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所谓不要吃又肥又大的鱼的说法是否科学? 张靖宇,荒野渔夫 一蓑平生 首先,我感觉钟南山本身作为一名院士并不会说出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话,秉承着本人对于长期见证多数媒体的高度夸张无德无良使人不信任查了下背景资料。 3 月 7 日,在广东代表团的分组审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表示,被抗生素污染的非水源地水体通过生态循环仍有导致人体细菌耐药性增大的可能。钟南山认为,目前我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是造成水体抗生素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处于“都能管、都不管”的局面,他呼吁由更高层部门来破解“多头管理”的难题。钟南山介绍,去年发在“科学通报”的一篇题为《中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的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地表水中含有 68 种抗生素,且浓度较高。排在前几位的是磺胺类、喹诺酮和头孢菌素,其中部分抗生素在珠江、黄浦江等地的检出频率高达 100%。 钟南山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广州石井河的一个水段,曾检出磺胺类药浓度达到 1080 纳克 / 升,是相关规定上限(100 纳克 / 升)的十倍多。“如果喝这些地方的水,就像是吃药了。细菌对磺胺的耐药性会越来越高。” 河流中检出的抗生素从哪里来?钟南山认为,水体中的抗生素主要来源有三个:动物的排泄物、水产养殖业、未达标处理的医疗废水。其中,最让钟南山担忧的是畜牧业、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带来的污染。 “长得又肥又大的鱼,我是不吃的。”钟南山表示,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所滥用的抗生素转移到人体的可能路径有两种:一是直接食用肉类;二是排泄物污染水体后,经生态循环传递到人体。“这可能会使人体内的细菌耐药性增高。一些抗生素在人、畜身上共用,已经显示出令人担忧的情况。” 所以通过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钟南山院士提出的议案可能是针对抗生素对于环境污染方面,窃猜度一下钟院士想法:又肥又大的鱼他不吃的原因在于他认为的这些经过养殖的鱼都是因为滥用抗生素的一方面作用所保证其肥大。 那么养殖用药是否是如此泛滥呢,我想答案应该是与钟院士担忧所重合的,钟院士应该也是从某些方面得到了现在在广东这边水产养殖的现状问题。养殖从业之人在养殖方面一定是追逐更大的利益,走某一程度上加强使用抗生素是最简单粗暴抗病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自己想要讲的抗生素泛滥背后所蕴藏的更深缘由 我国水产养殖业大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掠夺性适用养殖资源,养殖量超过环境容纳量 2. 养殖技术的落后,养殖对象搭配很不合理,造成严重生态学问题 3. 养殖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养殖生物本身种质退化 4. 养殖自身的污染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下面我结合自己曾经在养虾场实习经历分点讲一下,南美白对虾或者说应该是凡纳滨对虾是一个已经在我国长期饲养的种类,眼下养虾养殖户现状大约养殖位置多近海,从海中进水,污水直接排入海中,中间的排污设施基本上是缺失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出现了高密度养殖,这种养殖对池子以及养殖环境要求更高,收益也更高;那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对于养殖业循环水系统属于主流态势,这个对于工厂化大规模养殖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但是对于本国无论大环境是使用条件不成熟;从苗种来讲,我国几大南方农业企业做虾种都是做从国外引进的一代种之后的第二代种,从遗传学讲,第二代的种苗可能会出现一定问题,并非必然出现问题,但是种质必然逊于第一代种。 所以简单来说,不用专业词汇表述,我给你讲讲这个理: 我国靠养殖吃饭的人口多,养殖的情况多半是一家干一家的,就跟传统种地一样,你的地自己耕,从制度上落后,从而也没有条件去引进先进的设备,所以在某些程度上对于养殖资源的浪费就大,为了更多的利益,就多养,才发现出现了很多多养才会出现的问题(比如缺氧),而且对于水产病害从世界角度来说都是落后的,所以只能使用抗生素(就跟当年非典刚出现钟南山院士提出的激素治疗,说白了就是为了活命,大剂量使用激素对人体危害简直让你无法想象);下一代种质退化十分严重,而我国自己的几个种质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并未受到重视,大家都是注重眼前利益,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怎能得了? 所以说钟院士简单一说,抗生素影响环境,其实对于整个养殖也来说,这也诸多大问题前面的沧海一粟罢了,一切问题都应由简入繁,由繁化简,希望对于养殖业的重视程度能够继续加强,使这个我国远远领先于世界的产业,也能在制度技术等各方面都慢慢走上正轨,真正领先与世界。 小小回答,与水产人共勉。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