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速度与激情 7》在中国创造票房纪录,在日本票房却比《灰姑娘》都要差? 陈子健 首先:日本从六十年代起就废止了进口外国电影的配额制。日本电影市场上,经营外国片进口发行业务有大小几十家公司。除了固定的美商六大外,还有角川、东宝、松竹、东映、法兰西映画社、GAGA 株式会社等一大圈企业,也兼做相当一部分外国片发行业务。每年公映外国电影总数量达到 500 部左右。较量其实相当激烈。而日本全国总共也就 3300 块电影银幕,其中 85 家电影院的近两百块银幕,专门用来放映冷门小片(包括艺术片、没有大明星和话题性的普通外国商业片、小众动画片、B 级血浆片等,),这样的影院,日本称为单馆系影院,而欧美称为艺术影院,还有近二十家老片影院,更是以放映经典老片(修复和未修复)为主要营业。 如果中国现在的年进口外国电影总额达到这个数量、以及院线分化到这样一个程度,一是观众的饥渴效应完全没有了——反正总会有得看、不怕等,二是观众的选择变多了——喜欢欧洲艺术片、B 级小成本恐怖片的观众可以在平日选择单馆系电影院,不用毫无选择地被陪绑在商业大片上。但这样一来,主流商业院线的票房不可避免的要减少——虽然日本人的确很爱跟风,所以才有了《冰雪奇缘》的胜利。 其次,日本的传统家庭形态,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每天工作完后还有加班和应酬,每个月把工资如数交给老婆大人掌管,按月讨零花钱,这样一来女性就比男性更有时间和经费观影。而男性在放假时,往往下意识地选择和家人一起观影。这样就导致日本电影市场的主要观影取向是女性(主妇、女高中生和职业妇女)和家庭口味主导。早几年好莱坞在日本卖得非常好的几个系列片《加勒比海盗》《哈利波特》其实本质上都是适合合家观影的片子。《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歌剧魅影》则是适合女性观影。《冰雪奇缘》刚好两个都占全了。漫威早年频繁在日本变换代理商和合作伙伴,最近才稳定下来图书发行渠道(相当一部分交给小学馆集英社和 village books 两家公司代理),日本的家庭观众和女观众还不够熟悉,就吃了不少亏。 第三,《速度与激情》系列本质上是建构在飙车族亚文化上的一套系列电影——虽然后续几作“飙车族亚文化”的氛围在减少。受警方强化打击及经济不景气影响,日本的地下飙车文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达到高潮以来一直在衰退。飙车文化在日本有朝中年人文化衰退的迹象。这样就造成《速激》系列在日本事实上一直是主要面向中青年男性观众。这回速激 7 上映,日本媒体有个报道,说保罗的死让很多青少年和女观众开始进场看《速 7》,从一个侧面证实了速激系列一贯在日本是卖给中青年男性看的。 第四,外国电影在日本市场面临的最大劣势,就是没有许多日本片背后的巨大媒体资源。仔细查一下许多日本片的背后投资商——尤其是大热院线片——不难发现众多大型传媒集团的身影,《寄生兽》是读卖传媒集团的主干之一 NTV 电视台与富士产经传媒集团成员企业东宝电影公司的合作作品;《永远的 0》背后是日本多家大报社和大广播电台;《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是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合投。这些媒体仍然会播出好莱坞大片的预告片和新闻报道,但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和时段一定会留给自己。这就好比有朝一日央视、央广、人民日报、新华社联合投拍了一部电影,然后利用各种黄金时间节目猛打软广告,在上映前一天还播出了电视特别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炒热话题,我估计这片子票房没有三亿才怪呢。 好莱坞就比较困难,首先日本不允许外资拥有地面无线免费电视台和地面免费广播电台(持股上限 28%),好莱坞没法直接引导舆论走向,只得依靠海量投放预告片和重金购买放映厅的方式。其次即使好莱坞明星亲自来日本宣传,也只能停留区区数日。而日本本国制片方的宣传期却往往长达数月乃至半年!刷综艺通告、刷新闻,不时保持曝光率,力争在电视曝光率上压倒西片,这招数百抓百灵,一用就有效,谁用谁知道! 在这种背景下,西片拼宣发就看谁出奇招。迪士尼在这方面经验吊打其他几路好莱坞诸侯。比如在做《复仇者联盟》的时候,先是押后发行,同时向日本各路媒体发通稿,我们这周又在哪国拿下冠军了,钓得日本观众直眼红。然后又宣布启用影视明星米仓凉子、竹中直人等出任影片日语版配音,吸引媒体眼球的同时也将这部分日本演员的粉丝拉入影院,后来干脆针对日本的特摄族群和民族主义族群(主要针对越拍越不成气候的东映战队特摄剧场版)喊出这样的宣传口号:“日本啊,老子这才叫电影!”一招接一招,一招套一招。把日本观众都引进了影院。第一周就卖了 13 亿日元。问题是这几招鲜不具备可复制性。迪士尼又拍《光盘战争》动画片(吸引小孩子),又拉米仓凉子走世界首映红毯(吸引粉丝,制造话题和曝光度),又炮制煽情文艺版海报(吸引女性和家庭观众),无非是想保住续集的票房,使其不低于前集而已。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