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克林顿竞选中会怎样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 talich 我是外行,试答一下。 选战如商战。 商家卖得是货,营销的是品牌,政客卖得是竞选纲领,营销的是自己。 所以所谓的 data-driven campaign,其实也是从商家营销学来的东西,水平呢,不比现在商家营销的要高,但是,的确要配合竞选本身的特色来有所创新。(就比如,这次希拉里宣布参选,放在 youtube 上首发,换商家,估计算不得什么新鲜的作法吧。对,政客总是至少慢半拍的) 基本上选战营销,分成两个对像,一个是向选民营销自己,一个是向捐款人营销自己。 向选民营销,其实就是要发动己方选民,争取独立选民,打击对方选民。向捐款人营销,则是要激发起这些己方选民的捐款热情,让他们觉得胜利在望又不是唾手可得,自己的那点捐款很重要。 绕了一团,就如 @vieplivee 说的,其实是个建模的过程。 基本上一个选战要做候选人调查,找出自己相对他人的优势与劣势;再做议题调查,确定自己的政策立场,定义自己;还要做选民调查,把讯息传给选民。怎么样,这个和商战很像吧? 一般来说,data-driven campaign 的热点,是在这最后一个,选民建模上。因为这几十年竞选进化的模式,就是不断的 divide and conquer,就是不停的细分选民,然后针对不同的选民,传达出最重要的信息。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也是因为选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元化了,一方面也是获取选民信息的方法多了。(参见以前的一个回答:怎么看待美国大选「烧钱」、「有钱人的游戏」这些观点? - talich 的回答) 每次选战,竞选团队会通过各种民调数据,加上从别人拿里购买的数据来构建自己的选民数据库。早年数据有限的时候,精度可能只能到一个地区,大城市可能到一个街区。到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其他一些商业数据来进一步的细化,甚至到具体个人。从另一个角度,对选民的分类方法也不止于物理上的居住地,也包括特定电视频道,特定网站上的特定人群。 这个 data-driven campaign 的兴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传统选战没有的一个商业优势,就是灵活,可移植性高。因为它就是通过这样的公共或商业数据对选民建模,分析,给出竞选的方案,比如如何投放电视广告,如何寄邮件,如何打电话等等。因为这不依赖于任何当地的实体网络,所以只要候选人团队出钱,竞选公司可以空降到任何一地,迅速投入战斗。结束之后,轻松走人。 有了这个商业模式,就是竞选成为一个产业有了可能,也就开始吸引了投资者进入,形成专业的竞选公司。比如我提到的著名的 bluelabs | analytics, data, technology。 来一张它家的网站截图: 当然,既然是竞选公司,虽然是技术公司,它们一般只挑政治理念一致的政党合作。比如这 Bluebirds,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民主党的。 没错,这 bluebirds 就是我说的 Howard Dean 在 04 年竞选败走后的旧部建的。 当时 Dean 犯的一个错误,还正好是在这 data-drive 的优势上。这 data-driven campaign 的好处是不需要地方的直接支持。但是,竞选到最后一步,还是需要发动选民出来投票,还是需要步兵(foot soldier)来一家一户敲门,短兵相接解决战斗。Dean 的手下虽然热情,但都是从各地赶来的各地志愿者,还是缺乏本地的网络。这些操着不同口音的过于热情的年轻人给当地选民造成了很不好的印像,让 Dean 在初选不久就宣传失利。 这个我以前在谈 2012 年大选时提过: 「近来十多年的实践研究都表明,核心选民的积极性,才是最有效的武器。一个朋友的电话,远比一个陌声的录音广告要有说服力;一个网友的短信,也胜过无数传单;一次和竞选志愿者面对面的谈话,要比看一个广告要亲切。同样的电话广告,如果是由当地志愿者来播打,就比找职业的电话宣传员要有效的多。也就是说,大选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比拼的,是所谓的地面部队。」 到奥巴马竞选时,就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一面构建强大的数字团队,一面耐心搭建一个由当地志愿者组成的草根网络。到 2012 年竞选时,在关键州关键选区,奥巴马的志愿者对当地每个选民可能是支持者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奥巴马的团队做得很好的一个工作,是数据的整合。就是把从各种不同地方收集的数据整合到一个数据库里去,甚至到线上和线下收集的信息整合,同时这个数据库是从芝加哥总部共享给各地分部的,也就说,从总部到各地的分部,都用的是同一个软件。 「奥马巴的地方团队,凭借自己对当地选民的熟识,以及系统提供的选民信息,最终实现了对关键州的关键地区里的每一个选民制作了个人档案,并对其可争取程度进行评估,让当地团队可以有针对性的高效出击。在打电话时,数据库会提供选民的相关信息,比如以往的投票历史,好让志愿者可以有针对性的拉票。同样在上门拉票时,手机里会存有所有目标选民的住址和相关信息,在每个访问结束后,可以立刻更新结果,让总部知道这次拉票接触是否成功,要不要安排下一轮。比如,仅在星期二投票日,奥巴马团队就安排了在关键州关键地区,每个目标选民至少要被上门问询三次以确保投票。」 当然,奥巴马团队在其他方面的选民建模也很成功,比如电视广告的精准投放,选择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的频道和节目。在争取选民小额捐款上,也极其成功。 2014 年 Robby Mook 在 Virginia 州长竞选里也延续了奥巴马在 2012 年的方法,其中 Bluebirds 也参与了。(这次希拉里团队里的民调员,也是原来奥巴马的 Joel Benenson)。 在 2014 竞选中,Mook 的团队进一步深化了步兵的反馈功能。比如步兵除了按照指示去完成接触选民的任务,同时还担当了民调员的任务,他们的反馈可以帮助团队判断自己投放的广告的效果,甚至通过收集信息,可以比较对手和友军的特定广告的影响,这样就能做更复杂的建模,不断更新,更高效的安排步兵的行动。同时,他们做了一个监查系统,来判断有哪个选民在投票日可能还没有去投票,需要不需要做最后的接触动员。 当然了,竞选的技术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这只是过去发生了什么。很难预测,在 2016 一轮大选中,又会有什么新的办法出来。 好戏肯定会上场,就拭目以待吧。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