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洁准确地定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知乎用户,把诗意的理性献给你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也考虑了 2034 年、2243 年、3359 年等特殊年份,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农历是阴阳历,而日、地、月之间的运行有诸多不确定性,所以,在确保完全准确的情况下,无法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来定义春节,一个稍微复杂点的准确描述是: 在确保【冬至】在农历冬月的前提下,按照 “无中气之月即置闰” 的规则,在冬至后的第 2 个“朔日” 或第 3 个 “朔日”(出现 闰冬月 或 闰腊月 的情形) 为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逐句解释。 【1】确保冬至在农历冬月(即农历十一月) 这是现行的【农历】的定义。 根据维基百科词条 农历 依现行农历历法,每年以朔分月(朔日为每月初一)。 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之后为十二月、正月、二月……复至十一月。若两冬至间有 13 个月(否则应有 12 个月),则置闰于冬至后第一个没中气的月,月序与前一个月相同(闰月在几月后面,就称闰几月)。 该农历历法来源于 崇祯历书。 * 注:这个立法解释了 2033 年 为什么是【闰冬月】而不是【闰七月】,参见 2033 年问题。 【2】朔日 朔日,又称新月,即每月的农历初一,它是 阴历 每个月划分的标志。关于朔日的定义,可以参见新月 (维基百科),这里提供一个简洁版的解释: 每月太阳、地球、月亮最接近一条线且月亮在日地之间的那天(北京时间 UTC+8)为 “朔日”。 (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严格成一条线,反之就会发生 日食) 【3】“无中气之月即置闰” 的规则 这是通常情况下的农历置闰规则。 简单地说,首先,我们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我们制定了 “二十四 节气”. 规定 “太阳沿黄道运行中,自南向北穿越赤道时的交点” (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运行) 为 春分点; 并约定:黄经 每经过 15° 为一个节气,共 24 个节气;每经过 30° 为一个中气,共 12 个中气。 所以,中气总在公历月的下半月中。 所以,二十四节气 是完全根据日地运行规律,实际测量得到的。 根据之前 “朔日”的定义,我们定义了阴历月,如果一个阴历月不含有任何中气,则这个月为闰月。. (例如:2014 年 10 月 24 日~11 月 21 日 这 29 天中,仅有 立冬 一个【节气】,不包含 霜降 和 小雪 这两个【中气】,由于上个月为九月,所以这个月被定义为 “闰九月”。) 现在,我们知道了 “无中气之月即置闰” 的规则,并考虑了 “冬至在冬月” 的农历上的特殊规定,于是,我们终于找到了 “春节” 的准确定义(如回答开头的黑体字所述) 而剩下的定义,如 “含雨水的月称为正月”、“大寒后第一个朔日” 均由于并非严格遵循农历的定义,因此在 日、月、地 变幻莫测的 三体运动 中,总会有一定的几率出错的。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词条: 农历;崇祯历书;2033 年问题;新月;节气;黄经;春分点;中气;春节;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