能力。你的生命从此没有了终点。

    你的生活就是目前所过的和往昔所过的生活。将来仍将不断重演,没有任何新鲜之处。每一样痛苦、欢乐、离愁、叹息,日复一日,永不停息。你现在每天生活中的大大小小无法言传的事情皆会再度重现,而所有的结局也都一样——同样的鲜红朝阳、同样的风中匆忙的街边烧饼作为早餐、同样喋喋不休的老板或同事、同样的又卡又破的笔记本电脑、同样的思维停滞写不出好代码的星期一、同样的末班公交车、同样的睡到中午的周末。那存在的永恒沙漏不停转动。你不会死亡,这样的日子没有终点。

    怎么样?假设你将重复同样的生活直至永远,没有尽头。这依旧让人震撼,让人恐惧。不是吗?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里很核心的一个要素也是,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是无限的。我们恐惧的是这种无限。一切有终点的事物,不论多么糟糕透顶,似乎都不能让人产生无边无尽的恐惧。

    所以,我们似乎恐惧的并不是死亡这件事情本身。

    托尔斯泰在其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中讲述,伊凡伊里奇是一个品性卑劣的地主,在痛苦中面临死亡,但是在生命结束之前,他突然意识到他的死亡是如此糟糕,正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得如此糟糕。

    这给我们以最大的启示是:学会很好地生活就是学习如何能够很好地死去。

    三、

    「我每天都拼命地在工作和学习,努力尝试忘掉这个问题」

    题主,你每天都在拼命工作和学习,但是这种努力和拼命背后的动机却是去逃避去忘记这个问题。

    你把不断的工作和学习当做酒精来麻痹自己,你恐惧死亡的债务,结果拒绝生命的借贷。你因恐惧死亡,因而不敢进入生命。就像你害怕会用完你的生命似的。

    别如此胆小好嘛,去热爱你的生活吧,去做你爱做的事情,把自己沉浸在生活的河流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去泡妹纸、去开公司、去巴厘岛度假、去上周末的兴趣班、去交有趣的朋友、去谈让你血脉偾张的恋爱。一切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去做它。

    不要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它并不能教导,一个人必须把自己完全沉浸在生活的河流之中,这样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四、

    你想,在我们出生之前,已经有很多很多年,多到数不清楚,在我们死后也会有很多很多年,多到数不清楚。因此,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团耀眼的火化,它夹在前后两大团黑暗中间:在我们出生之前的黑暗和再我们死后的黑暗。可是我们多么恐惧后面那团黑暗,而对前面那团黑暗毫不在意。

    伊壁鸠鲁曾提出,我们死后「不存在」的状态和出生之前一样。去想象我们生前和死后并无区别,去试图相信这样一个观念:人死之后一定是回到生前的状态了。这或许能给你以安慰。

    五、

    欧文亚隆在他的《直视骄阳》中提出了许多征服死亡焦虑的办法(强烈推荐本书)。

    他在第四章:观念的力量中,提到一个观念,我觉得对我面对死亡焦虑最有效,叫「波动影响」

    我们对其他人的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我们可以留下一些东西,留下一些自己或许并不知晓的东西。

    死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样——一切都会完全消亡;最重要的是,你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你的言行、你的思想所带来的「波动影响」能够使别人得到快乐

    最显著的例子的通过生育下一代来传递我们的基因,或是器官捐献例如眼角膜让另一个重见光明,或是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善举改变了一个陌生人的一生。创造一些可以传递给他人,并丰富他人人生的事物可以让你的波纹扩散,你的影响力一直存在。

    就拿最近的事说,姚贝娜去世了,她的「波动影响」还在,我们依然听着她的歌,甚至或许有很多人从她的歌声中汲取了许多力量,从而生活得更丰富更快乐。

    当然我们不是姚贝娜,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产生不了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哪怕再小,你也得知道,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波动影响」——每个人死后在分子水平上又将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重新为未来的世界添砖加瓦。

    亚隆说,正是由于他希望对他人有所助益,所以才会选择在远超过退休年龄之后,依然笔耕不辍。

    这也是我,曾小傻,选择在知乎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悟和人生感悟的理由。

    希望对你,对大家有所助益。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