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疗法、减压工作室里打东西等调节压力的方式,是真实有效的吗? 清流,留美心理咨询师,提供北京本地和外地远程心理咨询。 我在这里同意 @王怡蕊 关于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单纯地打东西、尖叫来发泄,甚至随便找个发泄屋来发泄,并不能真的帮助当事人缓解压力的观点。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这些行为都没有帮助,只不过多数情况下普通人不太可能能正确使用这个方法,因此存在大量对此方法的误用,也不推荐给一般人自助使用。 这类发泄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称作“宣泄”(catharsis),除了一开始最常使用这种方式的本能疗法,完形疗法,各种各样的躯体疗法,大量的创伤治疗手法中,都包含或多或少的这一成分。适当的宣泄能帮助来访者疏解情绪,甚至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的,只不过实际使用中有非常多的限定条件。通常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根据来访者的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并且经常需要在心理咨询师在场的时候协助进行。如果只是当事人单纯一个人跑到小黑屋里一通乱踢,经常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搞不好还有反作用的。 如果想要宣泄起到作用,首先当事人需要明确实际上正在宣泄的内容。有时候这些需要宣泄的情绪可能只是和日常生活中某一应激事件有关,但更多的情况是,一种情绪之所以能够堆积得很强以至于当事人难以忍受,或者一直堆积多年得不到释放,多少都与当事人自己的经历和心理模式有关,而在宣泄之前,当事人必须把这些情况搞清楚。 比如当一个人丢钱包的时候,他内心所激起的悲伤可能不仅仅是对于钱包的失去,还有他去年分手的女朋友,前年过世的母亲,而那些过去的失去对他来说可能都还没过去……正因如此,有时候一件小事才会引起当事人强大的情绪反应,以至于自己不能消化,而需要去宣泄。而如果当事人以为自己只是在为钱包大哭一场,而没有把哭泣和他过去的失去产生联系,就算哭得再投入、再伤心,也不过好像一个小孩子被家长打了一顿,结果还不知道为什么被打了一样,是起不到什么积极效果的。只有明确了为什么哭,明确自己是为生活中一个个逝去的美好在哀悼,这时候的哭才有心理疗愈的作用。这是宣泄中的第一步。 其次,如果想要宣泄能够起到效果,还需要保证当事人的宣泄方式与其情感需求一致,而不能是旧有心理模式或社会规范的重演。否则不仅帮不到当事人,有时候还有强化不适当反应的反效果。 比如在社会上,男性一般不被允许表达悲伤,而女性则不被允许表达愤怒,因此很多男性的愤怒其实是悲伤,而女性哭个不停其实可能是要表现愤怒。那么咨询师就要协助当事人发现他要表达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愤怒就揍,如果是悲伤就哭之类。如果一个男性明明是悲伤,却像平常社会要他习惯地那样捶了一通墙,那就像一次词不达意的表达,终归是失败的,起不到什么积极效果,有时候甚至还让当事人对自己的应对能力更加失望。 更进一步的,在整个宣泄过程中,当事人还必须保持与自己的情感有接触、有感受,才能令宣泄实际起到效果。每一拳,每一滴眼泪,都需要表达当事人的真实情感,而不能打着打着变成了做戏。 事实上,很多人在宣泄中随着情感强度增大,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解离现象,就是情感和意识产生了一种分离感。比如哭得很厉害,通常感觉好像不是自己在哭,或者打得很拼命,却好像自己突然在旁观身体动作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情感强度可能超出了当事人通常的承受范围,当事人为了避免情绪崩溃,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心理保护机制。而一旦解离,此时的宣泄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一般越是解离状态,宣泄的动作反而越大,这就好像本想喝酒买醉,但因为嘴没对着酒瓶子,怎么喝都喝不进去,而自己主观感觉是喝到的酒还不够多,于是就买一大堆酒往里灌,但还是喝不醉,因为根本没灌进去,于是就去买更多酒……这样的宣泄一般都是逐步升级,有害无益的。) 这样的强情感产生的解离倾向需要当事人具有相当的情感技能才能驾驭,比如可以舒缓一下情绪再来继续发泄,也可能是增加情绪耐受能力等等……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去一步步提升来访者应对这些情况的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对可能走偏的来访者进行干预,以保证宣泄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不带来负面影响。但这对许多普通人来说,是没办法很容易地上手操作的。 对不少人来说,宣泄结束后,当事人还需要处理关于宣泄本身的评判和情绪。我们的社会经常包含许多对于表达的压抑,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听话,不要跟别人不一样,不要在没有让你说话的时候说话。不仅如此,许多我们最终憋到需要去宣泄的情绪,大多都是我们感到不能被他人接受的,因此对表达这些情绪有羞愧感或负罪感。这样的认知模式在实际的宣泄中也会出现,当事人经常出现宣泄完了又后悔,宣泄后突然觉得非常鄙视自己,而这正是他们过去创伤体验的重演。 比如一个被强暴过的女性,终于能够宣泄出自己的愤怒,宣泄完却突然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权利生气,是因为“自己勾引了对方”,才会被强暴——而这正是这位女性过去在社会和家庭中受到的不公正对待的缩影,而并非女性的愤怒有任何问题。这时候咨询师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去与当事人探讨这些问题,帮助当事人看清情况,而不是成为他人评判的牺牲品,并学会良好应对和发泄自己不同的情绪和他人的问题。 最后,如果要最大化宣泄的作用,还需要将宣泄过后的体验整合到日常生活当中。比如你现在已经为了你母亲的过世哀悼过了,也疯狂过了,那么现在往前看,你的生活和过去会有何不同呢?如果折腾了一圈,还跟原来一模一样,那不是白折腾?如何将情绪宣泄导向日常生活中的正向改变,也是来访者和咨询师会共同探讨的主要话题之一。即使是我们自己发泄了一番,静下来不是也会问“接下来怎么办”么?这是一样的道理。而越深入的宣泄,如果能灵活地将崭新的体验整合到生活中,确实也能促成生活中越大的转变。 综上所述,宣泄其实是一个用起来相当复杂的心理干预技术,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觉得实在崩不住了当然可以大哭,可以尖叫,可以打东西——这本来就是人天然的面对困难的方式之一,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也没有说非得故意憋回去的。毕竟许多不良激素也会随着眼泪流出去,或者随着身体运动消耗掉。但如果要让这些宣泄起到良好的心理疗愈效果,真正把压力减下去,却是另一门学问了。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