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喜欢甜豆花还是咸豆花,情绪都给你决定好了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3-1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163
    赞:
    46
    人对不同食物的喜恶,是由心理决定的还是由生理决定的?

    [​IMG] 冯慎行,略懂情绪,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The most potent aspect of early flavor experiences may be their emotional power. Our first flavors are among the oldest, most enduring memories that take us to our past. Food is much more than a source of calories—it provides us with an identity.

    通常我们认为,人类对食物的偏好基于卡路里。脂肪和糖类中蕴藏着丰富的卡路里,巧克力和糖果从孩提时代就是深受大家喜爱的食物。即使长大了,很多人也难抵美食的诱惑,吃货们口中的美食又有几个是低热量的呢?更有北京烤鸭这种以“油脂丰腴”为标准进行选材的菜式,没有卡路里又怎么能成兴而归呢。然而,将偏好仅仅归于热量的多寡又显得过于简单了。

    去年 Science 八月刊中有一篇有关食物味道偏好的文章(开篇语的来源),副标题是 Early postnatal, and even prenatal, experiences shape culinary tastes,可以理解为极早期的经验会“塑造”我们的味道偏好。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重度酗酒或者酒精成瘾的父母,出生的孩子在一岁左右表现出对酒精气味的偏好。进一步讲,这种偏好是如何产生的呢?研究发现,偏好气味的嗅觉信号导致了杏仁核的活动增强——边缘系统——我们通常认为情绪发生的脑区。

    不仅是嗅觉,味觉同样和情绪有紧密的联系。Damasio 提出的躯体标记假说在解释厌恶情绪(disgusted)时候就运用了恶心(disgusted)的生理反应。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很难识别出粪便,他们会试图把所有看到的东西塞到嘴里。然而当他们吃到嘴里之后,就能发现食物的不适之处,迅速的吐出,出现恶心反胃的反应,面部的表情和厌恶情绪的基本动作完全一致。恶心反胃的生理反应是机体自发的排斥可能的有毒物质。而这种反应和厌恶的联结长期存在,或者说很难相互分离。我们讨厌某个人,也常常会说,我们看到他想吐。

    说了这些,其实只是想说,除了卡路里(纯粹的生理因素),食物的偏好从嗅觉和味觉的角度都与情绪紧密相连,而嗅觉的优先级更高(边缘系统除情绪和记忆外另一重要功能)。从 Damasio 后的部分研究者甚至认为,不仅仅是食物的偏好,生活中出现的绝大多数偏好的实质都是情绪。和我们能意识到的情绪不同的是,偏好的情绪(主要是愉悦和厌恶)并没有注意分配,只是自动化的影响我们对某种物品的认识。

    这样来看,对甜豆腐脑和咸豆腐脑类的偏好,很大程度上是情绪在影响人们的选择。或者说,生活在南方部分地方的人不接受咸豆腐脑,可能是由于甜豆腐脑是愉悦的经验,是直接与愉悦的情绪相联系的。而咸豆腐脑显然没有这种联系,自然不会觉得好吃。由于情绪并不稳定,使用满贯疗法也会出现吃伤了的情况,使用系统脱敏也能慢慢让甜党接受咸豆腐脑。

    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有一道很流行的题目:你愿意吃巧克力味的屎还是屎味的巧克力?如果只有前面这些决定因素,显然我们更有可能选择巧克力味的屎,因为巧克力味具有明确的高热量信息,在嗅觉和味觉上又没有排斥,自然不会诱发厌恶的情绪。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绝对绝对不会选择吃屎的,但我们会吃臭豆腐、吃榴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它们能吃。

    讲个故事。我以前是不吃韭菜的,我说我一吃就会吐;以前也是不吃虾米的,原因一样。大学有次,因为某种原因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就跑到餐厅点了盘韭菜炒蛋(准备自虐一下)。然后,我发现我根本就没有吃过这个味道,就是说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有吃过韭菜。有点困惑是吧,我当时也感到很疑惑,就把这两种我不吃的食物追溯了经历。虾米是因为幼儿园时期补钙,吃伤了;可是还是不知道不吃韭菜的原因。猜想可能那时候韭菜和虾米曾经一起吃过,所以就一并排斥了。直到有一天问家里,才知道小时候从来没有将韭菜和虾米包过饺子,倒是冬瓜和虾米经常做汤。这样就是说,我完全是平白无故的不吃韭菜的。

    这意味着,最纯粹的认知因素——这个东西我能 / 不能吃——完全可以影响食物的偏好。当我们认为这个东西能吃的时候,再低的能量、再糟糕的气味和味道,我们都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喝中药)。而当我们认为这个东西不能吃(或者在减肥中),再高的能量、再有诱惑力的气味和味道,我们都是可以拒绝的。当然,这也可能受惠于食物诱发的情绪并没有特别强烈。不管怎么说,这种受到认知调配的偏好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中,伊斯兰教徒对猪肉的忌讳,佛教徒对荤腥的戒条,都是纯粹的心理因素影响偏好的例子。

    总的来说,如果一定要将影响因素分为生理和心理(实际也是生理变化导致)两部分的话。那么食物的偏好,既受到纯粹的生理因素影响(能量),又受到半生理半心理因素影响(情绪),还受到纯粹的心理因素影响(认知和社会文化)。可以说,我们对食物的偏好都是独一无二的,刻上了自身的烙印。

    ———————————————

    讨论来自 知乎圆桌 · 日常行为分析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