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产业经过辉煌的发展,有哪些东西沉淀下来了? 五指毛,螺旋迷宫 这个问题好大,我都没法回答,只能说说个人看法吧,也只是瞎猜。 首先是行业萎缩,所以一部分有才华的人改行,由于香港的师徒制风气明显,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影视学校,能人改行所以这个培养后生的土壤也贫瘠了。 剩下的一部分有才华的导演年纪也不小了,自然在精力和与时俱进上都有所欠缺,他们那套审美有点跟不上时代,内地的 90 后观众成长期已经是香港电影衰落期,因此也没什么群众基础,观众不买账。 至于香港的年轻导演,包括彭浩翔,和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导演水准差距甚远,不是一般的远,基本上属于情怀党和自恋党。 其次是香港导演本来对内地的文化、市场都不了解,但合拍片又不得不和内地的台前幕后班底合作,大家理念不一样文化不一样,难免夹生,可以说绝大部分香港导演都指导不好内地演员——他们普通话都说不好,对普通话表演的文本和表演的理解都有问题,而且这群不同文化背景上来的演员演着香港导演想当然的设定角色,能和谐就怪了。 哪怕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片子,对大陆人角色真正理解到位的也不多,即使有也是很扁平化的悍匪、二奶之类的领便当角色——毕竟离他们生活圈子太远了,而他们和内地人群体估计也没什么深入的交流。 再次是香港导演擅长的而且有标识性的是功夫片,城市警匪动作片,犯罪题材,这类电影在大陆真正能大展拳脚的也只有功夫片,但功夫片已经过了黄金时期,而城市犯罪题材由于大陆审查和之前提到的班底文化差异的原因,处处受制,所谓港片不港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随着回归后大陆经济的崛起,香港的文化话语权早已今不如昔,真正有香港本土特色的都市喜剧、人文电影,对大陆观众吸引力减弱;至于他们的本土特色是否保留,大陆观众也不在乎。而明星的吸引力也是商业电影的重要一环,大陆明星不管在媒体资源还是接地气上,都明显更胜港星一筹,所以香港电影的不景气也属于必然。 至于王家卫这种导演,在香港本来也算小众,定位不同。 最后的最后,是个人私货,以前在工作中接触过一些香港的导演和编剧(当然不是顶尖的),也许是香港电影界商业化太盛,他们其实在创作过程的工具性很严重,什么叫工具性?就是他们在塑造角色和编排剧情时,很少走心,特别强调的是经验和技术,比如在某个情节点硬塞进一场激情性感戏,某个点塞个梗逗一下观众(所谓的“gag 位”),某个地方来一场追车打斗,“出戏甘先好体嘛”(电影这样才会好看嘛),这种创作方式确实在类型片中很容易让剧本和成片成形,但刻意控制观众的伎俩不会永远得逞,能打动人的始终还是走心的角色和情节,香港类型电影的“快”是双刃剑,一方面是高效率,反面则说明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快餐。 希望这个回答错漏不太多,权当抛砖引玉。 查看知乎原文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还想看 (๑•ㅂ•) ✧ 一般般啦,随便逛逛 ˊ_>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