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你丑你横穿」、「你胸大你先说」,然后大家都特别听话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1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86
    赞:
    46
    「你丑你横穿」此类交通标语效果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补充说明:

    【交通标语改成“你丑你横穿” 横穿率直降三成】日前,厦门大学的学生完成了一组实验:在同一路口摆出不同语气的交通警示标语,对比效果。结果显示,祈使语气的传统标语效果最差,“简单粗暴”的标语效果却最为显著,行人横穿率直降三成。

    [​IMG]

    [​IMG]

    这个现象可以用心理学解释么?

    [​IMG] pollydiary,麦美
    谢邀,很久不回答心理学问题了,大概看了前面的回答,个人觉得用自尊解释比较片面,下面谈谈看法。

    我觉得用“自我概念”去解释比较合适,自我概念既包括正面的自我认知,也包括负面的自我认知。下面我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有个人从内心里真正觉得自己非常丑恶,那么我认为,他在看到“你丑你横穿”时横穿的概率会增加,因为如果他遵守交通规则反而违反了自己内心对自己的形象认知。

    但是这种假设比较极端,是因为根据“自我服务偏见”,我们内心里都是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包括最丑最坏的人也不会认为自己很丑很坏,这是进化造就的心理机制。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警示实际上是制造了某种社会规范,或者某种对世界的解释,在这种解释里面,横穿马路的行为和丑陋联系在了一起,或者说,横穿马路成为了丑人的行为方式。于是为了避免威胁到自己不丑的自我概念,人们会改变行为。

    实际上这种策略并不少见,商业广告里面用的很多,比如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就是:“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XX%的人会怎么怎么样”,“根据研究显示,在XX人群中,有XX%的人有怎样的行为或者表现”。这种都是在制造一种社会规范和身份差异,无论是虚构还是夸张的,目的都是通过威胁人的自我概念来影响其行为。

    最后说一个和我专业相关的事情,就是曾经有一个国外的科技媒体发布了一个调查报告,报告显示IE6的用户的智商最低。
    当然,这个报告后来证实是杜撰的,但是这个报告出现的原因是,因为IE6是很古老的浏览器,对web标准支持很差,为了兼容它,网站开发增加很多难度,所以在业内基本上都非常痛恨老版本的IE浏览器,这个新闻之所以制造出来,就是为了阻止人们再用IE6浏览器。
    其实这个新闻和题目上的新闻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在制造某种虚拟的或者真实的社会事实或者社会规范,通过威胁人的自我概念,达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
    [​IMG] yuhe chan,人丑,家贫,唯有多读书。
    谢邀。前面诸位解释都很到位。
    第一,社会规范。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乱穿马路是不好的行为,要获得社会认同,就要遵从社会规范。如果现场有足够数量的“目击者”,在“安分守己”者的众目睽睽之下,大多数人迫于群体性压力,都不会乱穿马路。然而,如果现场没有目击者或目击者数量较少,就不能有效形成群体压力,违背社会规范的心理成本将大大降低,路人就会产生乱穿马路的动机。此时,设置标语的作用,就在于强化社会规范,提供来自虚拟目击者的社会规范判断,从而有效填补了现场目击者数量过少引起的群体压力减退。
    第二,对“自我”的维护。个体认知有维护“自我”并保持连贯性的倾向,即对自身一切行为或意念,无论其合理与否(社会或第三人的判断标准),均能作出符合自身逻辑的合理解释。因此,乱穿马路的人总能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使其看起来具有合理性,不与自我道德规范相抵触。但此时标语提供了一个心理暗示和直白的意象连接,即“丑”与“横穿”,从而使得个体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重新决策,为了维护“自我”,降低“自我”受到伤害或道德审判的风险,个体往往会放弃乱穿马路的行为。
    以上两个标语之所以不如“你丑你横穿”来得有效,涉及到特定文字所产生的特定心理效应,前二者像是给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建议的好好模范生,后者由于一个“你”字展露出强权和威严,而人们都是倾向于服从权威的。
    [​IMG] 知乎用户,宅与宅之歌
    同意楼上关于自尊的解释。
    另外提供一个不同角度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你丑你横穿”是唯一给出行为原因的标语。

    《影响力》中写到一个行为实验,内容是实验员去某个队列里要求插队。在对照组里,实验人员会和对方说“请问我是否能排在你前面,我有急事。”而在实验组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实验人员说的是“请问我是否能排在你前面,因为我有急事。”大概大家也能猜到了,实验组插队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原数据记不清了抱歉,有兴趣的可以找书来看看,推荐看老译版,不要看人大出版社那个版本)——而这仅仅是因为插队的人多说了一个“因为”。
    通过这个实验能够看出,在说服行为中,给出行为原因能够有效地增加成功率,而这个原因是否合理并没有显著影响。

    回到这个案例,让我们再看一下3条标语:
    “请走天桥”没有告诉行人“why”,而只是简单粗暴地发出“do it”的指示。
    “仅多花9.4秒”的问题在于太拐弯抹角,没有很直观地说明“why”。在这里要强调直观是因为标语首先应该具备这一要素,特别是在一个如此短暂的情景当中。
    “你丑你横穿”则清晰地表明了行为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故而是最有效的。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