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我们对中国动画除了爱,还有理性与反思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9-0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20
    赞:
    46
    [​IMG]
    中国动画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

    [​IMG] 浮虚,我不会日语,不看动漫,不玩仙剑

    【该回答三张图】

    总的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分两个方面回答:

    对于观众和上级管理部门而言所欠缺的是:对于动画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理性宽容。

    对于动画人而言所欠缺的是:如何解决政策、制度、资金、创意、剧本、平台等等根本问题,以及如何从商业角度发展动画品牌【这和资金问题挂钩】。

    注:下面是详细解释,若是没有兴趣观看请出门左拐。

    一、对于观众和上级管理部门而言

    1.对于动画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

    对于这一点有深刻感触的事件,其实正是一个月前那篇知乎上关于“声优”问题的回答:《中国的配音演员跟日本的声优实力差距在哪?》中,王维托的回答【现在貌似这个回答不见了】。当然,这只是起因,更甚者有人大老远从微薄跑到知乎,然后各种回复,各种解释,最终貌似没有把中国声优给“洗白”了,倒还有“抹黑”之疑。其实最大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现在很多观众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度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而且误解颇深。

    即使是我,我也只能说我比你们更能瞎白活。

    所以我从几个误解之处去解释一下。

    A.动画以及动画行业是什么?【以下观点不是专业回答,谨慎食用】

    有人认为动画就是动画,能动的画面,二次元等等。有人认为动画行业应该叫动漫。有人还认为动画电影可以简单归类到动画这一类别里。

    这里就是动画【动画行业】、动漫、动画电影这三个概念的认识不足。

    首先可以说的是“动漫”。这个词汇应该算是中国独创,即使是动漫大国的日本也没有这个词汇。日本有“アニメ”、“漫画”、“ACG”这些词汇,偏偏就没有动漫这个概念。这个词汇其实很不专业,甚至有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比如你说“《秦时明月》这个动漫”,其实概念很模糊。因为秦时明月涵盖了包括其动画本身之外,还有延伸漫画、原著小说、世界观衍生游戏等等,所以不仅仅限制于动漫【动画和漫画】。在动漫后面加上两个字“品牌”这句话就算比较完整了。总而言之,动漫是个相对而言比较不严谨的词汇,如果正儿八经和别人解释动画行业,最好少用这个词汇,但平时顺口也是可以说说的。

    顺便说一句,国动和国漫这些概念希望能够区分,动画是动画,漫画是漫画,虽然有互相转换的可能,但毕竟还是不同的艺术形式。

    再是动画以及动画行业【也成动画产业】。动画相对概念较小,就是单纯指动画,比如我们说“《秦时明月》这部动画”,那指的应该是《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秦时明月之夜尽天明》、《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以及其衍生的特别篇《空山鸟语》这些动画,而上面说的其他成分,则不在这个概念之中。而动画行业,又能将这个概念衍生,即包括动画本身在内的一切衍生产品所在的这个生产行业,只要是玄机公司保留的关于该动画 IP 的知识产权的产品,都可以算作是这个行业的一个产品,比如《秦时明月》电视剧。【注:因为这三个概念比较复杂,我也不是科班出身,因此回答错了请各位知友极力斧正!!!】

    最后是动画电影。动画电影的概念其实应该算是一个交集,即它既是动画的一个类别,也是电影的一个类别。这点我在知乎的另一处回答中已经有所说明:

    众所周知,动画和动画电影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差别。首先是平台的不同,前者大多数以电视为传播平台,在网络发达的现今,视频网站也成了动画的传播平台之一;后者则主要是以电影院为播放平台。这点导致两者的受众群体以及受众量的不同。同时,平台的不同,也致使两者的资金回收方式从根本上有所不同。动画因为免费媒体的缘故,而要通过贩卖光碟、周边等等来赚钱;而动画电影的赚钱则首先就是票房。此外两者的叙述方式也有很多不同,动画因为相对自由,可以选择在一集之内讲完一个故事,也可以在数集之内讲完一个故事,甚至表达一个完整世界观也可以慢慢来;动画电影因其时长受限,故不得不在一集之内讲清楚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世界观要基本完整,不能让观众看后不明所以。

    以上原因,动画和动画电影不应该作为一个范畴来考虑【有交集,不重叠】。​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可以认为是我们对动画改观的一个转折点吗?

