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人生? 张佳玮,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平常说袁先生,先得给他叉手施礼,谢过末将大不敬之罪。 赶上今天先生仙去了,应该先下四拜。当然,袁先生这等人物,我有机会给他行个三跪九叩也满心乐意。 袁先生其他的书都好,不提了。单一部袁三国,我觉得是书以人传,人以书传。在我听过的书里面,单本儿天下第一。刘兰芳老师的岳飞和杨家将,田连元老师的水泊梁山,单田芳老师那些短打书,都好,但袁三国单本,我没找出比肩的。 说三国时不易的。已故的姜存瑞先生说过,解放前,天津的评书艺人遍地都是,说三国的,一百人里不过一二。为什么?所谓皮子硬、瓤子杂。说白了:人物超过四百个,跨度长,战役多,情节复杂,还有无数诗词歌赋、书信文章、历史典故、成语名句。寻常人拿不起来。所以那会儿说三国,是很考校水平的事。比如一位先生,说短打书热闹,展昭怎么打的白玉堂,可以花里胡哨;好,坐下来请他说一回三国,就见真功夫。但凡是语言粗俗、口飘架浮之类毛病,几句就听出来了。 袁三国的第一大好处,凑原著。这话听着寻常,其实难。说书的老先生,许多没学问,口口相传,爱把书改得歪曲扭,而且有套子。什么突围求救兵、校场选状元、山寨招亲、破敌大阵、诈死埋名、乱箭射死。给人物开脸也都是一套词。来回说,管饱,说到哪儿是哪儿。袁三国是按《三国演义》原著来的,剧情若合符节,有古风,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找补。 这里我得不敬几句,比如我们江苏的张国良先生说三国,也热闹,也华丽,打得还火炽呢,但比如十将战曹彰,这是三国吗?这是隋唐呢。但凡是读过三国原著的,听袁先生不会有岔子,很合。这就很难得,没有妖狐神怪的。有骨头,有原著的身架,没有肥瘦凸凹乱七八糟的地方。说三国而像三国,就很难得。不是那种说着三国,透出三侠剑味道的东西。 哪位说了,那样不显得刻板吗?不。细节丰富着呢。这就是袁三国第二好。 袁先生说三国,大情节不离左右,但他能评,能插叙,能找补细节。比如他时不时拿刘备擅长哭开个玩笑,比如荆州小兵看见吕范来说亲第一反应“哟,又来讨荆州啊?”比如失潼关曹操要斩曹洪诸将求情,踵事增华,小小段落平铺直叙,他也能婉转出小矛盾来。妙在这些描述,完全不违背原著,都是打原著散出来的。 如果说《三国演义》原著乃是精彩的白描,袁先生不胡改,而是合理的因形施彩,添加了心理活动。他有学问,这一点太了不起了。 然后就是尺度的把握。 别家评书,很容易失之夸张,脸谱化到底,比如把曹操说得一文不值。袁先生的三国,原文为主,叙评颇多,褒贬得宜。曹操该狼狈还狼狈,但袁先生“曹操是汉末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这句不停口。周瑜该狭隘还狭隘,但“好一位美周郎”的赞誉一直没停。而且袁先生不会长篇废话,漂亮,轻快,脆生,不拖泥带水,细节描写和评述多而精美,闲处着色,勾画优美。 也因为上一点,脆生轻快干净利落,让他该凝重的时候有凝重。感叹某位豪杰去世时,不会拉拉叨叨,就是一声慨叹。袁先生是有京剧底子的,一唱一叹,黄钟大吕之气,不用碎嘴说。 袁先生的评书好有一比,是老版《红楼梦》、老版《三国演义》那种电视剧的感觉。大环节贴原著,不胡改,经典的原话保留,于是古韵存着;小细节上,尽量周到,让观众听舒服了,一颦一笑,会让你觉得“原著没这么写啊,可是经您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哎呀真是作者的知音”之感。 或者这么说吧: 许多别家的评书是越了解《三国演义》越觉得听不下去,袁先生的书是越了解《三国演义》越觉得对、好、妙的那种。 再举个例子: 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在孟获兄长孟节隐居处,看见风景清幽,于是袁先生给诸葛亮添了一段感慨,大概意思:咱也曾经有这样宁静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如今却是戎马半生,不知何时方能回归故里田园。这一段为原著所无,却是洞见人物心神,是真懂三国才能加的话儿。 这么简洁优美兼且轻快苍翠而又厚重端庄的一部好书在世上了,这得多少功力心血,想起来就高山仰止。 当然,先生的梁山、封神跟三国不是一个路数,但有袁三国镇着,我觉得是给评书这本艺术长脸的事。如果一个人从来没读过《三国演义》,我是会愿意请他从袁三国开始的。 还是给先生行个礼。伏惟尚飨。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