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无数大牌明星力挺,音乐流媒体平台 Tidal 会成功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4-0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21
    赞:
    46
    [​IMG] 知乎用户,doubi @ http://Analog.Rocks

    现在对于知名音乐家来说,互联网创业似乎变成了一种很好的投资选择 —— 有 Dr. Dre 和 Monster 的合作成功在前,Neil Young 也创立了 Pono, 联合 Ayre Acoustics 推出了 PonoPlayer 加入了 Hi-Fi 随身播放器那混乱不堪的战局,想要以此来继承乔老爷子的 iPod 遗志。而 Jay-Z 收购 Tidal 的选择在我看来则更有挑战一些,毕竟,Spotify 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用户群,Neil Young 正在搭建的这套 PonoMusic 和 PonoPlayer 自上而下的 ecosystem 也看似有些吸引力,而 Jimmy Iovine 和 Apple 以 iTunes 数字音乐下载、iTunes Radio 音乐流媒体广播、Beats Music 在綫音乐流媒体播放和数以亿计苹果产品的组合拳则更是杀伤力十足。

    The Verge 上有一篇名为 why own a few things when you can borrow everything?的文章,大意是:传统的「音乐所有权」被 iTunes 搞了个半死之后,又被 Spotify 补了几刀,已经彻底死了。从前,我们对音乐的拥有体现在一个物理的介质上,在 iTunes 之后变成了 download-to-own (下载拥有)。而在 Spotify 之后,我们应该不再算是真正拥有音乐了 —— 我们只是借来听而已,甚至是免费的。Tidal 对「音乐所有权」这个涉及到音乐产业未来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提出任何改进的方案。和 Spotify 一样,Tidal 也想成为那个可以把所有音乐借给你听的机构,只不过 Tidal 并不想免费借给你。

    如果 Tidal 是想用 Taylor Swift 那套说辞来告知我 "Freemium ain't for music", 恕我不能认同:

    In my opinion, the value of an album is,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based on the amount of heart and soul an artist has bled into a body of work, and the financial value that artists (and their labels) place on their music when it goes out into the marketplace. Piracy, file sharing and streaming have shrunk the numbers of paid album sales drastically, and every artist has handled this blow differently.
    Music is art, and art is important and rare. Important, rare things are valuable. Valuable things should be paid for. It’s my opinion that music should not be free, and my prediction is that individual artists and their labels will someday decide what an album’s price point is. I hope they don’t underestimate themselves or undervalue their art.​

    「付费聆听音乐」在互联网时代是一种选择,不是必须。Taylor Swift 搬出的这套古旧、落后甚至还有些自以为理所应当的观点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兴趣。如果音乐变成了一种需要强迫你为它的内容埋单的商品,那它现在一定会死得很惨,现在可是二十一世纪。

    Taylor Swift 宣佈终止与 Spotify 的合作,转而提供其作品给当时 仅有 17,000 名付费用户 的 Tidal, 这种抗议宣言式的行为在我看来和 欧洲出租车司机罢工抗议 Uber 那种被逼迫到窘境的情况并不一样 —— 根据 MIDiA 的统计数字,一位成功音乐家的平均唱片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 9%,演出收入则占到 57%。Taylor Swift 想用这样的方式为 Tidal 站臺,以「支持音乐家的合法利益」大打感情牌,实在是算计错了:不少外国媒体都将其称之为「一群已经很富有的音乐人想要赚更多钱的生意」。更何况,Taylor Swift 并没有把她最新的专辑 1989 发佈在 Tidal 上(想花钱听都不可以哦),而 Vevo 还在继续提供 Taylor Swift 的音乐视频给十亿 YouTube 用户 —— 这可是数倍于 Spotify 用户的数量,而且还是免费的哦。

    音乐作为一种商品(不是艺术品),人们付费并不只是为了感受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从而满足 Ear-Brain System 的生理需求,时常是为了享受更高级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来自黑胶唱片,也可以是演唱会。Tidal 能带来了哪些体验?

    Introducing the first music streaming service that combines the best High Fidelity sound quality, High Definition music videos and expertly Curated Editorial.​

    根据这段官方网站上的简介,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列举出有相似功能的服务:

    • 无损音乐流媒体播放,有 Qobuz 和 Deezer.
    • 高清音乐视频,有 YouTube (Vevo).
    • 专业编辑的音乐讯息……Curators | Beats Music 貌似是第一个做这种服务的吧?

    把这些都放在一起,Tidal 或许是头一个。"A rip-off of everything" 似乎成了不少人对 Tidal 的第一印象(如下图)。

    [​IMG]

    Tidal 的付费服务分为两个档次。每月 9.99 美金的 Tidal Premium 就不多说了,和 Spotify 其实并无多少差别。而在前 Jay-Z 时代,Tidal 的真正卖点是高保真音乐播放,也就是每月 19.99 美金的 Tidal HiFi. 当然,消费者们大多数是音响发烧友。

    19.99 美金到底值不值?我想说,虽然「音质」永远是 nice to have 的东西,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 10 美元的提升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期望它随时可以在移动端播放,那你必须消费得起高额的数据流量。哪怕是提前使用 Offline Mode 将文件同步到本地播放,在移动环境下聆听音乐的同时所受到的外部噪音和其他干扰足以把那细微的音质提升完全粉碎。我一直以来都反对「随身 Hi-Fi」这个概念,因为在吵杂、分心的环境下是无法感知「高保真」的。

    不仅如此,平庸的播放设备也会让这种「高保真」变得毫无意义。Tidal 在他们的网站上提供了一个可以对比 320 kbps MP3 音乐和无损 .Flac 格式的「高保真测试」供用户测试自己是否能听出差别。作为一个有些聆听经验的人,使用 10 美金购买的罗技音箱搭配板载声卡也就只能获得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IMG]

    但对于发烧友来说,Tidal 确实提供了市面上相对最高级的服务。如下图中所示,有不少发烧领域的大厂都加入到了 Tidal 的阵营,其中更包括从 2007 年就开始制造私有云流媒体播放器的 Linn.

    [​IMG]

    从发烧友的角度出发,Tidal 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作为普通消费者,他们会以什么理由而放弃掉 Spotify 上积累了许久的 Playlist,从免费转向付费呢?那一小部分 exclusive 的音乐家并不能成为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

    这次的发佈会,像是一场莫名其妙的狂欢,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但大家都 super hype about it. 要是配上 这段音乐 那就更完美了。

    最后,我更看好 Bandcamp.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