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小说的主角大多不是父母双全的? 叶茫,lucky 茫 这个问题是有的。而且缺失的多数是父亲。我们老师上金庸热点这课的时候有讲到过这个问题。 确实是金庸传统的孝的思想的原因。这里也有金庸传统与现代思想的一些激荡。首先是父母在,不远游。但闯荡江湖要远游,只能让父亲缺席了。父亲的缺席其实也不仅仅是父亲的缺席,而更多的是父亲这种象征的缺席。 然后其人物也是和“父”这个文化有冲突的。之前有说金庸笔下是有现代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激荡的。其实像杨过这样是在某种程度上挺“反”传统的人。这样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是和“父”文化反着来的。而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其实金庸先生也没有正面去解决矛盾,他让父亲缺席了。 金庸是个很尊重孝道的人吧。老师上课说上次金庸回家省亲,那些官员都来了,但都不是坐主桌的。而上座是金庸的老师。老先生九十多岁了。金庸也是功成名就的人,但是对先生仍然像一个学生那样非常恭敬,一直给他夹菜,夹到老先生的碗里都装不下了。金庸是个很尊重传统文化的人。所以当传统的孝道这些和他小说发生冲突的时候,父亲如果在的话,那么故事情节就没法展开了。 我查了下知网,金庸研究有涉及到这个问题的。陈墨就提到金庸对“孤独之侠”的钟爱:“他们(指小说主人公)大都是些孤儿,陈家洛、袁承志、胡斐、杨过、张无忌、令狐冲、狄云等等都是父母双亡;郭靖有母无父,萧峰有父无母,段誉和虚竹虽有父母但都不知;最苦的是石破天,终究也不知父母是谁;而最妙的是韦小宝,其父居然有可能是汉、满、回、蒙、藏五族的任何一个人。”(《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文学》) 父亲缺席这个现象在金庸小说里肯定是有的。而且也不是偷换概念没有意义的问题。顺着这个问题去探讨应该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而有些研究文章还指出,虽然金庸小说中,父亲是缺席的,但大多情况下,都会提供一个类似父亲的形象来带领主角成长。文章说是让亲生父亲缺席来回避让中国人最棘手的现代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内核——孝的矛盾,同时又提供一个类似父亲的角色来缓冲这个问题。我觉得探讨探讨金庸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还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