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跟 Apple ResearchKit 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洪嘉君,所知甚少,唯善学。 Apple ResearchKit 和宣武医院合作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给从业人事的感觉就是,作为互联网产业龙头老大之一的 Apple 终于宣告全面进入 i 医学健康领域。象征意义之外,确实有一些东西值得玩味。 14 年下半年到现在,称为医学互联网的第二春非常贴切(个人感觉 10-11 年是第一春),各路人马蜂至沓来,随便什么样的人物,只要宣告自己是玩健康的、搞医学的,基本上都会被各大新媒体炒上一炒。 医学和互联网(IT 技术)的关系绝非是医生使用各种炫目的软 / 硬件设备这么简单。无论是楼上有同学说的 iPad 查房还是各路可穿戴设备(血糖仪、血压仪、心脉仪)介入临床诊疗,都不是医学互联网的未来,最多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我这个论点投资人不喜欢,估计各路从业者也会不服气。不服气没关系,我们先来看看 IT 技术和医学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这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产物,叫做“医疗信息系统_百度百科”(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大家设想一下小时候看病的景象,挂个号要挂号人员到病历架上于海量病历中找到专属于你的那份、检验结果出来后要检验人员声嘶力竭地大喊某某某过来拿报告、配个药药剂人员要在硕大的库房中上蹿下跳……从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里存在着巨大的改造可能。 以上场景无不提示一个核心问题:效率低下及其导致的资源配置混乱和浪费。这种情况老美早就注意到了,所以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营运而生了“精益医疗”这个概念(“精益”这个词最近挺时髦的,实际上是个很老的词),在这个概念下,又有人提出了医疗价值流的效率改善方法,理念指导之下的成品,借助于当时 IT 技术的大腾飞,成就了医疗信息系统。以上简要历史,大家可以参阅:精益医疗 (豆瓣)、精益医疗实践 (豆瓣)、精益医院 (豆瓣),其中有着更为详细的历史沿革和内容方法描述。 请注意效率和医疗价值流两个词,这才是 IT 技术在改造医疗实践中的价值所在,而不是 IT 技术本身的炫目和逼格。 大家所不见的是,IT 技术或者互联网早已深入医疗领域,只不过更靠前端,例如罗氏收购 Signature Diagnostics,后者是搞基因库测序的,典型的生物学大数据分析公司,预计能为靶向药物的研发带来巨大帮助;而大家所见的是则为“创新思维充斥大脑”的各路国内创始人 / 投资人夸夸其谈,在他们的吹嘘下,医疗 + 互联网这一百亿蓝海,唾手可得,殊不知,多少愣头青早已樯橹灰飞烟灭了。 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回过头看看所谓的 iPad 查房,这个东西与其说是划时代创新(国内仅少数试点,基本没见过),不如说是 HIS 系统下的微创新,利用微终端整合各类信息,效率当然高了。想当年,我在医院,还得推着病例车,一页一页翻报告,还没到的报告则要临时电话检验科,他们在电话那端破口大骂,你们急死了,我们很忙的晓得伐? 但是这些都是形式革命,谈不上体制改革,离颠覆更是远开八只脚。这一切都比不上 HIS 到来时候的震撼。我至今记得当年我院引入现在看来极为简陋 HIS 时上级医生的表情:这下周转率可要高多了。急的我们一班做事情的小医生直跺脚。 终于说回 Apple。Apple 一直没有玩医疗健康方面的可穿戴设备,即便到 Apple Watch 出现,也没有可以着力宣传它的健康应用。以为 Apple 足够笨,连草根可穿戴创业者的思路都比不上么?当然不是!答案就在 Apple ResearchKit 中,5 个首发医学应用可供一窥一二。这 5 款应用是: 1. 针对哮喘的 Asthma Health; 2. 针对糖尿病的 GlucoSucess; 3. 针对乳腺癌的 Share the Journey; 4. 针对帕金森的 Parkinson mPower,此款宣武医院将参与合作; 5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 MyHeart Counts。