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人心理 张传利,简单心理 http://jiandanxinli.com 找到适合你的心理帮助 这是个很多人不敢直视的话题。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往这个问题上猛灌心灵鸡汤,比如相对于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在、能力和金钱。把这些鸡汤倒在痛苦之上,看起来像一碗漂亮的鸡汤,但尝起来却仍然是痛苦。 敏感的丑人需要面对种种嘲讽,被区别对待,有时候关于长相的一个玩笑和调侃,也往往使我们表面强颜欢笑,然后转过身默默疗伤。 我们觉得自己的身体不美,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伤心的了,相对于我们的学识金钱和地位,它因为不可更改而更让人绝望。整容技术的出现也许是个契机,但能鼓起勇气承受巨大痛苦的人,能承受巨大经济支出的人还是少数。 网络时代的长相平面化,让丑人有机会重新塑造一个好看的平面形象,或者干脆将自我形象文字化,或许当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谓长相的美丑将与人的具体身体分割开来,但对于丑人来说,我们多数还是要出去工作、社交、而且当我们到了谈婚论价的年龄,这种痛苦将因为一种试图亲密、希望被喜爱的愿望而加倍。 尽管我们丑人们尽可能的宅着,网上挂着,但似乎你越抗拒它,逃避它,它反而变得更沉重,我们变得更加的厌恶自己,可能还会因为这一个原因对自己全面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 自己美丑与否并不取决于照镜子时对自己的评价,而是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比如说很多人尽管照了无数次的镜子,仍然对自己的样貌保留着模糊的印象,但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往往更多的影响到自己对自己长相的认知。 也就是说,“真实”反映你的长相的镜子,首先是他人,而非镜子。 在心理障碍临床诊断中有一种心理障碍叫体像障碍,说的是一种神经症性的对自己躯体的认知错误。这种心理障碍描述了一些极端的认为自己丑的情形,比如觉得自己的鼻子大,但很明显在外人的眼里看起来却很正常。 在心理咨询的案例中,出问题的是正那些作为镜子的重要他人,体像障碍的患者,其长相往往被长期的讥讽过,侮辱过。他人的评价,特别是重要他人(比如父母)的评价总是会完整的记录在我们的内心世界,构建了我们对自己长相的印象和评价。 这似乎给了我们一些希望,我们似乎可以用某种方式,消除那些不好“镜子”的影响,再重新构建一些新的客观的,甚至是类似于图片软件中的美化功能的镜子来改变我们对自己长相的观念: 类似于一种心理整形的手术。 这时候我们的内心可能会跳出一个反对的声音,因为我们身体的丑陋是一个客观的现实问题,即使改变了我们内心对自己的核心印象,但出去之后仍将处处碰壁,然后再度心灰意冷。这些来自外界的声音似乎构造了一个确定的丑人牢房,永无出头之日。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看审美的个体差异,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我真的觉得范冰冰难看(- -#)。你看到一个美女配丑男,或者丑女配帅哥,其实不一定是像我们主观想象的那样,因为是看重丑的人的钱或才华,而是那个美貌的人真的觉得与之一起的人是好看的。 文化和时间因素也是审美的重要因素,似乎经常看见一个帅老外搂着一个我们真心觉得丑的女人,这便是其中的文化因素的作用。而梦回唐朝的胖子则是时间因素的典型例子。 那为什么有一些人在统计学意义上被认为美或者丑?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正是我们的担心所在,如果突破这道防线,丑人重见天日将有了充分的希望。 不管你如何看,在此我认为,所谓多数人的审美隐含在文化之中,文化自有其生命和发展规律,是不为我们所左右的,文化塑造了一大片的幻象,而关于长相美丑的价值判断自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试想我们曾经因为某个电影或小说的角色,而疯狂迷恋于所有与之相似的人。 现在的流行文化正在不断的塑造着新的审美观,看腻了甜美的,就流行棱角分明的,幸运的话下一个或许就是你的型了,至于气质的流行也和外形是类似的,害羞内敛和忧伤的丑人们,也许下一个偶像就是你。 说这么多无非一句话,所谓的客观美丑,纯粹是一个幻象,是可以被一种洞见所击破的,那就是: 我既不是美的也不是丑的,美丑是一个幻象而已,是无常的。 对于我们这些丑人来说,重要的是,去完成一个关于自己长相认知的漫长回溯,回首那些痛楚的成长经历,是如何让自己把自己在内心中描画成一个丑人的。 点击测一测你有多自恋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众号简里里(janelee1231) ——————————————— 发自知乎专栏「简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