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电影剪辑和配乐的先后关系是什么?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3-0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IMG] 千古留名,影视游戏配乐作曲 & 风光摄影

    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先拍好电影,再加上音乐,要不然怎么会称作“配乐”呢?

    一部电影的拍摄分为三部分

    Pre-production,拍摄前的准备,找导演找演员,写剧本,或者书改编的电影向原作者买版权,筹集经费,这部分主要是制片人在忙活。

    Production,拍摄过程,电影制作过程中最花费时间的,导演跟摄影师,演员,以及各种工作人员忙活,电影的剪辑也在这一部分完成。如果音乐出现在电影中,那么这部分的音乐是在拍摄过程中被事先录进去的。对白是先在拍摄的时候录好也在,但是会在后期进行重新录音,因为现场录音的对白会有大量杂音。

    Post-production,拍摄结束之后的部分,在这部分,调色师对电影进行调色,ADR(重新录音的对白),SFX(音效)被加入,音乐被创作,并把这三样进行最后的 dubbing(混缩)。在一切都弄好之后,电影就可以上映了。

    在大制作的电影中,分工是非常明确的,整个音乐部门的员工可能有几十上百人,并不是作曲家一个人在忙活。一般来说,作曲家只负责写曲子,甚至只是写出曲子的骨架。有专门的 orchestrator 来负责把作曲家的手稿展开成管弦乐团的总谱,有专门的 copyist 负责把总谱分成每个乐器的分谱,有专门的 librarian 负责乐谱的管理分发,作曲家本人还会聘请许多助理帮他打杂(很多作曲家都是从助理开始干起的)。在录音的过程中首先要请管弦乐团,还要有专门的音乐制作人,录音师,有的作曲家不擅长指挥还会聘请专门的指挥。录音之后有混音师进行混音,音乐编辑进行视频音频的合成等等,这一切都是非常庞大的工作量,绝不是作曲家一个人能够包揽的。当然,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就会有很多人身兼数职,甚至一个人包揽全部。

    废话不多说,现在进入正题

    电影里的音乐分为四种

    Underscore,背景音乐,与电影中的事件没有直接关联,仅仅用于烘托气氛,通过音乐进行心理暗示。这部分音乐一定是等到剪辑结束之后,才谱写的。当作曲家看到完整的只有对白没有音乐音效的电影时,才能产生比较完整的灵感动机。比如《霍比特人》中大气恢弘的背景音乐。

    Source music,场景音乐,也就是电影当中的音乐,电影中的人物能够听到的音乐。这种音乐是可以事先由 music editor(音乐编辑)准备的,如果是使用现有的音乐,那就直接购买版权,如果是需要原创的音乐,可以事先写好,到时候裁剪需要的部分。比如在《爆裂鼓手》中的现场演奏。

    Song score,背景歌曲,与 underscore 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有歌词的,也是可以选用已有的歌曲或者为了电影专门写一首新歌。比如在《采访》(刺杀金正恩)中选用周杰伦的《牛仔很忙》和 Katy Perry 的《Firework》。

    Source score,属于 underscore 和 source music 的混合。比如在《冰雪奇缘》中有几首歌先是由主角在唱,之后这些歌的旋律成为了人物的主题旋律在背景音乐中反复再现。

    在电影的拍摄完成之后,会有一个 spotting session(观摩),导演,作曲家和音乐编辑一起观看电影的无声版本(只有对白),然后讨论决定哪里需要有音乐,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并且由音乐编辑记下来,做成一张 cue sheet(音乐列表)。

    [​IMG]

    这张是在网上随便找的,跟真正的 cue sheet 有点差别。我这里有一些电影的 cue sheet,但由于是内部资料不能公开,所以就不贴出来了。

    每一个 cue 就是一首音乐,记录下需要的开始及结束时间,并算出持续时间,加上注释,解释在这里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一般音乐编辑会先寻找一些现成的音乐作为 temp track(测试音轨)配到电影中起到一个氛围的预览,给导演和作曲家一个概念。在这个时候,有的导演会进行 audience preview,随机邀请观众来观看未完成的电影,看看观众喜不喜欢,如果不喜欢,还可以在音乐写出来之前来得及改(观众得发誓不能剧透)。作曲家在这一切结束后拿到这张 cue sheet,看着电影想每首曲子的灵感,然后开始闭关闷声作大曲。现在的电影日期排得很紧,一般留给作曲家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由于在之前电影拍摄过程中基本上没作曲家什么事,而到最后的音乐阶段作曲家又会忙得要死(一般 deadline 临近的时候都会灵感受阻),所以很多作曲家也会参与到电影拍摄的过程中,甚至从剧本写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构思,比如《星际穿越》中作曲家汉斯·季默与诺兰导演的合作经历。 How did Hans Zimmer get involved in Interstellar? (寂寞大师在 Quora 上现身说法)

    等到作曲家写好音乐,就开始请管弦乐团或者乐队来进行录音。为了使音乐和电影的画面剪辑吻合,音乐编辑会告诉作曲家在哪些时间点需要保持同步,叫做 sync point(同步点),比如在主角从摩天大楼上摔下来落地的时候背景音乐要正好在一个强拍上。找出一首曲子里面所有的同步点之后,作曲家要决定如何连接这些同步点,比如通过两个同步点之间的时间除以小节数得到这段音乐的速度,或者先选定一个速度再通过渐快渐慢来保持同步。现在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如果作曲家喜欢计算同步点,就会生成一个带有节拍器的音轨,演奏者在录音的时候听着节拍演奏;如果作曲家喜欢通过控制渐快渐慢,那么就会对着大屏幕的 streamer 和 punch 进行指挥。streamer 是一个在荧幕上从左往右移动的竖线,在同步点时正好移动到最右边,punch 是一个从中间爆炸开来的圈圈,正好在同步点上。为了方便理解,大家脑补一下做 PPT 的时候用的那些自定义动画。

    Streamer

    [​IMG]

    Punch 一闪而过太难截图了!!!!!

    现在的电影配乐大部分都是使用 click track(节拍器音轨),毕竟科技进步了,大多数电影配乐都在 DAW(数字音乐工作站)中进行了,常用的有 Logic, Digital Performer, Nuendo 等等,这几个相比一般的编曲软件对视频同步的支持更好。

    有的时候导演很作很完美主义,等到作曲家都写了一半甚至写完了突然觉得有个地方拍得不满意,要添加,删除或者重拍一段,这时候就苦了作曲家了,经常是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东西因为改动之后节拍对不上得扔掉重写。所以对于作曲家而言,都非常希望找一个态度坚决的导演来合作,拍完了就是拍完了,写一遍搞定!作曲家在写完之后,录音之前,会把 MIDI 小样拿给导演听,如果导演满意了,准备开始录音,如果不满意,打回去重写吧!

    以上内容针对电影的“配乐”,也就是电影拍完之后添加的音乐。对于一些大量使用 source music 和 source score 的电影而言,流程就不太一样。比如像是《海上钢琴师》这种电影,有大量的音乐来自于电影中主角的演奏,那么这些曲子就得事先写好,在拍电影的时候以音乐为中心进行拍摄,事后再跟着进行画面的剪辑。

    由于这些东西我都是用英文学的,很多不知道中文应该如何翻译。如果有些名词错误,请电影专业相关人员指正谢谢。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