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被很多人严重曲解了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3-2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21
    赞:
    46
    北京「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可能会给幼儿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


    新闻 里表示,北京将严查幼儿园上英语和拼音课,教小朋友进行 20 以上的加减乘除运算等教授小学阶段知识的做法。

    两天前日报讨论过这个 问题,从大环境分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下面的回答从亲身经历讲述「超前学习」的一些后果。不同的角度希望能给大家更多参考。

    [​IMG] 知乎用户,把诗意的理性献给你

    长回答。

    与很多回答不同,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乐观的。

    先说说“幼儿园小学化” 的弊端,再说说为什么我对这项政策是乐观的。

    【上】

    在我看来,“幼儿园小学化”的盛行,是有点儿荒谬的。很多人,或许是不愿意承认、或许是真的不知道:除非你“天赋异禀”,“准备跳级”,或者“参加竞赛”,否则,“对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年龄的事情,进入大学之前大幅度提前学习下一阶段的知识,对个人的升学前途而言,几乎没有作用,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是有害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其实被很多人严重曲解了。

    简单的解释:

    • “对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即 对于天才,这个结论不适用。在评论区里,很多人举反例总喜欢以天才提前学习为例,但实际上,引领他们成功的,不是提前学习,而是智商和兴趣,这么说吧,他们所谓的“提前学习”,对他们而言,往往并不算学习,而是“玩”;

    • “下一阶段的知识”,仅仅指的是在高年级的课本中会出现的内容。在这里主要是指理科类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对于文科,很多时候知识并没有太明显的年龄的门槛,尤其是语言类科目中的“语感”,我觉得还应从小培养;

    • “升学前途”,即未来进入什么样的学校,遇到什么样层次的人。如果仅仅是出于个人爱好去学习新知识,是无妨的,也应该被鼓励。

    我看过太多真正优秀的同学的例子,深深地明白,他们的优秀,从来不是因为学得早、学得多,而是因为他们对学科本身浓厚的兴趣,以及与兴趣所匹配的智商。

    与之相反的是,学得早、学得多的例子,固然也有成功的,但成功的比例,并没有比按部就班学习的人高。

    来说几件身边的真事儿。

    【一】

    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有部分人提前学习了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但我父母一点都不着急:那些知识在幼儿园里有用吗?小学不就是就近入学嘛,我不会 7*8 你还能不要我吗?“重点小学”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所以哪怕我算 6+7 比周围人要快得多,我也没去背九九乘法表,后来,我就去了我家附近的小学。而那些提前背了“九九乘法表”的小朋友,貌似去了所谓的 “重点小学”,可是,后来他们都杳无音讯了。

    【二】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貌似 公文数学 挺火的,正好我对算数有点兴趣,所以就报名了学校里的公文班。 公文数学,简单地说,就是做速算题儿,按照难度,等级从 A 到 O,记得每一个等级都是 200 张 B5 的纸,每一张有 a,b 两面,比如 A 就是从 A1a~A200b,B 就是 B1a~B200b。

    像这样:

    [​IMG]

    从难度上讲,大概就是 A 对应小学一年级,B 是小学二年级……每个级别的题目做完以后,可以参加一个不限时的考试,根据考试的 耗时 和 正确率 给出等第。通过了才能继续下一级。

    公文班的做题频率大概每周两次,每次半个小时。做得快的话,最多允许做十张。

    我没什么数学基础,但数感还不错,就从 A101 开始做起。

    但我知道,有不少人是从 B 级开始做起的,甚至有一个人,直接从 C 级做起。

    但我一点都不着急,提前学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果然,我在二年级第二个学期,顺利把 E 级做完,并退出了公文班。而那个从 C 开始做、原来遥遥领先的小朋友,却还在 D 级挣扎。

    他原本是一个开朗又有些高傲的小朋友,可是,由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进度被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超过,他有点焦急了。

    被人逐渐超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受打击的。后来,他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数学也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了。

    但实际上,二年级不会做四年级的题目,多正常啊。过两年你就会了,现在这样的“挫折教育”,毫无意义。

    【三】

    物理,理论上是初二才开设的学科。但我们身边,有些人从预备班(即六年级)就开始学了。

    当初二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报名了市里的物理竞赛班,但也有部分人,因为学得早,直接去了初三的物理竞赛班。

    这样,我们有一波同学在读初二的竞赛班,一波同学在读初三的竞赛班。

    一年后,你猜怎么着?

    当时在初二竞赛班的同学,成绩远比在初三竞赛班的同学好。

    这是很令人深思的。

    【四】

    如果说前几个例子还不够深刻的话,那下面要说的故事,大概更令人唏嘘吧。

    我有一个比我小一届的学弟朋友,他是我真正的“纯学弟”——他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和我在同一所,像是紧跟我的脚步一样。

    他的数学很好。有多好呢?

