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鸡在新疆的日常生活中是怎样的存在? 知乎用户 大盘鸡是 80 年代中后期劳动人民自创的美食,由于产生时间不长,目前还来不及找个节日可以让它代表一下的。 题主说的宽面,更地道一些的叫法应该是皮带面,泡在汤里吃口感更好。 题主一个人吃不完很正常,但武断地认为一定要一群人一起吃,就是对大盘鸡文化的侮辱了。严重程度不亚于在全聚德要求点 7 分熟的鸭子。 其实,大盘鸡的诞生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个特殊的物种——新疆大车司机。 先放一张渣画质图,北面的阿勒泰、南面的和田太远了,把它们放进来画质就更渣了。 肉身没到过新疆的童鞋估计对新疆大车司机没概念。 40 多年前,新疆的路况略好于清朝的驿道,喀什、阿勒泰、和田这些奇葩地区到乌鲁木齐一般开个 10 到 20 天。出疆的话乌鲁木齐又是必经之路,乌市开到嘉峪关又要十天,这还是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那时的大车通常是两个司机替换着开,十几二十天有一麻袋馕两桶水,一路也就够了。沿途打尖儿可以,吃面没有。 到 80 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走到新疆,公路发展日新月异,像喀什这种地方只要 3~4 天就能到乌鲁木齐了 巴扎嘿! (喀什是直线距离乌鲁木齐最远的城市,其实公路距离只有 1600 多公里,比沙漠公路未通时的和田交通便捷多了) 但新疆独特的自然条件还是给了大车司机们很多眷顾:当年内地的司机都会修车,新疆的司机会修车更会修路,关键时刻还会念经;前段时间吐鲁番每年大风吹的火车满地滚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和喀什曾经每年被洪水冲断大桥城市困为孤岛,阿勒泰一年大雪封城三个月,和田司机下车捡被吹走的介绍信就消失在沙漠中这种日常相比,都不是个事儿啊………… 这就是极限了么? 比起干沟,上面那些都是战五渣。 干沟才是大车司机的摇篮、成人礼和埋骨之地。 这段路长 200 公里,右边是悬崖左边是深谷和各色车的残骸,中间则是司机们的信念和运气(可惜只有单车道),那些残骸并不都是司机冒险超车啥的作死下去的,经常是正常行驶中路面就带着车一起滑下去了…… 而且乌鲁木齐去南疆,干沟是必经之路。 现在高速修好了,还经常需要 5、6 个小时才能通过,当年我不知道坐了几次 10 小时以上才能顺利过沟的车(当然,路上听司机吹嘘自己曾经从滑下山沟的车上跳出来的故事也很有意思)。网上的图片都是各种秀美,我映像中的干沟是这样的(把路下方的石崖换成碎石和沙土,再把所有绿色都去掉): 咳咳~ 我在回答什么问题? 等我翻上去看看啊。 哦,大盘鸡。 由于十几天的路程缩短到了三四天,一个司机就可以搞定了,80 年代末司机算是中高收入,外加提着头干活,一麻袋馕的日子再也不想过了! 我们要吃肉,吃热的! 于是,各大交通重镇外各自形成了一些餐饮聚集地。 不要想象成现在美食街的那种样子啊! 其实就是城里饭馆开不下去了,到荒凉沙漠公路边上搭个窝棚支个锅,慢慢带动出来的。兼开发商、业主、商户于一身,连那块儿荒地国家也不会来较真儿。 如此,阿勒泰福海的烤鱼、喀什三岔口的缸子肉之类的都在大车司机的社交网络里火了起来。 直到石河子沙湾的大盘鸡问世!终于到正题了 ~~ 汗 Σ( ° △ °|||)︴ 沙湾就是第一张图蓝色虚线部分,此处感谢 du 娘。隶属塔城,紧贴石河子,是西北线通往乌鲁木齐必经之路。 大盘鸡一问世,立刻秒杀其他各类餐饮聚集品种。 一是闯出了牛羊肉的蓝海,二是十分符合客户职业定位——到过新疆的应该知道新疆人民对羊肉新鲜度的追求,早上杀的羊,路上事故拥堵,几百个司机都夜里两点才集中赶到,老板上不新鲜羊肉还是杀个新羊? 大盘鸡就不同了,平日里任你逍遥任你飞,但不管司机啥时候到,追一只跑得最慢的开杀,休息一小时不到菜就上桌,还有比这更适合大车司机的么? 于是乎各路的餐饮聚集地纷纷转了这个不压货、小周期的产品。90 年代中后期全疆各地就都是大盘鸡了。 当然沙湾大盘鸡创始人的名号也不是没人抢过,乌鲁木齐柴窝堡就号称自己才是真正大盘鸡始祖。都是过去的事了,算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吧! 至于题主反映一个人吃不完的情况,在新疆,大车司机吃完大盘鸡如果不再加两瓶啤酒那都进不了人家圈子啊。(啤酒是 20 多年前的情况,大家体会一下就好) 当然,现在乌鲁木齐闹市有家 30 年老店,号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盘鸡,光盘子就 7 公斤重,这就是噱头了,也不是给大车司机们吃的。 题主说到“新疆餐馆里面主打菜都是大盘鸡”这种情况,新疆人民也表示很无奈,那些馆子里的抓饭、过油肉拌面和烤肉确实完全没有展示出新疆美食的半成功力。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咳咳~ 今天大盘鸡俨然已经走向全国,我们要做的就是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元素。找个节日给它配一配是个很好的思路,各位知友们也可以想一想呢~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