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心理测试有没有行为学的依据? 漆松,Cognitive Neuroscience 我就从认知狗的角度补充几点 1. 网上的(不靠谱)测验究竟有没有行为学基础? 最开始看到“行为学”几个字让我想到了 Behavioralism 这个心理学派. 在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老爷子开创 classical conditioning(知乎日报注:经典条件反射)的行为研究手法之后,这个学派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学派的开门宗师 John B. Watson 在他的名论文<Psychology as the behaviorist views it> (1913) [1] 中指出,对行为的研究必须是“rigorous 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 and the rejection of any subjective approach (拒绝一切主观分析并严格基于实验)”.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Watson 扶着他的黑框眼镜阴冷地念叨着“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data”的情景。 虽然站在现代心理学的视角 Watson 有些过于中二了("Data with out a theory is like world without a map." 而理论永远都是无法避免主观成分的),但是从传统行为学派的观点来讲,网络心理测验显然是与行为学研究方法成正反对的. 基本上讲这些测验一般都只有主观“分析”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为测量. 2. 那网上的(不靠谱)测验有什么基础呢? 硬要扯的话,有些这样的测验是有 Freudian 的玄学基础的(噗 无意冒犯,但是站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弗洛伊德他老人家基于主观 YY 与观测周围的人得出一套体系确实只能被归为玄学。虽然在禁欲的维多利亚时期,这样以性 dirve 为基础的理论非常具有话题性,但到了现在也就是普通的玄学. 举个例子,让我们假设一个为女性设计的测验。选择她最喜欢的水果: A. 苹果 B. 橙子 C. 香蕉 D. 西红柿(我不是水果 QAQ 敢选 C 吗?你喜欢香蕉!Cool. 香蕉像 penis. 所以你老是想着爸爸的 penis. 原来你恋父啊!! (虽然这样调侃精神分析学派有点太 cynical (知乎日报注:冷嘲热讽)了)很多测验就是通过这样的噱头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毕竟大众需要的不是科学的解释,而是神棍又好懂的结论。再加上巴纳姆效应,又让许多人产生对号入座的错觉... 与此相对,信效都相对较高的测验,如大五人格测验等并不太受待见。大概是因为“I knew it all along effect (我 TM 早就知道了 - 效应)". 正规称法是 Hindsight Bias [2]. “After an event has occurred, to see the event as having been predictable”. 大五人格测出来的东西都是中规中矩,被试自然觉得这东西我不测也都知道,无聊啊无聊~ (这又让我想起了最近越来越惨的进化心理学,简直要沦落到跟星座一样的地步了,什么玩意儿都有人打着进化心理学的旗号来解释,比如有人说为什么男人冷静女人喜欢作?<首先要吐槽的是谁告诉你男人冷静女人作了……典型直男癌>,因为男人上古的时候打猎,女人在家里纺织。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对于这类伪进化心理学的反论,两点就足够。 1. 你用来解释现状的逻辑,也可以用来解释现状的反向. 举个例子,就这个扯谈的打猎问题,我同样可以说,因为男人经常打猎,所以容易激动 aggressive,所以男人容易作;女人因为在家里劳作,运动不激烈,所以性格比较冷静. 没有数据的扯谈就是耍流氓 2. 谁告诉你人类大脑在过去的 10,000 年中毫无变化了. 这类伪进化心理学的论调都是建立在人类大脑在文明的发展中毫无适应特性的基础之上的,which is simply absurd.) 还是那句话....show me the data or shut up 3. 呃好像扯远了...那么从行为测量的角度看,什么样的测量是真正(相对)靠谱的呢? 之所以加上”相对“一词,是因为从现象学层面入手的行为测量,永远没有绝对的自信能说自己在测量”心理真实“. 所有的测量都是一种"Representation", 比如反应时 RT,测量的真的是人类的反应速度吗?不是,我们只是把它当作反应速度的粗略近似;又比如磁共振 fMRI,BOLD 信号是神经信号吗?不是,BOLD 信号反映的只是血氧问题,我们把它当作神经信号的近似。一切测量本质上都是近似。 即使是公认的靠谱”测量“如大五,也是没有办法在科研实践中运用的。举个例子,假如你要往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投一篇磁共振的文章,你想要说焦虑程度比较高的人在某过程中杏仁核与前额叶功能连接更强(我瞎掰的),那么你要怎么从被视中划出焦虑程度较高的人呢?用大五是不行的。这个时候需要更加严格的测量方法,比如 STAI (State-Trait Aniety Inventory) [3]. 类似的还有 BIS (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和 BAS (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等,用来测量人对于惩罚规避的敏感度以及奖励获取的敏感度。当然,这些测量最后反应出来的都只有一个 normalized score 而已,没有任何神棍的解释,自然也就无趣啦. 4. 最后又到了喊口号的时间 打倒神棍心理,世界属于三体! References: [1] Watson, J.B., (1913), Psychology as the behaviorist views it, Psychological Review, 20(2): 158-177 [2] Roese, N.J., & Vohs, K.D., (2012) Hindsight bias ,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7: 411-426 [3] Spielberger et al., (1983), Manual for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Inc.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