    因此,有人喜欢漫画,然后觉得某部国产漫画十分优秀,就急呼这说“国产动漫要崛起”之类的话;有人看到某部国产动画电影很优秀就直呼“国产动画救星”等等,其实都是很可笑的。这点自然下面还有补充,但至少在概念上就有不少人犯错了。

    B.动画的观众应该是谁?

    这点可谓是老生常谈。很早之前很多动画人认为动画是孩子的专利。后来国产动画进入颓废期【这个概念请看为什么中国动漫的规模经过多年发展还是不如日本?中,我对中国动画发展的时代划分】,看着动画长大的观众开始接触日本动画,带动动画人观念转变:动画也可以是给大孩子,青少年、成人观看的。随着近些年好莱坞、迪斯尼、皮克斯等等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大火,国人又开始直呼“动画也可以全年龄段观看的”。

    但现实是什么?人们观念转变却没有赶上整个行业的变革。一直出子供向的国产动画还是不竭余力地推出一部部让人“瞠目结舌”的白菜价子供向动画。诚然,近几年,在有妖气和腾讯两大动画大本营的互相较量之下,称之为“网络泡面番”的青少向国产动画陆续出炉,似乎正在悄然改变幼稚动画占据市场的局面。

    但个人认为,这还不足以改变什么。换句话说:在子供向动画整个行业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渐成熟的中国动画市场,刚刚起步的国产青少向动画的路还是漫长而艰辛的。国产青少向动画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包括资金流转、播放平台的选择、创意剧本等等。这些我们作为观众除了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之外,只能等待整个行业慢慢调整。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C.动画的商业化

    这点在我看来实在是老生常谈。

    总的一句话:除了艺术动画和动画专业毕业作品外,没有商业化的动画都是死的。

    因为我最早在知乎是回答关于《秦时明月》的问题的,因此也看了很多网友对于秦时明月的商业化现象严重的不满。

    秦时明月的总体商业化进程,《秦时明月》的商业化运作以及版权周边的衍生是否全面失败了?如果是,为什么?中 牛婉子 的回答是相当全面的,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其实,商业化对于一部动画而言【这里我们直接忽略“艺术动画和动画专业毕业作品”】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商业化,没有一定的动画产业链,光靠一部动画卖给电视台或者某个视频网站赚来的钱,是绝对回不了本的。

    说得明白点,也是我一直说的:只要你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只是通过电脑或者电视机看这些动画,不花一分钱到这个动画品牌上,那除了浪费电费或者网费之外,你几乎可以算是零付出就看了一部动画了。反过来说,动画公司是不可能从仅仅作为“观众”的你身上赚回一分一厘。这就是动画产业链的必要性。你想要看一部动画制作的越来越好,或者希望看到该动画制作公司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那就不能拒绝动画品牌的商业化。

    有人则会说,商业化可以,可是某些国产动画的商业化也太严重了,各种赚钱,搞得动画本身的制作进度都缓慢了。这里有两个误区:

    1.国产动画行业的商业化程度,较之日本而言简直小巫见大巫。国内除了《喜洋洋》《秦时明月》等等老品牌的商业化程度基本能够和日本动画产业的商业化相比,其他的都不行。日本的动画商业化已经基本到了竭尽所能发挥该动画所有价值的程度了。就拿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数码宝贝》系列而言。该系列本身的商业基础是游戏,由万代开发的各种主机游戏,现在也拓展到了 PC 和手游方面。再者才是我们熟知的动画,加上年底将要推出的《数码宝贝大冒险 tri.》,总共有七代作品、一部 TV 特别篇、八部剧场版。然后是我们不太熟知的集英社漫画。就拿其动画方面的延伸而言,数码宝贝系列还包括 150 多张 CD 唱片、广播剧,还有几本官方小说。这还算好的。有些动画明明就 20 多集,却能搞得周边一大堆,什么漫画、小说、广播剧、原声大碟、OP&ED 大碟等等,牛逼的就直接拍真人版电视剧或者电影。可以说,在日本,你只要有钱,对某个动画的爱十足,你基本可以买到所有你想要的该动画周边。如果以上这些你都觉得不能体会,说句难听的:EVA 这么多年还在靠老本吃饭呀!!!只不过作为中国大陆居民,我们对日本这样的 ACG 商业化气氛感受的不深。

