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否有民意调查? 知乎用户,在野武将 当然是有的。 关注宋史的同学大概都知道,十二世纪中叶王之望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民意调查,涉及 9 个州、37 个县、333,700 余户,他进行了相对细致的分析,并在这基础上修订了税改方案。 (图片来自:郭丽冰《王之望在潼川府路的经界》,《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这报的小编也太负责了,第一个表明明是表 1。原文电子版除了可以检索四库以外,还可以在这里看到: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51264&remap=gb) 这件事情的本事,已经有不少的讨论。相关政策的背景,汪圣铎《两宋财政史》就有所介绍;就经界法,王德毅等多有专文;再放宽一些,宋代的财政与“社会科学”,美国学者 Robert Hartwell 早有关注;至于王之望的生平与仕官近年来也有不少出版物。大体而言,王安石以后地方的税改成为一个举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士大夫之间展开了经久的论争。这个过程中虽然伴随着大量的人身攻击与政治报复,另一种风尚也在孕育,所以就有了王之望这样的意识: 以事体至重,众口不同,利害可疑,不敢以偏辞断。 “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一己的印象,来判断众人对一种政策的态度。我们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在这基础上,王之望引入了系统的方法: 遂令州县取诸乡税,名为鼠尾帐,家至户到,问其愿否,使各书其名,下分乡编类,愿用旧税户若干,愿用经界户若干,于是究其两党之多少。 也就是说,这次调查基于既有的户口统计,有明确的问题,在这基础上,逐户征求意见。意见收集之后,在依照各乡、各县、各州进行汇总分析。因之,在上报给朝廷的报告中,王之望不仅概括了一路(潼川府路)总体的情况,还强调了其下各州的差异。他说:“州别计之,则昌荣资州懐安军四州之民愿者为多,潼川遂寜普州富顺监之民愿者为少。”其分析可谓相当细致了。 其本事我就不展开了——其实可以写一篇专文卖给通俗历史杂志,结合美国大选,应该可以卖出去吧…… 我只是觉得这件事的意义还可以做一些再思考。它应该是一个写进教科书的事件,它反映了我国政治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侧面——我们不仅有中央集权、文官制度,我们还有一种理性的精神。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必告诉孩子们活字印刷术比古腾堡早多少年——我们主要使用的是雕版印刷,完全不必要去争这一日之长。我们的文明还可以另一种方式、另一个角度来组织:我们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系统民意调查、并以此为依据修订政策的国家。用教科书的话来说,这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贡献。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