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演员应该如何平衡舞台表演时的夸张和真实? 贺兰乔月,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微信:deerland) 抛开书袋,聊个私货,不一定对,重在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学习戏剧,在专业方面影响最深的几位老师,他们戏剧理念的「核心」分别是: 中戏 / 上戏斯坦尼 古希腊戏剧 法国丑角(?) 英国莎士比亚(?) 形体戏剧 意大利即兴喜剧 美国百老汇歌舞剧 江湖武艺贵精不贵广,以下观点仅代表我这个野路子的个人归纳和这阶段的浅显感悟。 我们普通观众聊起戏剧,会聊些什么: 莎士比亚、契诃夫、斯特林堡、斯坦尼名字很长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斯特拉、布莱希特、间离、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荒诞派、体验派、方法派、夸张...... 等等,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夸张?(乔月你到底在演什么= =|||严肃脸⬇️⬇️⬇️) 「话剧演员就是要夸张。」可能是观众对戏剧艺术的最大误解之一。 的确,我们进剧场看到的戏,台上的演员好像说话夸张、行为夸张,全然不是日常中行事的样子,和电影电视里也不一样,有种怪异的仪式感,然而归本溯源一下,在古希腊祭祀酒神 Dionysus 的典礼上,歌队长们戴着面具,穿着长袍、厚底鞋,持手杖,看起来大概是酱的: 面具延伸了演员的五官; 长袍延伸了躯干; 厚底鞋和手杖延伸了四肢。 所有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逗比,而是使演员看起来更「大」一些。 这一切除了美观外,也是很有功能性的,因为当时的露天剧院(amphitheatre)是酱的: 这个公元前四世纪建造的剧场叫 Epidaurus,圆形舞台直径二十余米,可以容纳 15,000 名观众。 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 LED 屏幕可以转播演员的表情特写,也没有麦克风和环绕音响等扩音设备,要让所有观众尽可能地接受到演员的信息,不仅要借助道具和服装「放大」演员的肉身,动作和语言的「夸张」也很有必要。 当一种表演方式存在的时间长了,它就会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但放大和夸张仅仅是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不应该是目的。 题目里的「真实性」其实是基于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来谈的。 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就是创造幻觉。 演员通过摹仿可能出现的真实的人物,来使观众认同,进而认同舞台上的整个时空。通过把观众的内心幻象实体化,达到观众的情感宣泄和释放。 整个西方现代传统戏剧,就是以提供幻觉为主的。特别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要求演员、灯光、服装、道具、音效、舞美都越真实越好,这样才能造一个最真实的梦。 可是几千年来,我们都在不断地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上舞台来,这样很闷耶!!! 艺术是要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的。 二十世纪的西方戏剧,其实越来越远离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概念,从皮斯卡托到布莱希特,他们打破了幻觉剧场,变成了一个表演和美学的多元化艺术。 一名演员必须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要无拘无束,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对于演员来说,哪有什么夸张与真实的平衡,夸张是传达情绪和信息的工具,真实是创造幻觉的工具。 重要的是运用好这些那些的工具,去创造人物的尺寸感和高度。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