    2.中国动画的制作进度和日本不能相提并论。日本整个动漫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基本完整,一部动画从企划之初到面世,其实就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更别说在播放的同时还有很多力量在不断协助:他们画师资源充足,声优资源充足,而且基本上分工十分明确。拿青青树的王川导演的话就是:他们有专门负责擀面皮的,和馅儿的,包饺子的,煮饺子的,所以他们做出的饺子才那么好吃。而中国动画行业的现状则是,工业化程度不高【即如日本那样细致的分工还是很难的】。再具体到动画吧。

    [​IMG]

    这是日本每周一集的动画。

    [​IMG]

    这是我们国内一集花费好久做成的动画。

    有人还会说,《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现在为了赚钱,可以说是“丧心病狂”,在每集开头都加了广告。

    先引用@ki ri 同学在如何评价《秦时明月》? 中的回答

    难道你不觉得《秦时明月》每一集的小广告都不一样都特别有趣特别有创意吗?制作方并没有生硬地插入广告语,而是做了一个几十秒的小短篇,每次小短片的出场人物都不一样,并且特别有喜感。对于这么用心的广告,作为月饼,你忍心不看么?
    商业化会不会破坏秦时的“纯真”暂时不论,但是没有商业化秦时一定走不下去,做大电影改编影视剧做手游都是为了积攒人气(作为动画党当然也很想吐槽电影和电视剧),反例参见《魁拔》,以后你在电影院都看不到它了。​

    我想说的是,相比较日本每集前面“XX 提供”这样的隐藏广告,这种婊子立牌坊一般的广告,秦时这样的广告不是更加让我们觉得光明正大么?不藏着掖着,老老实实就作为一个广告出来,你要是看不下去就当是一个小剧场看不行吗?

    这一点的最后还是那一句:别人商业化别人的,你不花钱就不会被吸血;你要花钱那是你管不住钱包,怪谁?

    D.相关部门对动画行业的政策

    这点我在贴吧上说过国产动漫的未来?2015 年了,这一年你对国产动漫的期待!,这里直接张贴:

    首先,政府方面其实是支持中国动漫的发展的,并非不支持,只是用错了方式。就像大人想要孩子好好读书,却一方面不允许他和其他孩子玩耍,又不允许孩子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一样。中国政府对中国动漫的保护措施真的很到位了,差不多是千禧年之后吧,中国的电视台,基本就不再怎么进口日本动画了【电视台,不是网络】,尤其是 04 年左右,电视上几乎很少出现比较新的日本动画,只有那些老牌日本动画循环播放,柯南呀,龙珠呀之类的,貌似只有阿童木的第三次重置版被央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内进口了。只是对外。对内嘛,就是对于动画的理解有了偏差,即认为动画是小孩子的东西,所以很难有那种特别符合青少年的动画出现。市场竞争力下降【没有了日本这个动漫大国作为劲敌】,思想上的落后,加之利益至上,导致中国动画的一度萎靡不振。
    当然,这段时期也有不少动漫人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希望能够让国产动画走出窘境。
    还有一点,3 维真的不是你说的那么样,成本低......简单和你说一件事,刚过去的 14 年的暑假,我一个朋友在杭州的一家动漫公司实习,上面给他一个人物着色【还不是建模呢】,他做了好多天.....这其中他的水平低是一个原因,技术的复杂也是一个原因。而且那个动画还只是一般程度的三维,要是侠岚,不良人,秦时明月这样的,更不得了了。三维动画就是你随便坐坐真的很简单,认真了你就很头痛的。
    还有,你提到尸兄短短几分钟就好多钱,然后又说日本动画多么高成本。
    我真的想说,日本动画的确高成本,但只是相对中国那些垃圾二维动画的。决定二维动画的关键因素是画师。画师多,画技好,速度快,那么动画的成本就能相对降低。相对于中国的工作室模式出动画,日本的出动画体制已经达到了工业水准【这一点魁拔的导演王川在某次演讲中说到的】。换句话说,日本的动画出品体制,能花最少的钱,做出一部尽可能优秀的动画,而中国还不得不努力地用钱堆质量。
    还有你说的政府经济支持。
    首先,中国对三维动画有资金上的支持哟,对二维也有。但是有相关规定的。
    其次,日本政府对动画的支持其实不仅仅是在资金上,也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制定比较完善的动漫制作的法律法规等等。其实日本制作动画,资金还是很大部分靠自己的,各种办法呀【比如“制作委员会”这种存在】。
    其实在中国,做动画真心不赚钱,尤其是做青少年向的动画,引用《星游记》制片人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解释: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动漫回收市场。​

