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假想朋友,直呼其名,多么真实的感觉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2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86
    赞:
    46
    为什么孩子们喜欢创造一个幻想的朋友?

    [​IMG] Cecilia,育儿微信:mengmaclassroom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儿童假想伙伴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假想伙伴是隐形的人物,由儿童命名并会在与他人的谈话中被提及,儿童在一段时间(至少几个月时间)内与之玩耍,虽然其客观上并不存在,但儿童觉得他们是真实的。

    那么,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假想伙伴——Bogus 吗?

    答案是:并非如此,但比较常见。

    最早一批从事幼儿假想伙伴现象研究的学者如 Harvey 在 1918 年指出幼儿产生假想伙伴的概率约为 8%。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儿童研究学者 Singer 和 Taylor 各自在对逾百名儿童的样本进行调查之后分别得到 65%和 63%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儿童心理学、教育学领域也开始进行系列假想伙伴的追踪调研,李秀珊、李红在其研究中发现 42.7%的学龄前儿童有假想伙伴。

    多大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假想伙伴呢?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两个阶段是幼儿产生假想伙伴的重要时期:一是以 Somers 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假想伙伴出现的高峰期是在儿童 2.5—3.5 岁之间,二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 5-6 岁儿童在表现拥有假想伙伴的外显行为上更为突出。

    陪伴在孩子身边的 Bogus 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呢?

    1、提供陪伴和支持。假想伙伴最普遍的功能是给予儿童安慰,帮助儿童忍受厌倦、孤独或恐惧。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愈来愈多,家庭与家庭之间原子化趋势愈演愈烈,大部分孩子在家庭和社区内都无法寻找到合适的玩伴,尤其是父母忙于工作,让孩子感觉被忽略;或者家庭新添(或减少)成员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受伤,但又没有及时安抚时;因为现实中缺少伙伴的支持,Bogus 就会进入幼儿思维和生活,给孩子以“一心一意”的陪伴和支持,并以多种方式减轻这些事件的消极影响,使孩子对外在事物与自身生活更有控制感。

    2、表现孩子真实的自我。国外有研究者发现,女孩更经常通过把恐惧注入到假想伙伴(如洋娃娃)身上来克服恐惧。比如,饭桌上妈妈告诉艾丽不能挑食,艾丽指着手中的洋娃娃说:“花花,听见了吗?虽然你很讨厌胡萝卜,但是妈妈说了挑食的孩子长不大,来,我们吃胡萝卜。”又或者是在看电视的时候遇到了不喜欢的节目,孩子会说:“妈妈换一个台吧,超人强不喜欢这个节目。”假想伙伴的存在让儿童社可以用较为轻松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这个过程,孩子能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并且掌握父母平时传达的观念与价值观。

    3、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相对于无假想伙伴的儿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拥有更丰富的想像力,能够进行更多更高水平的装扮游戏和自发游戏。可以说 Bugos 的出现,给了孩子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想象世界。

    Bogus 的存在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

    区分现实和虚幻的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能力训练。虽然 Bogus 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自我保护的机制,可以让幼儿在保护范围内体验到被关怀的温暖,自我的权利,坚定的自尊。但长久地沉溺在假想朋友的陪伴中,势必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阻碍孩子与真实世界产生连接,让孩子始终生活在自己建构的玻璃房里。

    面对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家长们应该怎样做呢?

    1、避免给孩子“贴标签”。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假想伙伴通常在童年早期出现,在童年晚期消失,是儿童的一种暂时的、过渡性的心理现象。如果遇到这样的宝宝,父母不要慌张,更不要贴上“有病”“不正常”的标签,让孩子对假想伙伴的存在感到羞耻和恐惧。正确的做法是多与孩子就假想朋友进行交流,不要责备或者禁止,适当引导,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2、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与假想伙伴的互动中。当孩子和假想伙伴游戏的时候,你可以假装不知道,在一边观察游戏的进程,当想让孩子改变一些不良习惯或者想与他交流一些平时不愿意说的问题时,不妨自然地进入孩子的世界,通过假想朋友进行交流,比如:“你的朋友不喜欢吃胡萝卜,但是胡萝卜对眼睛很好,还能让你的朋友快快长高,我们要不要劝他吃一些呢?”

    3、提供足够的关注。家长是孩子的重要他人,而家庭是孩子进行初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来自父母的关注是引导孩子正确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重要条件。在发现孩子有假想伙伴的情况后,爸爸妈妈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引导其与周围的孩子交往、玩耍,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因为假想朋友的存在而责备他,始终为他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尽早告别那个舒适但虚幻的 bogus。

    参考文献:

    [1]白琼英,李红. 国外假想伙伴功能研究述评[J]. 学前教育研究,2010,02:52-55.

    [2]傅锐,李丹. 儿童的假想伙伴:理论与实证研究[J]. 心理科学,2010,01:78-82.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萌妈小教室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