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找茬」电影镜头穿帮很好玩,但别急着笑话人家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8-1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17
    赞:
    46
    如何评价影视剧的穿帮镜头?

    [​IMG] Roc Lee,李弱可。

    一言以蔽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穿帮」是可以吐槽,但无可厚非的。

    《十二怒汉》里有一段戏,是八号陪审员在旁观他人的对话。

    [​IMG]

    他当时显然一直处于站立的姿势,所以给的几次特写镜头是这样的——

    [​IMG]

    但是,中间有一次,莫名其妙地,夹了这样一个镜头——

    [​IMG]

    这个姿势明显与前后画面不一致,岂非正是传说中的「穿帮」镜头?岂不会落下「不专业」的名声?

    恰恰相反,这处「穿帮」是故意的,是教科书式的经典剪辑。这个镜头是特地从别处「借」过来的,而如果不是拉片,一般观众根本不会意识到穿帮了,因为剪辑师正好给了观众期待的画面——八号陪审员脸上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微笑,那是他对事态变化的反应。

    这种「借用」在《让子弹飞》里也出现过一次——凉粉案的击鼓画面是从强暴案的击鼓素材里借来的。一拉片就会发现击鼓的居然是一个人,所以这处「借用」后来还让很多人解读出各种隐喻来。

    [​IMG]

    [​IMG]

    要拉片才能发现的「穿帮」,创作人员都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发现上一个镜头里出现过的桌面上一个与故事无关的香水瓶在下一个镜头里转了九十度,你要怪的不是电影出现了连贯性错误,而是为什么电影这么无聊,会导致你分心去关注一个占画面百分之三面积的香水瓶。

    当然,我不是说因为香水瓶小且跟故事无关所以创作者就不需要关心。只要你有钱,你可以尽一切可能去避免任何连贯性错误。比如像《生活大爆炸》的剧组一样,设置一个 hot set(敏感区),拿封锁带把拍摄场景封起来,派专人看守,在拍摄间歇期不让闲杂人等进入,以免移动了里面的任何道具。

    [​IMG]

    还有一堆工作人员拍摄记录照片,确保衔接的场景里演员外貌、发型保持一致(数码相机发展起来以前,这道工序用的是成本更高的拍立得相机)。

    [​IMG]

    [​IMG]

    场景里的每一个道具是什么状态,甚至爆米花碗里有多少爆米花,都有专人负责。

    [​IMG]

    [​IMG]

    当你的市场回报能满足你这样玩的时候,当然值得这样精益求精。

    但是再大型的制作,也不可能担保完美无瑕——「大家来找茬」时间到。下面两幅截图里,哪件道具的位置产生了连贯性错误?(注:不是咖啡桌上的衣服,那是谢耳朵叠好的)

    [​IMG]

    [​IMG]

    你能指责工作人员不负责吗?

    毕竟,即便是荷马,也会有打盹的时候。

    连这么大的制作都避免不了的连贯性错误,其他制作自然也无法避免。因为这种瑕疵去指责创作人员,于心何忍?

    有的制作成本太低了,冒出来的连贯性错误自然也多一点。但是制作成本低就没资格拍电影了么?这是阶级歧视啊。

    -

    说完「连贯性错误」,该说史实错误了。

    事实上,尊重史实不是影视创作者的义务——除非是纪录片。

    不然《无耻混蛋》里刺杀希特勒成功的情节岂非能让它登顶史上最烂片?

    你可以批评创作者故事讲得不好,或者价值观、历史观有问题,但这些都跟他的作品是不是尊重史实无关。

    不知道唐宪宗时的太保官服是什么样的也不能说明影视创作者无知。一百万个人里能有一个知道这种知识么?创作者真的只是想讲一个故事啊。

    他的故事里正好需要锦衣卫这个元素,所以他就把故事背景设在明朝了。

    他的故事里有一只动物需要赶在建国前成精,所以他干脆把故事背景设在清朝了。

    就因为他对那个时代的人间万象没有烂熟于心,就无权拍摄了么?