    E.对于近年兴起的“网络泡面番”的解释

    近年兴起的“网络泡面番”,很多网友在喜欢的同时,也算是怨声载道,认为时长短,更新时间不定等等不足。

    这里我引用我在贴吧的解释,因为知道只贴链接估计没人点进去看,所以直接贴出来。

    泡面番其实是日本动画过来的,看完一集,泡面就熟了。而现在中国的网络上却出现了称之为“网络泡面番”的东西。
    网络泡面番的鼻祖,应该是现在已经完结的《我叫 MT》。最早在网络上以泡面番的形式出现的国产动画。我没看过,毕竟不是魔兽争霸的粉丝,看不懂。之后随之兴起的是《罗小黑战记》《十万个冷笑话》《尸兄》《啦啦啦啦德玛西亚》【这个是不是《超神学院》的前身呀?求解!!】。现在更是泛滥,什么《撸时代》《超神游戏》《端脑》《死灵编码》《菊花笑典之有神么》《中国惊奇先生》《画江湖之不良人》《超有病之勇者传说》《千年寻》等等,甚至连本来好好做电影的《魁拔》也来分一份羮,出了个《魁拔妖侠传》。
    网络泡面番其实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动画片长一般达不到标准动画片的长度【除去 OP 和 ED 后 20 分钟】
    2. 更新周期长,周更的还好说,还有半月更,月更,还有《罗小黑战记》这种奇葩的年更
    3. 大多改编自还在连载的人气漫画,比如《十万个冷笑话》《尸兄》《中国惊奇先生》等等
    4. 制作团队规模小,赞助也并不多
    5. 故事扣人心弦,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让观众专心观看【这个是优点啦】

    然后我逐一解释一下吧。
    之所以造成上面前四个特点的原因,是这样的:
    1. 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们讲求的是快捷生活。记得之前看《微博江湖》其中一集的开头有这么一个动画,说是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导致人们不愿意静下心来看视频。很多人生活忙得只有上厕所这段时间看看视频,所以大多选择短视频而不是长视频。楼主可以去看看各大网站的头牌原创热门视频《微博江湖》《人人那些事》《音乐下午茶》《报告老板》《万万没想到》《不吐不快》《唐唐脱口秀》《女王驾到》等等,大多都是时长在 15 分钟以下的。短视频因为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成了网络时代的产物。这些泡面番都是在网络平台上播放的,自然也不能例外。
    2. 边做边播。
    这种动画生产模式,其实真的很蛋疼,不是先做好了,然后播,而是边做边播,感觉和拍美剧一样,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和拍美剧一样演得不好就被砍了。造成这样的现状,原因自然很多。首当其冲的便是资金问题。我上面说的,这样的动画,大部分都是小团队制作,赞助不多。小团队的工作效率本来就不高,而且资金不足,画师的工资,画纸,墨水,电脑用电,还有请声优配音的开销,宣传等等方面的各种开销就要精打细算。说的现实一点,同样给 100 块钱,要我画 2 张画,让你画 10 张画,你觉得你会接受么?而且还要保持质量哟。还有一点限制这个的就是原著。我上面说过的,很多网络泡面番的原著都是【还在连载中】的漫画!改编还在连载中的漫画成为动画,还要不超过漫画的故事进度,别说现在刚刚开始尝试这种模式的中国,就连日本这样的动漫大国也把持不住好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影忍者》这部万年原创番了。火影因为多次赶上进度,而不得不制作又长又臭的原创剧情。这点在同样有一些原创的动画《银魂》中多次被吐槽,当然,银魂也吐槽过自己,说自己用各种原创和无聊的场景蒙混过关之类尔尔的。总之,原创最容易流失忠实粉丝。所以,现在的网络泡面番,宁可不搞原创,把制作周期相对拉长,也要好好对待原著,希望用原著的魅力,吸引观众。
    解释完里网络泡面番的这样的原因,不知道楼主能不能认可。其实可以聊聊,我很多想法都是和吧友们讨论的出来的。
    咳咳,你以为我话唠完了?你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这样的泡面番,很考验编剧的实力,短短 10 不到的时间,要把故事讲清楚,还要讲得引人入胜,让人不断在想,下一集会怎么样,也是很厉害的。相对于现在那种时长特别标准,每天一集,洋洋洒洒 50 多集却拖拖拉拉讲了一大堆有的没的的动画而言,不是好很多么?不瞒你说,我最近在看子共享动画《正义红师》,那叫一个洋洋洒洒,看到 40 多集,吧啦吧啦讲了一大堆,还不如人家《死灵编码》短短 12 集的故事有趣。​