    • 在小学的时候,他可能是下一届学校里数学最好的人;

    • 在初中的时候,他即使不是下一届学校里数学最好的人,也应该是前三名。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参加了初一年级的 “希望杯” 数学竞赛,拿了一等奖,当时在圈内引起了一定的轰动。

    可是……我经常和他交流,心里清楚地知道 ,他并非特别聪明的人,他的那些闪闪发光的成绩,仅仅是因为他父亲逼着他去提前学习高年级的数学罢了。

    他的人生,因为自己的超前学习改变了吗?

    是的。但故事的发展,似乎不那么顺利呢。

    在初二的时候,他有些惊恐地发现:

    • 自己的曾经引以为豪的、只有自己会的东西,他的同学也渐渐学会了。

    • 在竞赛尤其是同年级的竞赛中,他渐渐地不再是佼佼者,同学能考出 和他差不多甚至更好 的成绩。

    进高中以后,这种现象尤甚,他周围的同学越来越厉害。他发现,自己不再像过去那样看起来鹤立鸡群,也许,其实他从来没有“真正地”鹤立鸡群过。

    他无法接受这些。

    后来,他颓废了。在高中以后,他不仅在数学竞赛上毫无建树,甚至连高考都考得一塌糊涂——一个末流的 211,这在我们高中是十分糟糕的。

    作为朋友,我替他感到深深的惋惜。但我知道,悲剧的祸根,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

    ***

    【中】

    以上四则故事,是我的亲身经历。如果说一则故事可能是偶然,那么四则故事真的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这些年来,我听到无数的家长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后罔顾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这个学那个,幼儿园学小学的知识,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知识,仿佛学了知识,就能比其他人领先一步了……

    但“提前学习”永远不是办法,因为,你提前学会的东西,别人早晚也会学会,而且因为学习同一个知识的年龄更大,很可能学得比你“更好更扎实”。一般而言,提前学习的时候,由于年龄因素和环境因素,学习很难系统化,效率通常也不如正常学习,如果“没有较高的智商做支撑”,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

    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仅仅是因为提前学习而暂时取得更好的成绩,却误以为自己比周围的人更聪明更优秀,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这使得在未来自己逐渐在知识上被周围人赶上的时候,心态失衡,自暴自弃,最后反而不如别人了。

    那么,如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提前学习并不好,那他们在自己的年龄应该做什么呢?

    • 挖掘兴趣爱好。这不仅能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也可能对职业发展有帮助。

    • 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上深入学习。

    普通人通过勤奋从而比部分聪明人有更好的升学的例子是有的,还不少。

    在高中的时候,有时候我会观察我身边那些看起来并不是太聪明的人,他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结果发现,他们要么有一些炫酷的爱好,要么有着比较“扎实的”知识体系,这个扎实,并不是提前学习所能带来的,而恰恰是深入学习所再来的。

    ***

    【下】

    好在,“幼儿园小学化” 的荒谬现象,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已经渐渐褪去了。

    一方面,由于出生率的稳步下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们逐渐不再面临残酷的竞争。

    据我所知,上海很早就开始着手逐步废除重点小学的制度(估计北京也差不多),所有孩子都有平等的小学入学权。因此即使在幼儿园里,不学习 20 以上的加减法,他们依然可以顺利进入周围的小学中。

    我承认,不同的初中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但即便是在我 2002 年考初中的时候,绝对没有做过一道中学才会学习的题,考试确实难,但全部都是小学知识可以应付的竞赛题。现在随着上海教育资源的逐步富余,更没有必要出那些中学题了。觉得小学题会 hold 不住小升初学生的人,你们大概不知道,仅仅使用小学知识的竟赛题其实也能出得很难很难,正如连小学知识都不用的智力题照样难倒一大批不聪明的成年人一样,这些题,不是提前学习能学得到的。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在大城市里,真的已经不再流于口号了。

    我于 2006 年~2009 年 在高中就学。在我们高中,素质教育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实施。那时,我们学校中已经有很多学生组织并定期举办活动,有好几十个社团,也有基于个人提升的 “双 I 课程”(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以及 “LO 课程”(“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领导和组织)。而且,这些课程都是真刀真枪地进行的。

    (在 如何把会做的数学题做对,保证不粗心? - 曾加的回答,我曾提到 “双 I 课程”,这门课程对我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IMG]

    改变总是困难的,教育改革尤是如此。由于人们总是习惯于过去的教育模式,每一次教育改革,都会遭到很大的阻碍。

    但是,我们很早就已经在一些地方,看到了改革,也看到了成果。

    成果,至少在发达地区,是令人欣喜的。

    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我相信,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步下降,竞争压力的逐步释放,北京「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会起一个好头,给中国教育带来春天。

    ***

    作者授权知乎日报发布。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如需站外转载,请务必征求作者同意。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