    一位朋友表示不服:「自己不懂,难道不能请个专家当顾问吗?」

    我说,「好啊,咱们来算一算。一部故事背景在明朝的电影,肯定要请一个明朝服饰史专家,一个明朝民俗专家。有吃饭的场景,是不是需要个明朝饮食史的专家?不然能不能吃辣椒都不知道对不对?有打戏,是不是需要个明朝武器史专家?这样一路算下去,你看要请多少个专家?」

    他说,「不不不,高明的专家一个就够,肯定对明朝的事情都很了解。」

    我说,「那好,假设真有这么一个专家。去哪儿找这个专家呢?为了找到这个专家要花的成本其实比专家的顾问费还高你信不信?假如现在有五个备选的专家,不了解明朝史的我怎么知道这五个里,哪一个是学富五车,哪一个是沽名钓誉?」

    他说,「……那,总有些什么鉴定办法的!」

    我说,「好,假设真的有什么简易的方法能找到这么一个泰山北斗来当顾问。依据他的顾问意见拍出的东西是不是就不会有史实争议了?」

    他说,「那不是废话吗?不然怎么叫泰山北斗。」

    我说,「不不不,你知道历史学里得到多少同行认可就算得上『公认的史实』了吗?」

    他说,「多少?」

    我说,「不知道,但我感觉过了百分之五十就差不多了。」

    他说,「扯淡,少说也得个百分之八十。」

    我说,「好,就算它百分之八十。电影拍出来了,剩下那百分之二十提出异议,认为这些细节有史实错误,你觉得普通观众会相信电影还是对这百分之二十异见的报道?」

    他说,「……」

    我说,「更别提还有很多历史考据的细节根本没有定论了,你怎么拍都有人反对。《水浒》里吃牛肉的事,历史学家都还没咬清呢。你当初花了这么多心血去找专家,搞顾问,做道具,不就是为了避免史实争议么?结果呢?更别提有的电影本来就是要对历史进行艺术加工才能把故事讲得更漂亮了。」

    所以,预算不高,当然有理由对这些细节不管不顾;有那闲钱,当然值得去考据,去殚精竭虑,去追求完美。但作为观众其实应该理解,臻至完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从拍古装电影找资料谈起》一文里,胡金铨导演就讲述过这个道理:「⋯⋯又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毛笔一支银子一钱,茶叶一两银子一斤(指当时河北,南方也许便宜些)。皂隶每年工食银三两二钱(如不贪污,很难维持起码生活)。但是问题又来了,茶叶一两银子一斤,是香片还是龙井?想一想,算了,再这么追究下去,六年也拍不成一部电影!

    再这么追究下去,六年也拍不成一部电影。

    -

    有些看起来很滑稽的「穿帮」,比如古装戏的背景里远处一辆拖拉机驰过,显然是因为一方面受限于制作成本无法得到更好的拍摄地,另一方面负责监视的场记或其他工作人员可能注意力集中在前景的表演者身上,没留意到画面角落里发生的这一点变化。这确实是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错误。

    如果拍摄期没发现,拿到剪辑室才发现,怎么办?

    如果有钱有条件,当然就重拍,或者用电脑特效来修改画面。如果没钱,只好是能将就的就将就了。

    打个比方吧。

    一、可乐瓶上的商标花纹印错了,该不该召回这一批可乐?

    二、可乐瓶上产品成份印错了字,该不该召回这一批可乐?

    三、可乐瓶上的生产日期印错了,该不该召回这一批可乐?

    显然,第三种情况是必须召回的,第二种情况是需要看具体情况的,而第一种情况是完全不需要召回的。

    当然,可乐公司有钱,第一种情况他们可能也召回了。

    在影视制作中,道理也是一样的。

    -

    我一开始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穿帮」是无可厚非的,但总有那么百分之几是值得批评的。

    举个例子,2010 年电影《机械师》里,角色头顶的麦克风穿帮了好多次。

    [​IMG]

    [​IMG]

    这种情形中,剪辑师难辞其咎。

    首先,它构成了严重的问题:在一个摇动镜头里,整个环境都很安静的状态下,麦克风在画面上方窜动,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像某些「穿帮」的静物。

    其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并不复杂,也不需要成本:把画面放大就行了。

    结果这样一个问题呈现在了最终作品里,剪辑师自然要负大部分责任。

    所以你看,剪辑师命苦啊。剪成影史经典的剪辑手法也会被人说成穿帮,前期工作人员的疏忽也要剪辑师来帮忙擦屁股,最后还要被普通观众认为工作性质类似于「订盒饭的」——

    你对电影剪辑的认识是怎样的?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