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抛开清宫剧,清代女子的发式其实是这样的(多图)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2-1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清宫女子的旗头如何划分权力级别?

    [​IMG] Hasuran Li,钢笔活塞拽不下来修不好了 TAT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作者已授权知乎日报发布)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老规矩,阅读中请牢记一点:清宫剧的服饰、头饰是不可信的。

    电视剧中不但穿越时代滥用旗头,而且还把旗头改造成了各种诡异的形态,并且把旗头应用在了各种服饰上(通常来讲旗头应用在便服之上)。女装整个乱成一锅粥……

    有关旗头的故事,我们要慢慢的从头说起。

    旗头,也称「大拉翅(耷拉翅)」,是清晚期、甚至是清末的产物。换句话说,清早期、清中期都是根本不存在旗头这种东西的。在清晚期,旗头通常配便服穿着,而便服(女便服尽管最为常见)一般是没有成制度的品级划分的。在清末民初礼乐崩坏的年代,极个别的情况也能看到旗头配吉服了,但这应该是不合制度的。

    清代旗人女子发式的演变贯穿了整个清代,从清初到清末,旗人女子的发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这篇回答先不讲旗头,我来简单梳理一下清代旗人女子发式的几种演变路径。不同的发式(头饰),其实是对应不同的服饰和穿着场合的,因此我不能只讲旗头……接下来我按照发式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按照以下框架来讲解:

    1. 清初辫发盘头、包头→简单插在头发上的发式:「通常配女常服袍褂」
    2. 发展脉络 1:复杂发饰与女吉服袍褂配套→钿子→清晚期至清末,钿子逐渐变大变复杂:「钿子通常配女吉服袍褂」
    3. 发展脉络 2:由于吉服袍褂应用场合太少(只用于节日中的特定场合),而女常服与男装太像清代旗人女子日常逐渐多穿着便服(衬衣)。便服发式,从早期包头→两把头→使用真发→使用假发→旗头板儿的出现;从道光到同治到光绪再到民国初期,两把头(大拉翅、旗头)由小变大:「旗头通常与便服搭配」

    ——(请一定注意不同发式所搭配的不同服饰!)

    开始——

    清早期,旗人女子多是辫发盘头,或者是包头。比如我们常见的孝庄皇太后常服袍坐像(局部):

    [​IMG]

    或者如下图,清早期女常服袍褂像(局部):

    [​IMG]

    康熙时期女常服标配发式:

    孝昭仁皇后常服袍褂(局部)

    [​IMG]

    大都会馆藏 佚名 女常服袍褂坐像(局部):

    [​IMG]

    在包头的基础上,旗人女子逐渐在头巾或者头发上插头饰,如上两张康熙时期的常服袍褂像也算是有头饰了。

    由于女常服袍褂均为素色,没有纹饰,(除禁色外)没有品级之分,所以发饰也不好太夸张。比较明显的发饰起初出现在吉服上关于吉服的定义可看这个回答)。

    吉服,按照典制,本应该佩戴吉服冠。但是(估计)出于女性爱美的天性,清会典中女装只规定了冬吉服冠,而没有夏吉服冠(而这也只是纸面上的规定,事实上很多画像中,在穿冬吉服的情况下,女子很多也是戴钿子的而不戴冠的)。想必是默认旗人女子夏季可以梳发髻——若非如此,清代旗人女装跟男装就太像太像了。

    由于吉服是在节日穿着,属于礼服的一种,所以发饰可以多一点,比如,清早期女吉服袍坐像:

    [​IMG]

    插的多一点的:……

    [​IMG]

    然后慢慢演变成了一套特别的发饰——钿子

    雏形:

    [​IMG]

    清中期的钿子(疑似胤禵夫妇):

    [​IMG]

    ——由此图也可见清代男女装有多类似。画上二人均着冬吉服,佩戴朝珠。而女冬吉服冠跟男冬吉服冠基本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女子不是戴了钿子,基本上跟男装就没太大差别。

    清中期 女冬吉服袍褂,戴钿子:

    [​IMG]

    [​IMG]

    清晚期钿子:

    [​IMG]

    到了清末,钿子发生了激凸的变化……犹如被辐射了一般蹭蹭蹭变大了——

    民初 旗人家庭婚照(男女均着吉服袍褂):

    [​IMG]

    清同治 女吉服袍褂 + 钿子:

    [​IMG]

    ——所以说,钿子也是有很多形态的……女装复杂的原因就在于此。

    哭着简单介绍完了吉服这一脉…… 再复杂的细节不讲了。

    如上文所说,吉服,是穿着在节日、庆典的场合。换言之,一年也穿不上几次。复杂的头饰,也不是你想戴就能戴。平时日常生活中,原本旗人女子是多穿常服的。但是很快,女常服就变得非常不受欢迎了——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女常服和男常服实在太像了

    女冬常服袍褂 vs. 男夏常服袍褂:

    [​IMG]

    ——基本上除了外褂长短和开裾以外就没区别了……

    所以大概康熙以后,清朝就琢么着改革女常服了——但是这个改革非常失败,女常服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以至于到了光绪之时,光绪会典干脆不提女常服,假装其不存在。

