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ly Silent 田吉顺,新书《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上市 就在刚才,有人通过我一哥们儿联系我向我咨询生化妊娠的事儿。 她因为在备孕,所以在即将来月经之前几天测了下验孕试纸,结果发现浅浅的两道杠。本以为成功晋级,没想到月经竟然如期而至。于是她赶紧到医院抽血化验,结果发现血 HCG 轻微升高,而且复查之后在缓慢下降。医生告诉她,这是生化妊娠了,属于自然流产,流产之后需要像坐小月子一样调养一番身体,休息半年才能怀孕。否则如果马上怀孕还会再次生化妊娠,继而习惯性流产。她很紧张,于是开始了到处的打听。 我告诉她不用紧张,这次生化妊娠就把它忘了吧,该怎么备孕怎么备孕,就把它当成一次月经就好了。 生化妊娠,就是抽血化验可以发现血 HCG 的升高,这是反应怀孕的一个准确率非常高的指标,HCG 升高了,说明怀孕了。但是随即,HCG 会自动下降,直到阴性。在整个 HCG 阳性到阴性的过程中,做 B 超都看不到任何胚囊样的妊娠物。就是说我知道他来过,没有看到他人,就匆匆的走了。只有血液化验告诉我曾经妊娠过,所以叫做生化妊娠。 生化妊娠其实非常常见。 曾经有人对 200 多名正常女性的 700 多次月经周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自然流产率是 31%。也就是有三成的机会,胚胎在着床之后又自己掉了。而这三成的自然流产中,有 2/3 是生化妊娠,被称为 clinically silent,就是说临床无症状。也就是说,正常女性有 1/5 的机会发生生化妊娠,在你不知不觉中就流产了。 流产通常会有阴道流血或者下腹不适,为什么会不知不觉,会 clinically silent 呢?因为生化妊娠的流血时间通常和月经时间重合,就像找我咨询的这位朋友,如果她不是因为备孕而特意去测一下小便,她就会把这次生化妊娠当做是一次月经。于是就 clinically silent 了。 也就是说,有正常性生活的育龄期女性,没准儿你的哪次月经其实就是一次不知不觉的流产,只是你没有去查而已。为什么生化妊娠发生率这么高呢?因为胚胎着床后其实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长牢。怀孕的过程,是天时地利人和种种机缘巧合才凑成的美事,像电视剧里那样稀里糊涂睡了一晚就怀孕了,概率确实没那么高。 既然生化妊娠在正常女性中都有如此高的发病率,那么它的原因可能和普通意义上讲的难免流产就不是那么一致了。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发生了一次生化妊娠,大可不必紧张,先不要太担心自己会不会就要发展成习惯性流产,大多数情况下你还是一个正常人,只是在你旅行途中,偶然的一件负能量事情被你看到了,它可能并不会影响你接下去的旅程。 所以,像那个医生说的需要坐小月子,调养半年,是没有依据的。这也正是让我有冲动写这篇专栏的原因。那还是一个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生,竟然给出这样的建议,让我感到震惊。因为做出这样的建议,说明他作为医生不了解一个医生的建议意味着什么。要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餐桌上说“你要多吃鱼”,和作为一个医生在诊室里说“你要多吃鱼”是完全两码事,分量差别很大。以医生这个角色说出的话,就是专业性的,是会给听者带来很大影响的,所以就一定要有专业性,要讲依据。当你以一个医生的身份给患者做出建议的时候,就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而不能随便脑补或者想当然耳。就算是因为医学资料不足,这个问题给不出明确的医学建议,那也应该明确的说出“不知道”,因为这个“不知道”也是专业的“不知道”。 生活中,医生可以侃大山,医生可以吹牛逼,医生可以开玩笑,医生可以做一个正常人可以做的任何事——但是,当以医生身份说话时,你得捍卫你的专业性。那种道听途说的“坐小月子”、“调养半年”,是缺乏医生应有的严谨性的。 再说回那个 clinically silent。过去看病是病史、体征、辅助检查,患者因为有了临床症状了所以来看医生。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检查方法,可以在症状体征不明显的时候,就发现异常,于是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clinically silent。 比如刚出生的新生儿,如果每个孩子都去拍张胸片,会发现原来锁骨骨折的发生率远远比想象中要高;如果每个孩子都去做个脑 CT 或者磁共振,会发现原来颅内微小出血的发生率也比想象中要高。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 clinically silent。如果你不去做这些检查,这些孩子将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幸福快乐的度过他们的一生——你的这些检查,可能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更好的结果,相反倒是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很多时候在指南或者专家建议中,都强调一些检查要用在高危人群,或者要用在有必要的人群,虽然这些检查手段很准确。 很多人对现代医学有误解,以为现代医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各种牛逼的辅助检查手段,这些手段体现了现代化。但实际上,只有真正的临床医生才知道,辅助检查对于临床决策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辅助检查手段再先进,也牛逼不过临床医生的决策思维,甚至有时候还会影响医生判断,比如说 clinically silent。 大家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疾病早点发现早点治疗,从而可以获得更理想的结局;另一方面又不想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疾病,而经历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和付出额外的花销。这也正是医生对于很多种疾病筛查的方法和结果在不断评估改进的原因。 至于那些碰上 clinically silent 的人,很多时候,既然 clinically silent,那么就先 take it easy! ——————————————— 发自知乎专栏「理性的赌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