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李四光确实预测地震了,但不是朋友圈里那四个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0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78
    赞:
    46
    李四光到底预测了哪四大地震?

    [​IMG] 2333Raindragon,如有不周还请见谅,如有错误还请斧正

    正确的说法是李四光预测了很多地震。

    更准确的说法是李四光做了很多地震的中长期预测(这是关键词)

    李四光先生在 1966 年邢台 7.2 级地震后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邢台地震之后要密切注意 河北河间、沧州一带地震危险性。1967 年河北河间大城发生了 6.3 级地震

    1966 年组建地震地质大队,1967 年他就派地震地质大队的华北三队到唐山、滦县一带 开展地震地质工作。1976 年唐山 7.8 级、 滦县 7.1 级、宁河 6.9 级强震群

    1969 年,李四光指出云南通海地震的危险性, 1970 年 1 月 5 日通海 7.7 级地震。

    1970 年,他指示地震地质大队根据活动构造体系、活动性断裂带结合历史地震活动编 制全国地震危险区分布图。·········他问了一些地方:道孚在哪?彝良在哪?武都在哪?武威在 哪?门源在哪?峨山在哪? 1973 年 2 月 6 日四川炉霍发生 7.3 级地震,炉霍位于道孚西北 60 公里,处于同一活动 性断裂·········1974 年 5 月 11 日云南大关北发生 7.1 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们分析预报室得知西南 地区发生 7 级地震,但震中还未定出,我们全室人员都在分析震中在哪里?当时我提出在 彝良。当地震目录报来时,震中离彝良很近,相距 100 公里。​

    以上内容引自《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_黄相宁》

    黄, 相, 宁. 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6, (2):19-20.

    这里就预测了一大堆的地方了,四个地点的预测可能属于以讹传讹或者谣言。

    地震目前为止真的不可以准确的短期预测(精确到发生在哪一天以及经纬度,这是关键词),那就可以叫做『地震预报』(注意和预测区分),当然也许未来就可以了。中长期预测(这是关键词)一直在做啊,不然做抗震设计时候设防烈度这个指标怎么来的?这个指标就是对当地地震发生概率和强度的一个预测

    • 中国每个地方都预测过了,你可以这么理解『预测』这个问题

    所以想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地震危险性如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这是当地长期可能受地震影响的烈度,请一定要区分震级烈度,烈度才是更要紧的问题。相对于精确的预报地震何时何地发生,研究『怎么不被地震破坏』是当前更有价值的问题,假设唐山、汶川地震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员完成了疏散,但是倒塌的房屋在那一刻还是会倒塌,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地震发生,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更加合理的工程设计来抵御地震。

    [​IMG]

    当然题主想要的可能是精确到经纬度,精确到天的准确预测,很抱歉,目前做不到。你要问我为什么不可以准确预测,我会告诉你连地壳里面详细情况都无法观察我怎么预测这么复杂的一个问题?

    你又要问为什么天气可以准确预测,而且能有『天气预报』明天下不下雨,而且还是很准的,天气不也是很复杂么?我要告诉你,人类可以观察大气观察的非常仔细,气象站、气象雷达、观测气球、气象卫星,观测系统非常完备。在观测完备的基础上,有着非常优秀的理论总结和模型预测,加上不断完善的计算设备,我们对气象的预报能力远远超过地震。

    差别有多大呢?

    1944 年 12 月,美国太平洋舰队哈尔西将军的旗舰新泽西号装备了雷达,他们遭遇了台风袭击,事后他们发现其实他们的雷达已经发现了台风。

    [​IMG]

    来源——被台风改变的世界:加勒比海由盛转衰,巴基斯坦东西分裂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1940's 人类对地震的认识到了什么地步呢?(还不说地壳的认识,就说地震)

    1940 年 5 月 18 日,位于加州南部的埃尔森特罗的一台强震仪,记录下了 El Centro 地震时地面加速度记录,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自然强震的地面运动的记录。

    [​IMG]

    来源——1940 El Centro earthquake,数据可以从网上找到,百度 El-centro 地震就能找到数据

    获得一个点的地面运动记录能观察台风全貌,这就是 1940 年代气象和地震观测的差距。虽然地震、台风两者有很大差别,但是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

    获得一个点的地面运动记录大概相当于气象里面获得一个气象观测点的温湿度风力等等数据,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差别。

    到了今天,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变大了

    1960 年 4 月 1 日,美国首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试验气象卫星,截止到 1990 年底,在 30 年的时间内,全世界共发射了 116 颗气象卫星,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气象卫星网,消灭了全球 4/5 地方的气象观测空白区,使人们能准确地获得连续的、全球范围内的大气运动规律,做出精确的气象预报,大大减少灾害性损失。​

    以上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气象卫星让我们获得总揽全局的能力,对于大气系统的观察更加全面,加上众多的气象站、气象雷达、各种飞行测量设备,从多个层面、多个尺度上对气象进行着观测,有着翔实的数据基础,有着这样的支撑我们才能有着精准的预测。

    地震呢?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还没有听说过专门为地震服务的卫星,虽然 GPS 监测地表变形等手段已经运用,虽然我们有其他类型的卫星能带给我们地质数据,但是这些对于精确到天的『地震预报』远远不够。其实不要说卫星了,连能够观测地壳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们的手段也很有限,地震本身都是我们依赖的观测地球内部的重要手段,听着似乎有点可笑~比如岩石应力,都没有办法能够『实时、精确、大规模』的测量,就像我们对大气的检测那样的程度。

    事实上,对于我们脚下厚厚的地壳,我们直接的了解实在是在太少,更多的是各种物探手段的得到的结果。

    12262m,这是我们人类曾经打过最深的井,纯科研目的,已经接近地壳底部,感谢我们战斗不息的战斗民族

    Wikipedia——Kola Superdeep Borehole

    还有黑科技一直不断出产的美帝也干过

    Wikipedia——Bertha Rogers

    然后感谢石油的力量

    在 2008 年在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12,289 米)

    在 2011 年俄罗斯在库页岛的 Odoptu OP-11 油井(12,345 米)

    终于又挺进一步

    地壳多厚呢?高中地理教过,我就不查证直接随口说了,平均厚度 17km,高原山地大约 60km,大陆约 30km,海底薄些最薄约 2km。即使如此,我们挑好了钻的井,暂时也连莫霍面(地壳地幔分界面)都没达到,更别谈探究地震的源头——地幔。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应该快要突破了

    Hole Drilled to Bottom of Earth's Crust, Breakthrough to Mantle Looms

    我们印象以为的地幔和地壳是什么样子,先好好想 10s。

    也许HKU Scholars Hub: Researcher Page

    Dr Yue, Quentin Zhong Qi 岳中琦 HKU

    这位教授的研究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看法,简单的说——地壳和地幔之间还有一层甲烷

    连地球下面到底是什么我们都搞不清楚更何况精准 的预报明天哪里要地震呢?

    虽然我们做不到预报,但是可以做到『地震预警』,知乎有过详细报道

    汶川地震过了 6 年,中国地震预警网络正在成形

    如果题主对于地震有担心,可以更多的关注一下这个,主动找当地地震局了解一下当地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情况。同时更关心一下和自己直接相关的各种基建设施抗震能力以及震后救灾知识。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