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思面面观 张智丰,提供北京本地和远程心理咨询 人类的求偶,或者说婚恋行为,自然有很多浪漫成分在内,但同时也是很现实很接地气的一件事:每个人都会在“婚姻市场”上估值,与自己估值相当的人结合,组建平等互利的关系。 而这种估值过程中,会伴随许多错位的知觉,一方认为两人综合实力势均力敌,可以建立恋爱关系,而另一方也许并不认为如此。 这种并不如此,可能包含几种情况,一种最常见的,即对方认为追求者不如自己有“有魅力”。还有一种情况,也许对方也认为追求者有魅力,但两个人价值观不是很契合,或者说对婚姻看重的东西差别过大,无法达成共识,这同样无法达成稳定的婚恋关系。 如此这般,就可能会产生单恋,或者说单相思这样的情感。这就好比,两个人,某甲手上有个苹果,某乙手上有个梨。某甲想用半个苹果换某乙半个梨(某甲在意梨),但某乙却想,我根本不想要那半个苹果,要么是觉得苹果不如梨子好,要么可能是,他想要的是橘子= =|| 这时,某甲就落了单。 我们可以把上面例子中的水果换成“魅力”,就好理解了。那何为婚恋市场中的“魅力”呢? “婚姻市场”中的魅力 何为“魅力”?这个词本身似乎有点暧昧不清。当然,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常识和人们的普遍看法中得出一些结论,比如当前我们对“高富帅”、“白富美”及“屌丝”的戏称,就包含了几个最重要的维度,那就是金钱、地位、和外表。这些,从古至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似乎都是一个不变的金标准。同时,除去那些现成的金钱和地位状况,能够在未来保证人们收获金钱与地位的素质,比如能力、才华、学历等等,也是人们在求偶市场上青睐的因素。而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度里,不仅个人因素,家庭甚至家族因素也在考虑之中。有时,求偶也会遇上“拼爹”的情况。 这看起来似乎十分俗气,但细想想似乎确实如此。然而,求偶过程除了这些之外,也有许多其他需要考虑的地方。结婚的另一中国式称谓:“过日子”,道出了常识的另一重意味,婚姻需要人们有能力将平淡的日子一天天好好过下去。那些保证人们能好好把日子过下去的素质,同样十分重要。比如,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情绪稳定度,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坚韧程度,情商高低,换位思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而这些更偏于心理和性格层面的因素,也正是养育身心健康下一代最需要的因素。就像植物的健康成长需要阳光、水和养料,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耐心、爱心和人际能力。如果真要说婚恋市场的魅力,这些也是魅力的一部分。 “备胎”与“十动然拒” 如此这般,基于魅力的综合评分,我们就可以对单相思能否成功升级为恋人,做出一些判断。我们的文化中,也有许多形容单相思这种尴尬处境的特别称谓,比如一方拒绝另一方的常用理由通常以“你是个好人,但是”来开头,倒霉的被拒绝者会被戏称为被发“好人卡”,由此,我们懂得,仅仅是个“好人”,远远不够。还有某人十分动情的形容自己的某个所谓“朋友”,旁边听者也许默不做声,心里想的是他或她不过是对方手里的“备胎”而已。而“备胎”能够 “转正”,需要自身的实力。 在最近一些国内电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到所谓备胎转正的例子,例如演员海清和吴秀波主演的电视剧《心术》中,海清扮演的“高级备胎”打着“好哥们”的幌子,经过多年的坚忍和努力,终于赢得了吴秀波扮演的“高富帅”。这不是什么灰姑娘中彩票赢得王子的青睐,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前者必然有后者不具备又十分需要的素质: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坚强的意志力,高超的情商和人际关系能力,乐观向上的态度。如此这般,多年持续坚持,重点突破,终成正果。 这一备胎成功转正的剧情,与最近一些公开表白被拒的例子形成鲜明对比,比如有新闻报道,有大学生晚上在校园草坪上点燃心形的蜡烛,营造浪漫气氛,公然高调表白,结果对方并不领情,竟然真的泼下一盆冷水在表白者的头上,这一倒霉的表白事件被网友戏称为“十动然拒”。看来表白与否,表白的热情是否高涨,并不表示被追求者能够接受,那么如果表白与否不是事情的关键,要把一方的单相思转化为终成眷属,到底要做些什么呢? 单相思如何到“有情人终成眷属” 首先,单相思到终成眷属,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找机会了解对方。许多人的相思之情,只是在思念一个美丽的幻象,而没有看清楚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对方也不了解自己。耐不住相思之情,贸然表白,很可能让对方觉得莫名其妙。不贸然表白,而是想办法接近对方(比如电视剧中打着“哥们儿”的幌子)建立关系,了解对方的特点,看清对方是否与自己的魅力因素相匹配。 之后,如果交往互动中双方都觉得合适,自然水到渠成;而如果一直有一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感觉,或者理智上已经感觉双方魅力差距很大,将来缩小这种差距的可能性也很小,不如远远欣赏做朋友比较好,这种单相思转化为亲密恋人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考虑,也就是我们在一开始所说的,即使两人魅力匹配,也未必会成为恋人,就像常识认为的那样,如果两个人“三观”不同,人生追求以及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差别很大,即便相互欣赏甚至爱慕,也成不了恋人。 举个大家都比较了解的例子,民国时期诗人徐志摩曾把才女林徽因视为自己的“灵魂伴侣”而加以追求,但林徽因最终选择了踏实做学问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自己也成了一位建筑设计师。林徽因并非不喜欢徐志摩,但她骨子里并不仅仅是一个飞扬随性的诗人,她需要踏实安稳的生活,一位更为宽厚包容自己的丈夫,这样她才能飞扬。更何况,她母亲本就是被父亲冷落在一旁的“二夫人”(林徽因父亲林长民娶过三位夫人,大夫人去世,林徽因母亲为续弦,但没有儿子,三太太生了四个儿子,十分得宠),自己如何忍受也成为徐志摩的“二夫人”?而梁家,绝对会给她自幼得不到的地位与尊重,这是她十分看重的。 如此这般,徐志摩和林徽因同为民国时期的魅力人物,但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决定了一方的爱慕与追求最终成为无果的单相思。因此,除了权衡双方魅力外,考察双方是否是一类人,对婚姻是否有契合的价值观,同样也很重要。 魅力匹配,关系亲密,价值观契合,人生道路相同,如果能达成这些条件,大多数人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而许多人在婚恋中的纠结和错位,都与对自我认识不清,对自己的价值观探索和了解不够有关。不了解自己是谁,自我定位是什么,追求什么、看重什么,有所取舍,选择就变得困难起来。世上本不存在完美爱人,关键看我们基于自我认识后的选择。 (原文为某书评约稿,针对单相思现象而写) 张智丰,心理咨询师, 欢迎关注微信平台:therapistzzf ,豆瓣主页:http://www.douban.com/people/61148682/ ——————————————— 发自知乎专栏「绿竹巷之-心理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