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在海外筹建分行时都在实际操作中都遇到哪些困难? 鲁晓芙,中国专栏作家,欧洲投资并购,中欧之间顾问 谢谢这个问题下的所有回答,学习了。 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转变观念,融入当地社会,但是这谈何容易,以我熟悉的欧洲地区的中资银行来谈: 1、运用资本概念,而不是地域概念,来开分行。 国内分行不存在开不开的问题,如果开也是很简单,按照地域来,每个省来一个,省会城市或者重要城市来一个,按照地域来即可。 但是在国外开分行,表面上也是在一个个国家设立,其实这里面门道很多。 思路不能按照地域来简单划分,而是要按照资本的力量,资本的习惯,资本的历史,去筹划: 就欧洲而言: 伦敦和卢森堡是银行界的兵家必争之地。 发展东欧业务,波兰和匈牙利都不是最好选择(ZH 和 GH 的选择),反而奥地利,或者意大利,是最好的东欧地区总部。 (类似于外资银行发展东北地区业务,需要在大连设立总部)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欧洲经济不起眼,但是在银行的全球版图上,意义重大。如果发展南美洲业务,先在两牙开行。 如 wallace 提及,举了一个鲜明的例子,南斯拉夫政治经济复杂,比如克罗地亚最好由德国的机构派人来发展业务。 2、商业习惯差异。 国内做业务一定请客吃饭,这里做业务一个电话、一个邮件竟然也可以搞定。 国内利差是 2%-5%,这里利差是 0.5%-0.01%,对于大客户的放款,几乎是不赚钱的。在这样低利差的环境如何生存,是中资银行需要认真学习的。 国内银行的营销关键语为:存款贷款结算。这里关键语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3、文化差异。 我经常说,一个问题就可以体现出鲜明的问题: 吃热狗还是热狗肉? 两个问题: 周末上午睡懒觉还是去教堂? 这两个问题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再问两个问题: 现在是火热的八月,老外现在已经休假一个月了,你还在苦逼的工作么? 工作邮件,你们是群发的?还是单线向领导汇报? 这两个问题体现了管理的差异。 我发现工作邮件的发放方式,往往集中体现了中外管理的差异。 越是刚刚到海外工作的领导,越对于集中批量发送的邮件,感到抗拒。 你说是为什么呢? 4、理念差异 这个有点虚,但是理念差异在于方方面面,例如业务流程,业务出发点,服务标准等,放上几个图,可能会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这是荷兰的信用合作银行的分支机构,位于荷兰南部一个小城市。 外观: 内部构造: 顾客等候区: 银行前台: 业务洽谈区: 银行办公区: 目前欧债危机,当地银行整体经营能力削弱,地域经营上退缩,给了中资银行施展拳脚的大好时机。 但是欧债危机总会结束,中资银行如果不苦练内功,后续的竞争压力不容忽视。 评论区的 @艾莉,我还是在这里回答你吧, 欧洲本土银行长期在低利率差的环境下经营,仍能保持盈利,个人感觉的原因: 干货在这里 1、传统业务发展集约化(传统业务按照国内的标准) 广泛采用经纪人制度,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都跟经纪人合作,银行直接付给经纪人酬金。(国内应该是不允许的) 贷款业务尽量用银团,银团为标准化的产品,大多数银团在创建阶段,只会给各个参加行 1 周时间,最多两周,可想而知,银团审批的高效。 哪怕是几百万欧元的贷款,也有采用银团的。 风险共享,而不是收益独占,才是银团业务的基石。 存款业务通过 CD,商业票据发行,来集约化解决一部分。 结算和国际结算,通过后台集约化和网络银行解决一部分。(网银业务我们不落后,有时候还领先) 在避税中心,设立全球业务簿记中心。 2、新兴业务成为盈利主力(新兴业务按照国内标准)。 欧洲银行基本为全牌照银行,投资银行和资金业务也是盈利主力。 发债券,发股票,资产重组,兼并收购; 资金业务; 全球现金管理,全球汇率管理,一句广告语给我印象深刻:太阳在哪里刚刚升起,我们的资金就可以自动汇集到哪里,资金跟着太阳走。 银行系有集团旗下专门办理各种业务的平台:基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其他专业性较强值得专门分离出来办的业务。 3、精简后台,简化商业谈判繁文冗节。 信息交流的高效简洁。大型企业的 capital day,或者大型银团的说明会,都是把所有机构一股脑的请过来,一次讲完。 只有特别的大项目才商务宴请。 高度信任的商业环境。几个邮件往来就可以搞定生意,人都没有见到。邮件给出的商业条件,具有法律效力。 例子:德国银行给予奔驰宝马巴斯夫的贷款价格为 libor+5-20bp(libor 可以简单理解成资金成本,加的 bp 可以理解成银行的盈利空间,1 个 bp 为万分之一),通过其他业务,银行还是盈利的。 个人私货推介:欧洲投资实用手册:政治、人文、法律、经济环境解读 《欧洲投资实用手册:政治、人文、法律、经济环境解读》(鲁晓芙)【摘要 书评 试读】 查看知乎原文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还想看 (๑•ㅂ•) ✧ 一般般啦,随便逛逛 ˊ_>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