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现在经济总量还是世界前三? leon,data analyst 其实我想说日本没有失去 20 年(至少不像媒体渲染的程度,其实即便是日本媒体有时也不专业),这个问题很复杂,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首先,应当考虑购买力因素,事实上 1990 年泡沫顶峰时期,日本奇高的人均 GDP(美元计)是日元被高估的结果。 下图是人均 PPP 的推移,总体来看日本的情况还算正常,直观看图发现最近几年发达经济体逐渐分化,但考虑到这不是对数图,实质差别并不大(红:美国,黄:意大利,紫:法国,浅蓝:德国) 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到日本劳动力减少的事实。由于老龄化意味着寿命延长和出生人口减少,显然劳动力减少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人口减少的速度,拿 GDP 取人均值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特别是拿日本和美国这样人口年龄结构非常稳定的国家来比较。 即便考虑到日本某些老年人参与劳动这一事实,我们也必须承认,日本的老龄化使得总工作小时数减少,但单位工作时间创造 GDP 的增速方面(下表第一项),日本并不比欧美差,在下表所示的三个时间段内,至少是均高于德国的。 下表是另一个统计值(OECD 等的数据),发达经济体的情况差不太多。 然后,1990 年泡沫破裂其实是非常必须的修正,过大的民间企业借贷和建设投资暗示的是必须有充足的增量消费支撑才能收回,而那时候的日本民众的消费结构极为畸形,奢侈品和性价比一般的商品反而畅销,越贵越买。(下图是日本人消费行为的变迁) 另外,如果以日本某些电子行业 B2C 企业的没落来概括日本经济是很不恰当的,事实上日本的 GNP(国民生产总值)/GDP 是大国中最高的(下图:3.7%+1),日企在海外获得的收益相当可观,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节节败退。 虽然贸易收支因为生产转移至海外、核电站停摆、新兴国家企业崛起等原因出现了大幅恶化,不过其他收支的增长抵消了这些,包括证券投资收益、直接投资收益(海外子公司的分红等)和专利收益,使得近 20 年日本的 GNP/GDP 不断上升,在下图所示的主要国家中,仅低于拥有大量海外劳工侨汇的菲律宾(最后一个图)。 企业方面 下图表明,日本企业仍然在大多数领域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日本 GDP 目前仅占全球的 6%,而日系企业在主要工业品的市场份额则普遍在 20%以上,甚至有不少处于垄断地位的产品。(横轴: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纵轴:市场规模「2010 年 单位是日元」,圆的直径反映市场规模,最大的那个橙色圆是汽车)。因为大量优良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属于 B2B 性质,大家知之甚少,才造成了日企境况不佳的错觉,想要大致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以前的一次回答日本 2014 年「最富有公司排行榜」中,有哪些是名震日本但在外国无人知晓的? - leon 的回答。 接下来我们看日本所有企业的营业现金流(约为净利润 + 折旧费),当下日企(2013 年,72 万亿日元)比 1990 年的 29 万亿日元高出数倍。虽然 1990 年银行等依靠过度放贷创造了惊人的利润,但制造业的收益就很一般,银行在随后被不断增加的坏账吞噬,接连刷新亏损额纪录,直至 2005 年问题才基本解决。 熟悉日本企业的朋友会知道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企业的利润非常可怜,同等规模的企业利润不及欧美企业的零头,属于典型的大而不强,赚到一点钱都拿去建工厂和炒房,现金流量表非常畸形。现在日企逐渐赶上,一些主要企业的利润率(基于 Ebitda)与欧美企业相当甚至略高(典型的例子如小松与卡特彼勒,久保田与迪尔等)。 日本企业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是上世纪末的滞涨期,由于早年资本投资使用了借贷,日本国内市场不景气导致新工厂开工率低下,投资收回困难,加上日元高企,出现了下图的平台期。 下图是日本非金融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 / 总资产),1990 年尚只有 20%,现在恢复到了 40%。 (下图时间从 1954 年至今) 下图是非政府和金融业的债务 /GDP 比例,在摆脱上世纪末的滞涨后,日本一般企业的债务水平显著减少。 日本企业的业绩改善也可以从遵循价值投资的海外投资者处得到印证,下图反映日本股市的海外投资者持股比例(空心线),从 1990 年的仅 5%增至目前的近 33%。 当然,你也许会说日经指数从 89 年底至现在仍然下跌超过一半,难道日本经济不是崩溃么。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年除了金融股、建筑商、NTT、钢铁股的股价严重虚高外,其他上市公司并不太贵,日经指数被拖垮也基本是因为金融股的重挫,由于银行经历了不断的兼并重组,在 1990 年占据日股市值三分之一强的银行跌了八成以上,其他金融企业也是重灾区,甚至有破产(指数影响部分清零)的企业。 典型的银行比如日本第三大银行瑞穗 FG,目前市值为 4.7 兆日元,而其合并前的公司在 1989 年顶峰期的总市值则高达 34.6 兆日元(日本兴业银行:13.3 兆,第一劝银:8.6 兆,富士银行:9.6 兆),加上同属瑞穗集团旗下的原安田信托银行(89 年市值 2.3 兆)和新光证券,跌幅高达 86.5%,仅这一家银行减少的市值就相当于目前日股市值的 6%,冲击程度可见一般。 最后,日本一些 B2C 企业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的,不过总体来看并不比其他发达国家企业严重,或者说是新兴国家崛起的必然结果,请参看我以前的回答和文章日本“消费电子”厂商的迷茫简析 - 企业分析 - 知乎专栏,如何看待日本的「加拉帕戈斯」现象? - leon 的回答。 最后的最后,我们拿日本和中国比较一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仍然相当惊人。 参考资料:MUMSS、麦格理、摩根大通、WOORI、大摩、花旗、野村的几篇报告和经产省的公开资料。 站外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