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消费观是什么样的? 菠菜,微信订阅号:bocai_zhu 花钱,是天大的事吧 -V- 对吧,对吧。。 我先来说一下我对消费方式的各种想法。 任何消费,都包含了基础服务和精神服务两类。基础服务就是一顿饭,要管饱,要不拉肚子,一件衣服,要遮羞、挡风、避寒;一幢房子,要能住人,不漏水;一扇门,最大限度可以防止自己被杀死在家里;一双鞋子,要能走路……精神服务就是我用了一样东西以后会得到某种升华感觉类似于快乐啊,自信啊,安心啊,牛逼啊…… 之类之类的。 其实在买东西之前,先要了解自己,并不是每个人的性格,都必须是基础服务在前,精神服务再后的,这样东西的基础价值,对不同性格的人来说,也许重要程度完全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有些姑娘虽然觉得穿高跟不舒服,但她每天也不会走许多路啊,而且会因为高跟带来的心理愉悦而战胜肉体的痛苦!也有人天然地性格里无所谓是否居无定所,但有一辆车会觉得自由自在……其实花任何一笔钱,其实都是一个了解自己的小小试探,没有人天生是了解自己的,有些钱,花了以后发现不值,发现心疼,于是就交成了学费。 既然我们系统地理解一门知识也许也要个几年,所以在消费观上交点学费也挺正常的。 在我个人,目前开始适用于基础服务在前,精神服务再后的原则。因为我觉得精神服务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些付出和一些知识的活动来得到更全面的满足,毕竟对我来说钱是有限的,所以在买一样东西的时候,会更关注这类东西本身的核心功能。 在基础属性上,其实买东西不仅仅是个纵向比较过程(类似于为什么这双鞋比那双鞋好)买东西更多的时候是横向比较,比如说,你为什么需要一双鞋?许多学费,其实是交在了你在消费判断的时候,把横向比较忘记了。在一双美丽,打折,“总有机会穿的”鞋面前,有时候会忘记一个本质问题,就是除了买卖瞬间的愉悦感以外,其实并不需要这双鞋。固然有时候,许多人觉得钱赚了就为了花的,但有时候花钱的代价是在心里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后悔,这后悔也许是一瞬间(毕竟也花的起啊),但积累在心头也不是个滋味吧。 在基础属性以外,就是精神层面或者说文化层面的属性,这个就是纵向比较占大头了。同样一块牛排,家里吃,连锁店吃,高级西餐店吃,价位各有不同,同样通过质量认证的护肤品,价位和品牌知名度各有不同,一个包,一双鞋,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一个手机……这时候你买的每一样东西,都会有一个买他的理由,这个理由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这个理由是自发的还是被商业规则洗脑的,这个理由是长久存在的还是模棱两可的……我觉得这种时候,这个理由就类似于我问你蒙娜丽莎这幅画好看在哪里一样,是非常私人的,任何理由没有什么好或者坏,这个理由只要你乐意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也会交学费。比如我个人在觉得自己有本钱也有欲望在某种消费品上进阶到选牌子段位的时候,如果父母辈或者三观比较喜欢的朋友长辈有用下来觉得很好的牌子,那么会延续用他们欣赏的牌子(这就是口碑的力量!),如果他们没有建议或者也不懂,一般是盲选几个价位差不多的试用,然后看是不是越用越舒服,越用越舍不得换。这大概就属于缘分一族了。当然不是每种消费品都有选牌子的实力 - - 没有实力那就继续依靠基本的实用价值来判断(比如说房子……)。 就个人目前来说,在消费之前,先明确建立,我确定我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再去挑选和买卖——而不是以前的随便逛逛,大概用的找的消费方式——这样往往无论是购物体验,还是以后的使用体验,都会非常棒。 我觉得花钱和赚钱是一样重要的技能,不要小看了钱,这个世界上,有实力小看金钱魅力的人不多,吾等凡夫俗子,还是相信一句话,金钱是通往幸福的桥梁,但我们不是住在桥上。(据说这句话出自货币哲学,但我找到的货币哲学版本比古文还难懂,谁能告诉我是不是真的出自这本书我再努力一下)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