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前路的不确定让你焦虑,这里有解决的良方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9-0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20
    赞:
    46
    [​IMG]
    转变(三):如何面对不确定?

    [​IMG] 动机在杭州,应用心理学博士 微信号 happinessclass,幸福课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心理咨询像是现代宗教。确实,宗教和心理咨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西方,人们遇到了内心的不安,就会去向教士忏悔。“我在心里骂了我妈妈”、“我偷偷杀死了邻居家的猫”,教士就会代表上帝倾听,并说“上帝会原谅你的”。只要把宗教背景换成科学背景,这几乎就是心理咨询的雏形了。

    在中国,人们也会去庙里烧香拜佛,求签问卦。求签问卦通常是在人们遇到重大转变的时刻:该不该换个工作、该分手还是结婚、此去前途是凶是吉?人们虔诚地跪拜菩萨、摇动签盒,半信半疑地请人解读签文。各地的签文都不一样,有些是简单的“上签”“中签”“下签”,没什么技术含量。有些是两句对偶的签文,对应着一个故事,高深莫测,需要旁边那个留山羊胡子、带厚厚眼镜的男人,一边翻一本老旧发黄的书,一边唾沫横飞地像你讲解。签文的故事明明是来自古代的(通常取材于演义小说),但却被相信透露了你未来的信息。

    我在学校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学生来找我,他们焦虑的神情就仿佛是一个香客到庙里求签问卦的,而我隐隐被当作了那个解签人。

    “老师,我现在面临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我不知道该怎么选,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重大的人生选择当然不会是午饭吃什么哪里吃。大学里的重大选择,一般就是该出国、考研还是工作。对于一些学生,这个困惑从大一进校就开始了,对于另一些学生,这个困惑要从他们真的接到了某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像收集扑克牌般收集了满手的 offer 后才开始。

    该出国、考研还是工作呢?你没法直接给出太明确的建议,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只能由他们自己来选择,更何况这事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我发现,大部分来咨询这些问题的学生,其实已经了解了各种选择的利弊。与其说他们是来寻找信息和建议的,不如说他们是来求安心的。选择的恐惧总是伴随着对未来的不安,让人在焦虑中很难下一个决心。

    有时候,心理咨询师会扮演一个签盒的角色,在来访者看来主意已定的时候,适时地从盒子里跳出个“上签”来。比如他想出国了,就跟他探讨一下外面的世界、好的学术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他想读研了,就跟他探讨下熟悉环境的便利、不用担心分离的恋情;如果他想工作了,就跟他探讨赚钱的好处和从工作中学习的重要性。那些其实主意已定的来访者,听完会安心一些。

    但也有一些更焦虑的来访者,觉得这还不够。比如他们会问:

    “可是,如果我出国了,万一在外面孤身一人适应不了怎么办?如果我读研了,万一写不出论文毕不了业怎么办?如果我选择了工作,万一到公司适应不了或者遇到糟糕的老板该怎么办?”

    这些来访者一方面希望签盒里蹦出上签,另一方面还希望你来证明,求签问道这种事一点都不封建迷信或者心灵鸡汤,而有切切实实的科学依据。一句话,他们希望你给出某种保证——保证他们的选择正确,保证他们将来不会后悔,保证在通往他们选择的路上不会遇到困难和波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的安心。

    这时候,通常我们要跳出选项的优劣,来聊聊“不安”本身了。

    发展心理学中曾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视崖”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刚能爬行的婴儿被放到一个工作平台上,工作平台的一半是结实的硬面,另一半是透明的树脂玻璃,玻璃下是一个台阶,看起来像是一个断崖。这个实验本来是用来考察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那些发展处深度知觉的婴儿,会看到这个悬崖,并止步不前(他们没法理解玻璃这种透明的东西)。但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别的。

    [​IMG]