    这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我个人认为,入关以后,满人女装想做出各式花样,但是由于清代常服和吉服一脉相承,二者差别就在于有无纹饰而样式完全一致,所以出于服饰制度的限制,女常服上是无法添加花样纹饰的,否则就很难与女吉服做区分。因此,女人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了比常服低一级的便服——从清中期开始,与男装不同,女便服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清中早期 湖色寿山福海暗花绫袷衬衣(后妃便服)

    [​IMG]

    清乾隆 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纹夹衬衣(后妃便服)

    [​IMG]

    ——便服,原本是家居穿着,在女装系统中,逐渐替代了女常服的地位,成为了日常(外出)穿着的最主要服饰旗头,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与女便服一起发展了起来

    旗头的雏形,是两把头。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最早的、出现女子梳两把头的画像,是在道光年间《西顶过会图》中(就是这个人→):

    [​IMG]

    两把头出现以后,由于其形态是将头发缠在扁方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宫中后妃们开始疯狂的往头上插各种花……以至于咸丰帝终于看不下去了,下了一道谕旨,要求大家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其中说道:

    咸丰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谕皇后:
    宫廷之内,朴素为先。朕看皇后及嫔、贵人、常在等,服饰未免过于华丽,殊不合满洲规矩。是用定制遵行以垂永久
    一、簪钗等项,悉用旧样,不可竞尚新奇,亦不准全用点翠梳头时,不准戴流苏、蝴蝶及头绳、红穗。戴帽时,不准戴流苏、蝴蝶,亦不准缀大块帽花,帽花上不可有流苏活镶等件,钿上花亦同。
    一、耳挖上,不准穿各样花、长寿字等项
    一、耳坠只准用钩,不准用花、流苏等项
    一、小耳钳,不准点翠,亦不准雕花
    ……

    咸丰四年二月十四日谕皇后、嫔、贵人、常在等:
    从前二年十二月所降谕旨,尚有未备之处,兹再明白饬谕遵行。寻常所戴棉秋领,不准有花边、绦边、青缎边。梳头时,只准戴两支花。若有戴三支花者,即应惩办。​

    后妃们符合咸丰要求的装扮——清咸丰 女便服坐像,梳两把头:

    [​IMG]

    但是咸丰毕竟是 too young……sometimes naive 啊~男人可以骑马跨刀弯弓射雕,没事收藏个小马鞭玉扳指,居然不许女人在自己头发上多做点文章了?太泯灭人性了!

    同治帝时期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局部(身着便服)

    [​IMG]

    (咸丰帝含笑九泉……)

    同治时期的两把头,虽然多了些花样,但起码形态还是正常的。

    同治末年西方人拍摄的两把头后面的梳发,横着的为扁方:

    [​IMG]

    到了光绪时期,两把头开始逐渐开始了诡异向的发展……首先,两把头逐渐变大了:

    周培春 光绪时期旗人女性两把头

    [​IMG]

    后来更大了(光绪末年):

    [​IMG]

    ——这种两把头,基本上就是真发假发一起上了……也有了后期「旗头板儿」的样子。下面突出的头发,称为「燕尾」,基本上是假发。

    后来据说慈禧年老后头发少,梳不起来了,出现了缎子做的假两把头。起初比较小:

    [​IMG]

    后来也变大了(光绪末年),着便服

    [​IMG]

    ——演变到这里,就变成了清末的「旗头」,上面的「板儿」已经跟头发无关了。一般是梳一个发髻,然后把头座安上去。当然,旗头板后面还是要有扁方的。

    光绪后期旗头板(注意扁方)(头面是戴上旗头之后再插好的):

    [​IMG]

    到了民国时期,旗头板儿的发展就更加诡异了,彻底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板儿……

    民国初年 街上的旗人女子,穿便服,戴旗头

    [​IMG]

    背面的样子:

    [​IMG]

    —— 一般来讲,清宫剧中的旗头,大多是基于光绪末年至民国时期的旗头发展而来的。当然还有一些从来都不存在的诡异向装饰,不过反正都已经把光绪的头按到了雍正后妃身上,诡异头饰也无所谓了吧……

    如今清宫剧中的女装,多数也都是基于光绪时期的女便服发展而来,这个太离谱了。清末女装的演变太大太迅速了,跟清中期和清早期基本就是两个次元。

    慈禧便服 + 旗头像、慈禧便服对弈图局部、同治时期便服 + 两把头、乾隆时期、清早期(常服)女性装束的对比(点击看大图):

    [​IMG]

    所以说,旗头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清宫剧中旗人女性的发式,通常存在很大的问题。既有时代对不上(清末装束配到清早期和中期),也有胡乱设计、不分场合滥配服饰及发式的现象。

    旗头(大拉翅)通常情况下清末女便服的标配,如上面照片所示,如穿吉服,通常要戴钿子。当然,清末女装制度十分跳脱,据悉头饰和便服吉服怎么搭配都有了。比如恒馨这张民国时期的照片,戴了如此夸张的旗头配吉服,太像京剧打扮:

    [​IMG]

    再者如慈禧般天马行空,好像印象中也有戴着钿子穿便服的…… 那个时期她应该是给外国公使很多照片画像,所以制度什么的……也就随风而去了。知友 @新水令 补充说,清末也有旗头配吉服的装扮……天上飘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也是因为旗头配便服,所以旗头本身并没有成文的品级划分。大抵上就是身份高的可以多插点头面,身份低的少插点,这等区别吧。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