    F 关于声优

    这点其实我倒不想回答,只是作为日语系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是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去说说这个问题。

    当然,我只说我能说的。

    1,我们不得不承认,两国的声优实力的差距,尤其是在动画配音方面。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我国没有专业的动画配音培训机构和配音体系之外,还和两种语言的差异有很大关系

    2,最直接一点,就是日语中存在很多惯用句,和固定句型格式。这在中国动画配音界是不存在的。比如日语中“約束したから”这句是比较常用的惯用句,基本贯穿了所有日本动画,可谓说“一招鲜吃遍天”。而中文同样的意思可以说“说好了的”,“说好了哟”,“我们约定好的”等等,甚至网友们还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此外,日语本身固定句式很多,这保证了台词基本上都有基本的格式。说句可笑的话,作为日语系的学生,我总是在看动画的时候,根据字幕推测出角色要说的台词,发现很多都猜对了。

    3,在第二点的基础上,日语容易套用语气。即一句比较常见的固定台词,或者一个比较固定的句型格式,套上一种语气,或者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在所有动画中呈现。这就是所谓的“动画音”,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基本不用或者很少使用。而中国的声优,尤其是动画声优的发展,个人认为是最近几年才走上了正轨。还是拿《秦时明月》说事,最早的《百步飞剑》和现在的《君临天下》中,几位主人公的声优水平就完全不同,进步了不是一星半点。但即使如此,国产动画也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动画音”。很多人配动画还是比较结合实际,或者自身所体会到的情感

    总而言之就是两种语言的不同导致声优的水平也不能在一个水平上比较,更别说国内声优行业发展滞后。

    2.在此基础上【对动画行业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的理性宽容

    不知道是因为动漫迷对近年来国产动画如此迅速发展而有点想拔苗助长的想法,还是单纯认为国产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好起来,或者是看到国产动画迷们为了自己喜爱的动画而互相谩骂所以心生怨念,总之现在很多人对于国产动画的宽容度完全没有。

    换句话说,很多人巴不得一部动画被骂的遍体鳞伤。

    最令我感受深刻的便是最近《秦时明月》更新周期变化的事件。从最初的月更,到半月更,直到现在的周更。玄机可谓是一再满足观众的要求,但仍旧有人不满足,还有说要日更的等等,却完全忘了这部动画所要付出的一切。

    不得不承认这么一点,动画制作人不是神,也不是伟人,只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所以其作品总归是会满意一群人而不讨喜另一群人。这个道理其实放在任何一件事一件物上皆是如此。

    所以,不要奢望动画能够做到如自己所期望的那般。能够有 7 分满意便要知足。

    但也不是说一句话都不说,有真正的不足,或者基本可以很好改善的不足之处,我们大可用比较心平气和的态度,实事求是,据理力争。这点在《纳米核心》这部动画上体现的比较深刻。作为比海岸线大得不止数倍的玄机或者其他制作集团难道不会效仿?

    还是那句话:在熟知该行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理性的宽容。

    这点不仅仅是对动画行业而言,对于任何其他事物都是如此,譬如我们一直批判的国产电视剧、国产电影、国产游戏等等。

    二、对于动画人而言所欠缺的是:如何解决政策、制度、资金、创意、剧本、平台等等根本问题,以及如何从商业角度发展动画品牌【这和资金问题挂钩】。

    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只能相对笼统地说明一下。

    我上面也说过了“在子供向动画整个行业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渐成熟的中国动画市场,刚刚起步的国产青少向动画的路还是漫长而艰辛的。”

