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又有人把这「宝贝」挖出来了,可别以为它能延年益寿治百病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7-1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03
    赞:
    46
    太岁(生物)是什么?

    [​IMG] 孙翔,被禁止吃蘑菇的真菌学家

    学界一般认为是“大型黏菌复合体”,但实际上相关研究很少,原因主要是:

    • 定义含糊。
    • 报道少,样品分散,并且很多出土太岁并未进入科研用途,难以开展广泛和连续研究。
    • 来源复杂。由于太岁定义模糊,很多人把土中挖到的,团状的有弹性的物体都当成太岁。其中很多来源很可疑,甚至包括人造物品,多为硅胶制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关键词“太岁”加“西班牙女郎”搜一下。
    • 生物来源的太岁本身成分复杂。有的太岁是非生物体,而生物体的太岁来源复杂。从里面分到真菌的、酵母的、黏菌的什么都有。

    因此现在能够明确的就是,太岁来源、成分复杂,无证据表明其有特殊的治疗、保健、或转运等效果。

    下面引述一段硕士论文,文中更详细的讨论了以往对太岁的研究情况。

    其中第一条给出的可能就是“大型粘菌复合体”这一说法的最早出处,好像当时也没有论文发表。第二条所描述的情况我也曾见过,并非生命体,个人感觉或许是风化后的胶质植物分泌物。

    1.2 民间关于“不明生物体”的观点

    以上报道都称,“不明生物体”多数长在上里,形状不规则,像团肉,久放不腐不臭,有人还观察到生长,但观察不到细胞结构,故人们将其称为“不明生物体”。民间一般将之称为“太岁”。我国古代书籍中有很多关于太岁的记载,《本草纲目》称其为“肉芝”、“视肉”、“土肉”、“聚肉”、“封”等。
    “不明生物体”究竟是什么仍然众说纷纭。由于未见关于此物系统研究的论文发表,现将民间及新闻报道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大型黏菌复合体”
    1992 年 8 月 22 日陕西周至县渭河滩发现的样品在陕西省及西安市科委的策划下,由西北大学生物系组织了生理、动物、植物、细胞、微生物、真菌、医药等方面的 13 位专家教授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报告认为,此生物体是在秦岭山中生长,因山洪暴发冲入渭河,被人发现捞起。专家们在“不明生物体”的实验研究报告中将其命名为“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

    (2)并非黏菌复合体
    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态学专家邱晓岚 * 研究发现:该物体体内含大量的水;火烧,有呛鼻气味,估计有醛基、醇基或轻基成分;没有蛋白质反应,也没有核酸反应。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英兰把号称是太岁的东西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却看不到任何细胞结构,也未见真菌的菌丝或者抱子这类结构。

    (3)高等真菌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玉华教授将”太岁”切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体内具有菌丝,初步确定为高等真菌。

    (4)难以给这个生物冠名
    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泰辉表示,虽然“太岁”为黏菌群复合体的说法基本可以认定,但关于“黏菌群复合体”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还不能清楚解释“太岁”为何种物种,惟有通过分子系统分析,才能将“太岁”身上的秘密一一揭开。全球的科学家对于菌类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目前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菌在内的真菌大约在 150 万一 200 万种,科学界大约只对其中 5%的种有研究,因此科学界依然还难以给这个复杂的生物正式冠名。​

    * 答题者注:应为卯晓岚

    ——戴璐,2007,《“大型粘菌复合体”黏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外:

    蕈类属于真菌,黏菌不属于真菌,但是研究黏菌的都被称为真菌学家,这是个习惯问题,不要太纠结。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