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会上,苹果的首席运营官 Jeff Williams 表示,ResearchKit 是一个开源的平台,旨在帮助全球的研究者们收集患者数据,促进帮助医疗研究。大家注意,这些应用是致力于数据、研究的。大家千万不要被研究和数据这种略显高冷的词汇所迷惑,这里的意义是医患可以通过 APP(一种形式,基于临床实用工具的)的直接沟通——基于研究工具或者基于评估工具的沟通——高效、直接、医患可以在同一纬度下对话(不再是一般网络平台的“医生,我走路气喘”这种描述的沟通了),以 Asthma Health 举例请看: 这里的意义非常大,没有医学背景的,看到这个,也许只会从设计角度来出来,而从我这个学医的人的视角出发,那就是患者终于可以在我(临床)设定的角度下来回应我了,这样的数据信度和效度远远大于所谓互联网诊疗平台上的扯牛皮,比如截取自某平台上的咨询意见,还只是一部分: 啰哩吧嗦一大推还不得要领,不是么?我作为医师怎么评估你的病情呢,更可况还要进行某平台宣传的在线诊疗呢?你开什么玩笑? 效率问题是临床实践的终极问题,IT 技术 / 互联网技术的介入要义改善诊疗过程中的效率而非形式的多样化为着眼点,HIS 的成功早已说明了这一点。说到形式多样,诸如视频看医生,轻看医生之类的,竟然拿了投资,我是想不太明白的。这里多说一句,所有基于资源的医疗互联网策略,例如挂号、专家号之类的,其实和效率并不算特别搭边,只是黄牛行为的 IT 技术化而已,而此类从业机构往往有着雄厚的官方背景。 效率之后是什么?我们再来看看 GlucoSucess。 又是体重、又是血糖检测,又是长期血糖指标。 这是什么?我不打谜语了,这个就是更多公司玩的概念,慢病管理啊。慢病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我看过很多相关 APP,乃至于血糖检测装置(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基本上致力于患者自己对自己血糖的监测和医生对监测结果的反馈。不能说这个不对,只能说不到位。正如我在上文中的潜台词,我认为,慢病管理的最重要层面是医患的互动(而非单纯的数据累积和定期拜访医师),血糖监测只是其中之一,更正确的说法是让医生和患者在一个可考量的框架下对疾病进行干预,如此前提 i 下,可以引入硬件等后续工作,而非相反。我在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是什么样子的呢? - 科幻中对此有一些描述。 然后我们看看 Share the Journey。Apple 不会傻到利用这款工具来构建乳腺癌的社交社区,最后加上引入医生对患者进行干预。这种模式在丁香医生上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是两年前我的答案,那位说很好的同学不知道会不会改一下自己的判断:丁香医生值得看好吗?为什么? - 健康。 那么苹果可能会想干什么?还是看图说话: 问题之详细,超于其他 4 款 APP,但是作为肿瘤,我们知道医生给到的反馈其实也十分无力,那么这样做的原因似乎应该是“基于生活的流行病学调查”了(当然,也能用于紧急状态下的干预)。这个需求应该是切合研究机构需求的,当我看到合作方有 UCLA 公卫学院的时候,我想我猜到了至少一半。 接着是和我们宣武医院合作的帕金森 APP Parkinson mPower Study。如果说我的信息是全面的话,这款 APP 是 5 款中唯一利用到硬件的 APP。详细工作模式是利用 iPhone 传感器,通过 4 项测试,包括记忆游戏、手指点击测速、发音“Aaaaah”声波记录以及行走 20 步的运动数据,来判断用户的帕金森病症状。所以它的界面有些特殊,请看: 这个尼玛可以说是 Apple 试水硬件的开始么?而这个试水的实用性很前瞻性要显著高于一群玩票的血糖监测、血压监测、因为其本质是着眼于“诊断”的,这难道不是远程诊疗从我开始?可以这么设想么?这个野心脑洞我开在这里,就等后续的结果了。 最后一个心脏病方面的 APP 与此类似,差别不大,不另作描述。 总结一下来说就是 Apple ResearchKit 揭示了 Apple 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野心,它的第一步选择与大型医疗机构合作,是非常踏实的一步。也学未来,说不定 Apple 能推出和我设想一样的产品(哪些穿戴设备的应用,确实能够提升人们的健康指标? - 洪嘉君的回答),这时候真的是造福患者、造福全人类了。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