    没错,现在国产青少动画【下面简称国产动画】还有许多需要形成固定程序的地方。

    融资问题:即动画企划初期的投资和动画发行之后的资金回收。

    前者近几年的有妖气、腾讯动漫都在逐渐的实践当中,个人认为比较有可能成为里程碑的应该是明年有望上映的《影斗 shadow》,有望引进日本的“制作委员会”制度。

    后者近年来也在《秦时明月》《魁拔》《侠岚》等等相对有名气的动画品牌的发展下逐渐趋于成熟,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星游记》选择在这个大背景下回归,要记得当年《星游记》主创刘北说过这样一段话:“ 《星游记》在本土动画中可挺可贵的一点就是它的收视群体,或者说好感群体能够达到 12 岁甚至 15 岁以上,甚至更高,但是整个本土动画市场在高龄段受众层方面仍然缺乏运作经验,做周边产品的也好,做出版物的也好,他们的运作经验主要都集中在针对十岁以下的低龄段。也就是说虽然有很多十三四岁以上的人喜欢这个片子,但是针对这个层面的受众并没有健全的回收模式。”潇湘动漫文化有限公司

    生产模式:这点我比较赞同的是《魁拔》系列导演王川曾说过的“工业化”理论,即每个人做自己的工作,直到做到这一方面的高手,大家合起来就能有效率的包好一锅饺子。这个我上面说过了。

    说明白点,即有人专门负责分镜,有人专门负责世界观构架,有人专门负责后期的特效,有人专门负责剧本创作等等。大家可能会说,这些不都一直这样么?一直这么做不是么?实际上国内很多动画制作公司可能真这么做,有些人可能在一部动画中身兼数职,甚至有些还是不熟悉的职位,这就会导致整体的缺陷出现。而国产动画现在就要克服这点。当然,我不能断言说现在还没开始这么做,只能说还没形成比较固定和可借鉴的模式,不然为何迟迟不能如同日本那样形成周播和边做边播的模式呢?

    我能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两点,也是我认为最为关键的两点。

    此外还有关于播放平台、剧本创意等等,虽然也是很重要,但我了解不深,不能详细作答。

    三、比较有革新性的事件发生

    个人认为日本动画行业比较有革新性的事件应该是这么两件:

    A 手冢治虫对于日本漫画和动画行业做出的贡献:

    社会影响
    在手冢治虫的领导下,日本动漫逐渐走向国际,日本也从一个制作简单动画的国度变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漫大国,他不仅是日本动漫发展的领军人物,也让世人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日本动画积极向上的精神。日式动漫被更多的动漫学者和制作人所引用[17] 。手冢治虫在动画领域贡献是开创有限动画的先河,实现日本动画发展的开端,首创将故事情节连续性带入动画中[4] 。
    除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全年龄作品之外,手冢治虫还探索性地创作了他的“成人动画三部曲”《一千零一夜》《埃及艳后》和《悲伤的贝拉多娜》。这三部动画长片都改编自历史故事或神话寓言,手冢利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大大拓展了动画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动画艺术呈现出宽广的可能性。[18]
    手冢治虫不仅在主流动画领域问鼎巅峰,在非主流动画领域也是建树惊人。从“虫制作公司”刚刚创建,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手冢先后创作了《一滴水》《残片》《人鱼》《跳》《雄性》等实验性彩色动画短片,这些充满创新意识的作品,象征着手冢治虫不断闪现的灵感火花,它们在题材、叙事结构、视觉风格以及技法等诸多方面呈现了日本动画的另一面。[18]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手冢治虫词条​

    记忆中,手冢治虫貌似还奠定了日本现在的周播模式,可是出处不可寻了,也许是我记错了。

    B《新世纪福音战士》带来“制作委员会”制度

    “制作委员会方式”是一种在制作动画和电影时分散风险的方式。此方式起源于日本,在日本已是一种主流的方法。在制作动画、电影等娱乐作品时,如果作品不受欢迎的话,就存在着背负大量债务的风险。现实中有不少公司因为制作了不受欢迎的电影而遭遇经营危机,甚至破产,兼并。制作委员会方式”即是为了分散风险而想出来的手法。在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的“Project EVA”和“EVA 制作委员会”成功之后,这种方式迅速的普及开来。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制作委员会词条​

    因此,我认为国产动画想要真正有所改变,真的需要这样比较有革新性的事件发生。不求这样的事件所涉及的作品如何优秀,只求这样的影响能持续下去。

    而我现在看到国内这样的事件,应该就是大圣归来这一事件。记得前些日子有人转发微博说文化部开始提倡要做不同年龄段的动画了?出处我这里暂时找不到,希望能够有网友帮忙找寻。总之是件好事,所以我认为对中国动画行业的革新有一定作用。

    最后说一句,对于国产动画,除了爱,还要理性,实事求是。

    [​IMG]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