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坤律师事务所工作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狮来来,知道一点说一点 在汉坤工作过,也一直保持关注。 若有说的不对的,请轻喷。有提其他问题的话,我再更新~ 1. 历史 汉坤今年刚刚度过了 10 周年的纪念。和其他中伦、金杜、君合这些在 93、94 一代建立的大所相比,其实是很年轻。当然,他也如此标榜着自己是新一代的律师事务所。 汉坤的成长其实可以讲两个故事。 一个是关于互联网产业的兴起。 汉坤一直专注于 TMT 行业,他是众多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律所,比较有名的就是腾讯和百度。随着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他的业务也急剧扩张。在这些互联网公司小的时候帮他做融资,联系风投;等他们开始扩张了帮忙找私募;再大一点做并购做上市;再大一点了创始人要卖公司了帮他们卖公司。卖了公司了还帮你融资租赁买飞机。甚至有兼职的法大教授来做离婚遗产业务。当然,现在他的业务不局限与 TMT 行业,在医疗,电子等行业也有着非常强的客户群。说起来还真是客户导向的。但确实说到其他领域的传统国企客户还是都捏在金杜君合手里面。 另一个是关于在法学院和法律传媒中的兴起。(说这点是因为,其实宣传也是很重要) 对于还未进入行业的人来说,对实务端接触不多,其实了解律所很难。律所想要外界了解自己,最有效的就是设立大额奖学金,开宣讲会,高起薪,开放实习。首先就是设定了 20K 的起薪。关于薪酬,很有争议。但私以为,看一个所最重要的就是看薪酬了。因为这和业务好坏、合伙人慷慨度的关系紧密。2012 年,汉坤设立了汉坤奖学金,每年五人,每人 10 万元。专门给已经拿到国外 offer 的学生,但要求之后回国工作。评委是北大清华政法外经贸人大这北京五大法学院的院长。这一下子就在学生里面炸开花了。 2. 业务发展 汉坤业务发展迅猛,但是也不急躁。确实互联网行业太过火热,在工作中也能够感受到人手实在不够。但他本身收人很少,流动性不强。 业务范围,现在是非常全面了。几乎可以覆盖到所有非诉的业务领域,甚至去年还收揽了一位反垄断方面的大 partner。但是最核心的应该还是公司端的 corporate、M&A 和私募基金那端的业务。 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最新最热的互联网方面并购合作的项目,这也是很大的亮点。比如最近的滴滴快的,58 赶集应该都是汉坤在做。 3. 氛围 感觉汉坤对人员的要求比较严格,但也不局限。往往方达、君合这些内所会在北京设立一个院校方面的门槛,只收北大清华人大外经贸政法的学生,甚至有的只看重他们本科出身的学生。但汉坤虽然主要还是北大背景居多,但政法、人大、外经贸、北外、外交学院背景的都有。当然了,入职或者实习的还是各种厉害,而且基本还都是研究生。 汉坤人还是比较少的,北京加上行政应该也只有 100 左右。少的好处就在于有什么事就可以及时沟通。大家也很熟,互相讨教,很容易解决问题。而且内部很团结,最近似乎还在 ALB (日报注:ALB 是《亚洲法律杂志》,他们每年都会颁布「ALB 亚洲法律大奖」,专门针对从事亚洲法律业务的各国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务和其他法律专业机构而设立)最佳雇主评选中,所有员工的评分满分。 所里的合伙人也都很年轻,而且很活(ba)跃(gua)。过年的时候群里发红包、求红包的比什么都热闹!我特别喜欢汉坤的一点就是,人比较少,大家都可以坐在一个大会议室里面,讨论问题,争论分析各种结构。这种感觉特别好。 4. 薪金福利 汉坤的起薪在内所内很有名(嗯,莫黑……),也是对大家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实际上,汉坤起薪虽然高,但律师的薪酬前两年涨幅较小,在三年级的时候才会迎来大幅度涨薪。因此,其实和方达海问的薪酬基本保持持平。 福利相比内资大所还是好很多……至少有免费饮料咖啡水果。但并没有外所那种每天现切水果拼盘,各种现做糕点…… 5. 工作强度 外界说加班很多,也确实是事实。但是要说外所的通宵那种倒是很少啦。 但是东方广场实在是坑啊。以前同学同事的律所、金融机构都在国贸,就汉坤一家在东单……这地方根本没得玩啊…… 似乎没有其他啦,仔细想想还是很喜欢汉坤~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