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界发现新物种有多大学术价值? 羊迪,这个人很学术,但一点不严肃 恩,我也来讲讲故事。 没错,“有记录,就不会消失”。就会有一种“你来过,我见证”的欣慰感,就会有天空即便不曾留下你的痕迹,但你曾经飞过,我曾经记下的自豪感。 而这一切,源于“成为生物,真的很不容易"源于在茫茫宇宙中,我们真的很“孤独”。 据我们所知,银河系里有 1400 亿到 4000 亿颗恒星(没错,就是这样不清不楚),而银河系又只是大约 1400 个星系之一,可即便宇宙如此巨大,目前已知的有生物的地方,也只有地球。而在地球上,从最深的海沟到最高的山顶,已知生命的全部生存范围只有 28 公里厚,与浩瀚的宇宙相比,这算得了什么?在一个如此孤独的宇宙里,每记录下一个新物种,对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快慰。 生命史,是一个大规模淘汰的故事,接着是少数幸存者的品种分化,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不断优化、不断复杂化、不断多样化的故事。 地球已经目睹了 5 次大的灭绝事件——依次在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以及许多小的灭绝事件。而每一次的大灭绝事件,都会有 70% - 85% 的物种灭绝。在二叠纪,至少 95%从化石记录中得知的动物退了场,再也没有回来。而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个物种要想形成化石并保存下来,最终还被人类发现并记录,这样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 我们与其他生物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将近 40 亿年时间里,在每个必须的时刻,我们的祖先从一系列快要关上的门里钻了进去——在 10 亿个可能把我们从历史上抹掉的关键时刻一次也没有中断过。 那么,大家知道我们人类现在对于地球上仅存的这些“幸运儿”的了解程度有多少么?我简单举几个例子,你们可千万不要掀桌子啊! 1. 据《经济学家》的一篇报道说:世界上多达 97%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尚待发掘。在已知的生物中,100 种当中有 99 种,还是以上,只有一个简单的描述——一个科学的名称,博物馆里的几个样品,科学杂志上的零星说明,仅此而已。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我们知道什么,这就是我们目前令人不可思议的状态。 2. 达尔文在写完进化论后,曾有一段时间完全把进化论封箱,而去研究一种叫做“藤壶”的生物,人们普遍认为,他是在为了他的进化论养精蓄锐,藤壶只是他的一个缓兵之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当时提出“进化论”构想的人,至少在欧洲就有三个,达尔文,只是最“权威”的罢了。而藤壶,自达尔文之后的几百年,却没有多少人研究,恐怕没有达尔文对藤壶的分类,人类永远不会去理睬藤壶,难道,是因为它丑么?=_= 3. 有一种叫做吸螨的微生物,迄今为止发现了 500 种,而这一切,几乎都归功于一位热心的业余人员的努力。他是戴维·布莱斯,伦敦一位办事员。吸螨各地都有,但你可以请所有研究吸螨的专家来你的家里做客,而且,只需要多准备一双筷子。(抱歉我居然找不到一张吸螨的图片!!) 4. 感谢各种通俗读物的科普,渡渡鸟是我们知道的已灭绝物种中最知名的了。然而,综合起所有的资料,我们对渡渡鸟的了解大致是这个样子:它生活于毛里求斯,体态丰满,但味道并不鲜美,是鸠鸽家族最大的成员。不过它身体究竟多大多重,却从未有过精确记录。哦,顺便一说,在最后一只渡渡鸟死后的大约 70 年,也就是 1755 年,牛津阿什莫丽恩博物馆馆长发现一个标本发了霉,就命人将它扔到火里烧掉,而这个标本,就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渡渡鸟标本。 5. 但是啊,抛开学术价值,仅从商业角度来看,人类对于物种的分类真是乐此不疲。抱歉,说错了,不是物种,是品种。举个例子,我们普通人知道的狗的品种大致有斗牛、京巴、萨摩、边牧、苏牧、泰迪、松狮……太多了,可是,这么多品种的狗狗,实际上只是狼种(Canis lupus)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 亚种而已,没错,狗之间是没有生殖隔离的,它们只是经不超过 5000 代的人工选育后出现的“品种”罢了。反观我们“讨厌”的“虫子”,无论它们横跨了多少种属、多大地域、存活了多久,我们普通人也就知道苍蝇蚊子罢了,实际上,却有数以千万计的种类。 写到这里,生物学界发现新物种有多大学术价值呢?发现与认识生物,是我们人类必须要做的事情好伐?!连“名字”都叫不出来,还当什么万物之灵?!就是妖怪都当不了好伐?! 先说明,不知道的我不会乱说,推荐阅读的话,《万物简史》不错哦。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