    研究中,母亲通常会站在工作台离婴儿较远的一侧引导婴儿过来。婴儿会往妈妈的方向爬,但爬到断崖边缘的时候,他们会终止爬行,紧张地抬头看妈妈,仿佛希望得到妈妈的某种保证。这时候,妈妈的表情就至关重要了。如果妈妈的表情是微笑的,他们会继续往前爬行,如果妈妈表现出害怕的表情,他们也会害怕,并因此止步不前。

    这么看来,婴儿就知道在不安中向母亲寻求某种确认或保证了。这种寻求确认的本能会一直都在,它保护我们不陷入危险。而且,世界越危险,你会越焦虑,越想要这种确认。而我们寻求确认的对象,也逐渐从最初的母亲,变成了工作前辈、导师、神灵、言辞绰绰的人,或者偶尔,心理咨询师。

    只是有些东西发生了变化。随着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复杂,不再会有一个不停观察你的母亲,能预知未来,并给你提示。大部分时候,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并没有这样一个运算能力超强的计算机,能够输入所有的变量,来推演不同选择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输出一个更优选项。也没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充满光明的康庄大道,一条是布满荆棘的崎岖山路,你只要选对了路,其它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事实是,道路是随着你做的每个选择展开的。而这条路到底如何,更是充满了各种偶然性。不确定是绝对的,我们必须学会跟不确定相处。

    但不确定也没有那么不好,除了让人不安,它也蕴含了很多积极的东西。以前我看过一个电影叫《土拨鼠日》,讲了一个人到中年的气象播报员,不喜欢自己工作、生活、周围的人,当然也不喜欢自己,就这么不耐烦地过着每一天。忽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被困这个“土拨鼠日”里,时间在这一天停滞了。无论发生什么,醒来还是这一天。在经过无数次循环以后,他知道了所有生活会发生的事,生活的不确定性消失了。利用这种预知未来的能力,他当然可以得到任何她想要的东西:食物、钞票、女人,但他还是不开心。他甚至尝试自杀,可无论撞车、跳楼、触电,他还是会从每天 6 点的闹钟中醒来,不得不重新去过一遍一切已知的一天。确定的世界就这样变成了永生的噩梦。

    这个电影的主角是一个中年男人,而不是一个帅小伙,这其实有特别的意义。年轻人的生活本就充满了各种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带来不安,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人正是在对不确定的应对中,推动着生命的车轮滚滚向前。

    所以面对不确定,我们并不是只有焦虑一种途径。心理咨询师 Yvonne Agazarian 发明了一种处理不确定焦虑的方法。这个方法大概是这样的:

    如果你正在担忧未来会发生最坏的结果。现在你可以想象自己正站在一个岔路口上,你把自己推到岔路口后面的未来。你相信未来一定有很多的危险在等着你,一定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这让你不安。

    现在,你从未来回来。此刻,其实还站在这个岔路口,并没有进入未来。你可以预知未来吗?如果你不懂塔罗牌、不会解签、用扑克牌算命或者懂心理咨询,你大概并不能预知未来对吧?

    既然你无法预知未来,你也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现在你可以考虑重新回到岔路口,在这里,你身处现在,并且对未来保持好奇。就好像前面有一条路,它延绵着通往森林深处,你很好奇,你会碰到鲜花、兔子还是会遇到猛兽。

    如果你找到了这种好奇,也许你可以比较一下,同样面对不确定,哪种感觉会更好一些。是不断设想并恐惧你无法预知的未来,还是生活在此时此刻,而保持对未来的未知和好奇?

    在咨询中,我经常会用这种方法来处理焦虑。我发现,对于不确定,人有天生的焦虑和恐惧,但也有天生的好奇心,那种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希望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这两种反应其实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所以如果你正为不确定的未来焦虑,不如重新回到现在,并仔细体会,这种在“不确定”中蕴含的,让人好奇的未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Happinessclass, 幸福课)

    ———————————————

    发自知乎专栏「幸福课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